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CD治疗老年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

  • 来源:今日健康
  • 关键字:PTCD,黄疸,胆红素
  • 发布时间:2015-08-17 15:46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中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2月于江苏省启东市中医院接受治疗的98例老年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在X线引导下,对全部患者行PTCD治疗。统计患者穿刺情况、并发症及病死率情况,对比患者穿刺前后肝功能生化指标中白蛋白(Alb)、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谷草转氨酶(AST)的变化情况,结果:全部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94.90%(93/98);治疗总有效率97.96%(96/98);病死率0%;治疗前后,患者肝功能生化指标Alb、ALT、TBIL、DBIL、IBIL、GGT、ALP、AST含量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PTCD治疗老年恶性梗阻性黄疸临床效果显著,其应用不仅安全性高、且能有效避免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同时改善患者肝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PTCD 老年患者 恶性梗阻性黄疸

  黄疸多由胆红素代谢障碍所致,属临床常见症状和体征。通常,在异常代谢胆红素影响下,患者血清内胆红素浓度变大进而出现巩膜、粘膜或人体组织泛黄,。黄疸依照血清总胆红素含量的不同可分为隐性黄疸和显性黄疸两种,通常诱发病因多样。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属介入微创疗法,是近年来广泛用于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医疗技术,适合不宜手术治疗的老年黄疸患者。故本文以2011年1月-2014年12月于江苏省启东市中医院接受治疗的98例老年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PTCD在老年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月-2014年12月,江苏省启东市中医院共收治98例老年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其中男性53例,女性45例,最小年龄62岁,最大年龄91岁,平均(73.22±6.31)岁。经CT(平扫+增强)、肿瘤指标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检查,确认全部患者为肿瘤所致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临床表现均符合此类疾病临床诊断标准。通过临床诊疗,确认上述患者均不适宜手术治疗梗阻,其中7例患者为ERCP治疗失败病例。

  1.2 方法

  患者术前行常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明确患者梗阻和胆管扩张情况。及时改善状态较差患者的身体状况,如静脉营养、改善凝血功能等。

  术中,患者取平卧位接受PTCD治疗,当天禁食,注射盐酸哌替啶50mg。施术时,依据影像学图像定位选择穿刺点,穿刺部位选择原则为尽可能缩短进针通道长度,同时避开组织静脉,以减少肝脏损伤。确定好穿刺部位后行常规消毒。穿刺在局部麻醉下以尖刀做切口进行,以Cook 21G穿刺针经皮经肝穿刺胆道穿刺,有胆汁抽出则表示穿刺成功。穿刺完成后,向胆道注射造影剂,置入外鞘管,再越过狭窄段置入支架。操作完成后,置入引流管,5-7天后再次行造影检查。

  术后,患者禁食休息并行常规检测,手术3天后行肝功能指标检测。卧床期间有针对性的给予患者支持治疗,如肠外营养、服用抗生素等。同时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PTCD治疗前后3天,检测患者肝功能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做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t检验并以±标准差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次试验,98例患者中有93例一次穿刺成功,成功率94.90%,剩余患者行二次穿刺后穿刺成功;2例患者因引流量不足治疗效果不明显,其余96例患者的黄疸均不同程度消退,临床病症基本得到缓解,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7.96%;试验中3例患者继发感染,经治疗无碍,试验病死率0%。治疗前后,患者肝功能生化指标Alb、ALT、TBIL、DBIL、IBIL、GGT、ALP、AST均发生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结果详见表1。

  表1 PTCD治疗前后患者肝功能生化指标变化表

  3 讨论

  恶性梗阻性黄疸多由肿瘤、癌症所致,如原发性肝癌、胆管癌等。此类疾病多见于老年人群,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巩膜黄疸并伴有瘙痒,部分患者粪便陶土色并伴有不同程度的恶心、乏力等症状。由于该疾病可进行性加重,患者发病后期可能并发胆道感染、肝肾综合征等病症,故存在一定病死率。

  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在临床上属于姑息治疗方法,凭借微创和减黄有效,目前已经成为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主要临床治疗办法。它主要借助X线或B超以刺针经皮经肝穿入胆管,利用造影剂使胆管显影后再进行引流。除用于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外,还可用于以下治疗:①行胆道减压治疗急性胆道感染;②治疗胆肠吻合口狭窄;③胆道重建以治疗良性胆道狭窄;④放疗、化疗肿瘤;⑤溶石或通过胆道镜取石等治疗胆结石等。

  本次临床实验结果表明,98例患者中一次穿刺成功93例,成功率94.90%。43例患者行外引流,55例患者内外引流并行。经治疗,62例患者黄疸明显消退,其它临床症状基本消失,34例患者黄疸基本消退,其它临床症状得到缓解,治疗总有效率到达97.96%(96/98)。治疗中,一例患者并发感染,经救治无生命危险,治疗致死率0%。数据资料基本符合以往文献研究结果。此外,通过检测患者肝功能生化指标可以得出,以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3天后,患者Alb、ALT、TBIL、DBIL、IBIL、GGT、ALP、AST水平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以看出,采用PTCD治疗老年恶性梗阻性黄疸,临床效果显著,致死率低,安全性高,不仅能有效减少患者创伤,更有利于尽快恢复患者肝功能,值得在今后的老年人群患者中使用推广。

  参考文献

  [1]谭仲俊.用PTCD治疗老年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04:195-196.

  [2]陈渭,黄文柱.PTCD与EMBE在治疗老年恶性梗阻性黄疸中的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1,23:114-116.

  [3]董广峰.经ERCP与经PTCD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的对比分析[D].山东大学,2014.

  [4]范恒伟,刘会春,李宗狂,周磊,金浩.经PTCD途径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137例临床疗效分析[J].肝胆外科杂志,2013,02:94-97.

  [5]吴可夫,苏文智,姚建军,曹建华,王建宁.PTCD治疗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效果[J].宁夏医学杂志,2010,03:260-261.

  [6]王刚,钟红姗,王洪新,王宝明.PTCD联合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39例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3,12:1417-1420.

  黄林森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