3种内固定方案用于胫骨骨折治疗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 来源:今日健康
  • 关键字:内固定,胫骨骨折,临床疗效
  • 发布时间:2015-08-19 12:07

  【摘要】[目的]探讨3种不同的内固定方案用于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比较。[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20例胫骨骨折患者进行分组,分为三组,分别用不同的内固定方案进行治疗,每组各40例患者,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骨折愈合以及功能恢复的情况。[结果]C组采取旋入式自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其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其他两组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采取旋入式自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其功能恢复情况显著好于其他两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胫骨骨折的患者采取旋入式自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方案,其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功能恢复情况均有不错的效果,具有在临床进行推广的意义。

  【关键词】内固定 胫骨骨折 临床疗效 安全性

  胫骨骨折是骨科常见的骨折类型,多数胫骨骨折的发生是由于外伤所引起的,对于胫骨骨折的治疗,如果不能采取合适的固定方案,患者可能会发生骨折愈合延迟以及功能恢复不能让人满意的情况[1]。胫骨骨折的患者易并发膝关节的疼痛、僵直以及功能障碍。目前对于胫骨骨折所采取的内固定方案较多,包括加压钢板内固定、交锁钉内固定、旋入式自锁髓内钉内固定等方案[2],为了研究不同的内固定方案对于胫骨骨折的治疗效果,选取本院收治的胫骨骨折患12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创伤科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胫骨骨折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120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59例,女性患者61例。年龄18--55岁,平均年龄33.1±1.9岁。120例胫骨骨折患者有79例骨折部位位于胫骨中下段,另外41例患者的骨折部位为胫骨中上三分之一处。120例骨折患者中有17例为开放性骨折,另外103例患者为闭合性骨折。120例骨折患者中有33例为横行骨折,69例为斜行骨折,另外18例为螺旋形骨折。患者在骨折确诊后的20天内进行手术。所有120例患者分成A、B、C三组,每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每组患者的骨折类型,年龄,以及骨折部位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固定方案

  1.2.1 A组加压钢板内固定:A组40例患者采取的内固定方案为加压钢板内固定,患者需要在硬膜外麻醉的前提下进行手术内固定,在小腿前外侧取合适的切口,确定骨折部位以及骨折断端,进行解剖复位,在进行复位之后依据骨折的部位以及患者的体型选取适宜的钢板,进行固定,利用螺丝钉进行牢固的内固定。

  1.2.2 B组交锁钉内固定:患者需要在连续硬模外腔麻醉的条件下进行手术内固定治疗,手术之前要进行充分的消毒,尤其对于胫骨结节周边也要进行充分的消毒。在胫骨结节的上方约2cm处需要进行标记,然后在标记处进行钻孔,将髓腔钻通之后需置入适宜的引导钉,要从骨折端穿出,并需要对骨髓腔进行扩大处理,这个过程需要扩髓器的使用,并引导小号髓内钉置入髓腔内[3]。在对骨折端进行复位时需要使用电透进行对准处理,完成之后在骨折远端加入锁钉。再加入锁定的过程中需要借助床边x线对其位置进行定位,或者借助其他瞄准装置,防止再插入骨钉的过程中出现偏失。对于骨折端皮肤的处理,需要严格遵守以下原则即先处理远端的皮肤,再处理近端的皮肤。处理消毒之后在进行钻孔,并在最后置入钉子。在进行交锁之前需要对患者的胫骨长度以及骨折部位进行密切观察与评估,要保证插入的锁定长度适宜,进行骨折复位时需要保证对位准确。

  1.2.3 C组旋入式自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患者需要进行连续硬模外腔麻醉,在患者麻醉之后,进行手术。手术切口选取于髌骨前下缘部位,手术切口长度要适宜,不宜过程,也不宜过短,既要保持手术视野的清晰,也防止手术切口过大会产生其他并发症。但是切口要延伸到胫骨结节上缘部位,将患者的胫骨韧带进行切开,切开的手法为纵向切开。对患者的膝关节进行调整使患者处于屈膝屈髋的状态,并进行标记,标记于上缘2cm处。钻孔需要钻至髓腔,并依据患者的骨折情况决定是否有必要进行扩髓治疗。在进行钻孔的部位植入髓钉,并对胫骨进行手法复位。再次拧入髓内钉,拧入的过程要保证钉尾与骨质入口处于平行状态,并且要禁止自锁钉的打入[4]。

  1.3 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

  疗效参照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按照疼痛、行走能力、伸膝、关节活动度、关节稳定性进行综合评分,总分为30分,优:≥27分;良:20~26分;可:10~19分;差:6~9分。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应用平均值±标准差( ),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的骨折恢复时间比较:对术后的患者进行随访,统计患者骨折愈合的时间。A 组患者达到骨性愈合时间为3.9--11.9 个月,平均5.6个月;B 组患者达到骨性愈合时间为3.5--11.5 个月,平均愈合时间为5.1 个月; C 组患者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3.3--8.2 个月,平均愈合时间为4.5个月。三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三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三组患者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胫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胫骨人类中的长管状骨,由于其自身解剖结构的特点,胫骨易受到创伤而发生骨折。这主要是由于胫骨的中下三分之一处缺少相应的保护组织,肌肉和肌腱组织均相对缺乏,并且此处的血流供应并不十分充分,因此骨折发生后,也不易恢复。由于骨折的特殊性,因此易并发多种不利于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对于此类的患者进行治疗,需要在保证患者骨折处的血功,更要保证骨折的断面进行适宜的复位,有利于骨折的恢复。

  本文研究显示,C组患者采取的旋入式自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其骨折愈合时间为3.3-8.2个月,平均愈合时间为4.5个月,明显好于其他两组。并且患者在经过C组治疗方案的治疗后,其膝关节功能得到明显的恢复。

  综上所述:对于胫骨骨折的患者采取旋入式自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方案,其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功能恢复情况均有不错的效果,具有在临床进行推广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卢国斌,王劲.三种不同固定方式治疗Poion骨折临床疗效比较[J].医学临床研究,2012,(4):714

  [2]韦健,雷文黎.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术后再骨折的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2,(33):187

  [3]张磊,董启榕,顾军,等.锁定加压钢板、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疗效比较[J].山东医药,2012,(38):82-83

  [4]杨华,周宁,汤庆.旋入式自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长管状骨骨折的临床应用[J].创伤外科杂志,2010,(2):127

  代卫平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