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体会

  • 来源:今日健康
  • 关键字:中药,鉴定技术,鉴定方法
  • 发布时间:2015-08-21 15:18

  【摘要】冠心病心律失常在中医术语是“心悸”范畴,西医疗法对心律失常以控制,往往很容易导致病症复发。采用中医药治疗,对心律失常整体调控,可以同时调节病情以及所存在的病理变化,对于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可以发挥确切疗效。本论文针对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有效性进行分析。

  【关键词】中药 鉴定技术 鉴定方法 研究进展

  在中老年疾病中,冠心病的患病率极高,严重威胁到中老年的生命健康。冠心病的常见临床表现是心肌缺血所导致的心律失常,不仅会对于心脏的泵血功能有所损害,还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在冠心病心律失常治疗中,如果单纯使用西药,病症很容易复发[1]。在冠心病心律失常过程中采用中医药治疗,不仅可以获得良好的疗效,而且药物副作用很小。

  1 临床资料

  在冠心病的临床表现上,心律失常是较为常见的,由于其症状复杂,如果没有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很容易导致临床死亡。本次研究选择本院收治的80例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6例,女性34例,年龄介于43周岁至75周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5±1.2)岁。按照心电图显示,将冠心病观者分为两组,即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43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37例。对于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和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均采用中医分型辩证论治,每天早晚都服用重要汤剂,经过一个疗程(一个月)的治疗后,对于临床症状进行检查。

  2 临床治疗方法

  2.1 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

  快速性心律失常发病,是由于主血脉运行功能失常而导致。在治疗过程中,要做到标本兼治,就要针对发病症状具有针对性地治疗。

  2.1.1 采用滋阴安神的方法治疗阴虚火旺

  快速性心律失常发病表现为阴虚火旺,主要的症状有口干且流汗,心烦、多梦、舌苔薄黄、心慌。治疗最宜采用滋阴安神的方法治疗阴虚火旺。中医药方宜选用天王补心丹,主要的成分为丹参15克,当归9克,生地黄20克,白茯苓15克,西洋参12克,桔梗10克,酸枣仁10克,元参15克,五味子9克,麦冬10克。

  2.1.2 采用益气养阴的方法治疗气血亏虚

  对于气血亏虚而导致的冠心病心律失常,可以采用益气养阴的方法进行治疗。主要的症状有心悸之感伴随眩晕,睡眠不好,健忘,舌苔薄白且少,耳鸣症状严重。中医药方宜选用生脉饮加味,主要的成分为麦冬18克,茯苓20克,人参15克,三七15克,五味子15克。

  2.1.3 采用活血化瘀的方法治疗瘀血阻脉

  对于瘀血阻脉而导致的冠心病心律失常,可以采用活血化瘀的方法进行治疗。主要的症状有胸闷、心悸,当心痛发作时就要像用针刺一般,嘴唇呈现出青紫色,甚至有瘀斑出现。中医药方宜选用丹参饮加味,主要的成分为穿山甲10克,丹参15克,砂仁15克,檀香12克,三七13克。

  2.2 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

  缓慢性心律失常发病,表现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窦性心动过于缓慢等等病症,属于是本虚标实的病症。在治疗过程中,要做到随症失治,具有针对性地进行临床治疗[2]。

  2.2.1 采用养血安神的方法治疗心血不足

  对于心血不足而导致的冠心病心律失常,可以采用养血安神的方法进行治疗。主要的症状有心悸伴随健忘,睡眠不好,舌苔薄白,脉象细而缓慢。中医药方宜选用归脾汤加减,主要的成分为木香15克,茯苓20克,人参15克,三七10克,白术18克,川穹12克,黄芪20克,远志10克。

  2.2.2 采用温补心阳的方法治疗心阳不振

  对于心阳不振而导致的冠心病心律失常,可以采用温补心阳的方法进行治疗。主要的症状有心悸胸闷,四肢寒冷,舌苔薄白,脉象细而结代,盗汗法力。中医药方宜选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保苓丹加减,主要的成分为细辛5克,茯苓15克,人参15克,炙麻黄10克,炙甘草10克,制附子12克,当归15克,补骨脂12克,黄芪25克,仙灵脾15克,大枣5枚[3]。

  2.2.3 采用化痰定悸的方法治疗痰浊阻滞

  对于痰浊阻滞而导致的冠心病心律失常,可以采用化痰定悸的方法进行治疗。主要的症状有心悸胸闷,睡眠多梦,舌苔薄白,眩晕恶心,痰多口苦。中医药方宜选用温胆汤加减,主要的成分为白术15克,茯苓20克,黄连15克,炙半夏12克,竹茹12克,远志20克,陈皮25克。

  3 讨论

  冠心病心律失常主要是由于心脏病所引起的。心脏搏动正常,是由于心血充盈、心气充沛,且协调良好。出现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病症,主要在于气血受到损耗,心气虚衰,导致心脏功能失调。由于冠心病心律失常而导致的心悸病症,是在身体虚弱、疲劳倦怠的情况下受到外邪侵袭而导致的心神不安,由此而使得心律失常病症发作[4]。采用西医治疗方法虽然治疗效果快,可以对危及的重症有效祛除,但是往往是治标不治本。因此西医治疗很容易导致新的冠心病心律失常复发,待到西医治疗病情稳定之后,为了能够对病症的根本进行治疗,可以采用中医治疗方法,采用中药治疗,可以调节气血,平衡脏腑阴阳,特别是在辨证的基础上治疗心悸,可以对于肝脏疏泄功能进行调节,有效地调整心气不合[5]。

  根据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症状,可以分为快速性心律失常和缓慢性心律失常,采用中医药治疗,针对引起病症的原因对症下药,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特别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对于临床冠心病心律失常症状的疾病缓急进行辨清,有利于临床上采用有效的治疗措施,以随症施治。

  参考文献

  [1]万军.复方GC提取物抗心律失常的药效学及机理研究[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08:1-110.

  [2]张玉霞.吴茱萸穴位敷贴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疗效观察[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1-30.

  [3]牛振华,刘喜梅,范维玲.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缓慢型心律[J].山东中医杂志,2006.25(03):173-174.

  [4]李阳.庞敏教授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经验总结[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0:1-24.

  [5]周文斌,尹克春,蒋丽媛.邓铁涛调脾护心法治疗心悸的经验[J].辽宁中医药杂志,2005.32(08):758-760.

  伍永根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