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骨折合并血管损伤临床治疗安全性分析
- 来源:今日健康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四肢骨折,临床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8-19 12:27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四肢骨折合并血管损伤的临床治疗方法、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四肢骨折合并血管损伤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均为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治疗,观察组患者则按照患者的不同情况给予个性化处理,分别比较其临床治疗有效率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3.3%和63.3%,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和8.3%,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四肢骨折合并血管损伤患者的个体情况给予个性化针对性的治疗,能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四肢骨折合并血管损伤 临床疗效 安全性
四肢骨折属于骨科常见病,其发病时常合并血管损伤。此类患者往往会伴发软组织及周围神经受损,使得治疗的难度和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大大提高[1],如选择的治疗方式不当,还可能对患者造成二度伤害,威胁其生命安全。因而,对四肢骨折合并血管损伤的患者,治疗需综合考虑患者得到损伤程度、身体素质等多种因素,以获得更好的疗效与安全性。本文就我院收治的四肢骨折合并血管损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治疗情况及安全性进行具体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四肢骨折手术合并血管损伤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均为60例。
观察组患者中,男38例,女22例,患者的年龄在19岁到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7.9±3.1)岁。患者的致伤原因分布情况为:交通意外28例,坠落伤13例,砸伤9例、利器或机械损伤10例。其骨折情况为:上肢损伤13例,下肢损伤47例,血管损伤情况为:完全断裂32例,不完全断裂12例,血管受压迫16例。
对照组患者中,男36例,女24例,患者的年龄在18岁到7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7.4±3.6)岁。患者的致伤原因分布情况为:交通意外29例,坠落伤12例,砸伤7例、利器或机械损伤12例。其骨折情况为:上肢损伤15例,下肢损伤45例,血管损伤情况为:完全断裂31例,不完全断裂13例,血管受压迫16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致伤原因、骨折情况和血管损伤情况等方面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均在入院后给予常规骨折复位手术与血管吻合手术进行治疗。
观察组患者则是根据患者不同情况予以个性化处理;按照其骨折部位、类型的不同,选择髓内钉手术、克氏针内固定手术、接骨板内固定手术或者外固定治疗;对不同血管损伤类型的患者,则需根据断裂和受压情况给予相应的处理,单纯血管受压的患者,可以给予血管探查松解术;对血管未完全断裂的患者,给予血管修补术治疗;完全断裂的患者则需先行血管端端吻合或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术等治疗。其中,骨折类型简单、出血量小的患者,可以先处理骨折,再修复血管;出血量较大或出血时间较长的患者则需先处理血管损伤,再行骨折手术;血管受压的患者可同时行松解术和骨折手术。如患者合并神经损伤,则需在上述治疗后给予药物对症支持治疗,促进损伤部位神经功能的恢复,必要情况下可以辅以抗感染治疗。
1.3 观察指标和疗效评价标准
观察患者治疗情况,以骨折部位恢复正常,血管损伤完全恢复,四肢功能完全恢复且不会对正常生活造成影响的情况为显效;将患者的骨折愈合良好,血管损伤基本恢复,四肢功能仍有部分未恢复,正常生活受影响小的情况为有效;以患者无法达到上述标准的情况为无效[2]。
同时,对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主要是出血和感染)进行记录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3.3%和63.3%,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中无一例出现大出血或严重感染的情况,而对照组患者中2例骨折无法有效愈合且并发感染,3例患者因因血管通畅性差,无法恢复供血实施了截肢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和8.3%,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四肢骨折合并血管损伤的患者因骨折类型多,血管损伤的类别不同,在临床治疗中难度也大大提高。合理的治疗方式直接关系到骨折愈合是否良好,血管供血能否有效恢复。治疗不当,轻则患者肢体预后功能差,重则引起瘫痪甚至死亡[3]。
本文比较了常规治疗方式和个性化治疗后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可见,以患者的损伤情况、身体条件为依据进行综合考虑、个性化处理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降低,术后无一例出现大出血、感染或者血供恢复不良致截肢的情况,安全性大大提升。总的来说,对四肢骨折合并血管损伤的患者进行个性化处理更有利于提升器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宋社庭.四肢骨折合并血管损伤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9(7):91-92.
[2]林岿然.四肢骨折合并血管损伤治疗的临床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2,18(4):57-59.
[3]辛宏有.四肢骨折合并血管损伤临床治疗分析[J].北方药学,2013,10(4):80-81.
孟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