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扬个性让人文理念成为习作教学的“助推器”

  摘要:弘扬灵性,关注学生的内心体验是21世纪教育的时代主题。如果说科学是教人“求真”,那么,人文就是教人“求善”、“求美”。作为儿童自己表达生命沟通生命需要放飞心灵真情写作的作文教学,更应注意凸现人文性:丰厚积累,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人文内涵;平等对话,倾注师生的人文关怀;评语激励,感悟教师的人文情怀。有了人文理念这个习作教学的“助推器”,便有了生命真情的投入,学生才能在审美体验中张扬个性,经历生命成长的过程,作文教学连接着健康的生命,才能让作文与生命一样精彩。

  关键词:人文性;作文教学;积累;观察;对话;激励

  弘扬灵性,关注学生的内心体验是21世纪教育的时代主题。如果说科学是教人“求真”,那么,人文就是教人“求善”、“求美”。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灵魂,离开了人文性,语文教学将褪去生命的色彩,枯竭生命的源泉,毁灭艺术的创造。而作为儿童自己表达生命沟通生命需要放飞心灵真情写作的作文教学,更应注意凸现人文性,这样才能让作文与生命一样精彩。下面我结合自己的课题实验研究与课堂教学实践,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实践体会:

  一、丰厚积累,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广读熟背,强化读书积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已为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经验所验证。因而我们的作文教学应注意语言积累与实践运用的统一。显然有了比较丰厚的语言知识储备,自然可达到左右逢源,文思泉涌的境界,最终达到在积累中创新的目的,读写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也一定会比较强。入选我们教材的课文大都选自现代儿童文学作家的作品,语言典范生动,教材选文把语文看成是一种精神的人文积淀,以语文点燃精神,以精神立人。因此我们要注意发掘教材的人文资源,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情趣和情操,进而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比如《桂林山水》景美,画美,语言更美。水静、清、绿,山奇、秀、险,在我们沉醉于荡舟漓江留恋山色之时,我们感受到了祖国山水之美,也感受到了语言文字之美,油然而生的是对祖国深深的热爱。《再见了,亲人》不仅认识了三位朝鲜亲人,同时还体会到了朝鲜亲人伟大的人格魅力,更重要的是体会到了中朝人民之间的友谊之深厚——中朝人民的友谊现已成为中国人民和外国人民之间人类友情的典范,为全世界人们所向往和追求。

  二、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人文内涵

  “用心体会,生活本来有滋有味。”(央视《生活》栏目广告词)。“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叶圣陶语)。众所周知,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很早以前,毛泽东同志在谈到文学创作的时候就谆谆告诫我们,文学家、艺术家,应该“深入生活”,到生活的第一线去。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生活的赐予,才能进行最基本的创作活动。在写作活动中,在采撷生活的浪花上,以写记叙文为主的小学生和文学家、艺术家并没有什么两样。也许,孩子们在这点上显得更为重要,,让他们学会观察生活,摄取生活,感悟生活,从生活中获得写作素材,也就成了我们作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工作。因此,我们要引领学生走向生活,融入社会,观察生活,参与生活,体验生活,帮助学生在摄取生活素材上面做文章,在诱导学生关心和热爱生活上下工夫,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人文内涵,因为,童心就像水晶一样澄澈透明,不会有丝毫的矫揉做作和虚伪掩饰。这种生活的真切感悟,往往使孩子们易于抒发内心的真实想法。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的“活水”浸润了学生的心灵,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于是,在学生的习作中,我感受了《感人的一幕》中“蚂蚁这个细小生命的精彩,体验了《海鲜大酒楼》的美食风味,领略了《美丽的赛汗塔拉》的迷人景观……

  三、平等对话,倾注师生的人文关怀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语言文字的叙述是平静的,小小的落叶本是无情物。但在清代诗人龚自珍的笔下成了护花的使者,在窦桂梅老师浓浓的情始终交融的课堂教学中却变成了一位充满真情的朋友,老师就是“落叶”,学生就是“小鱼、蚂蚁”,他们一起在课堂上捉迷藏,做游戏,与落叶交流,与文本对话。秋天的落叶真棒,它带来了快乐,带来了幸福,这是落叶的人文情怀,更体现了窦老师那种对学生的深深的关爱。因此,在作文教学的评改中,新课堂提倡的是平等对话,倾注师生的人文关怀,努力彰显课堂的生命活力,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地交往,经历一段愉悦的生活,甚至成为一生难忘的记忆。

  四、评语激励,感悟教师的人文情怀

  作文评语其实也是教师的作品,那种文字精美而富有个性的评语,那种字字珠玑、掷地有声的评语,则能以其独特的魅力,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一种文学的熏陶,一种精神愉悦的审美享受,令学生长久铭记,永志不忘。学生的每次作文都反映了他们的童心、童趣、童真,他们期待老师的肯定和表扬。因此,教师在作文评语中要以鼓励为主,多写赏识性、肯定性的评语,注意以富有激励性的评语给学生以饱含情感的人文关怀。每当看到学生富有个性的作品时,我便常在学生的作文本上写上一个大大的”ok!你真棒!”或“good!你能行!”或者你的想法和老师一样或画上一个大大的大拇指“点个赞!”或画个大大的笑脸表示赞赏!学生拿到作文本后的那种眉飞色舞逐个相告的情景着实让人感动。

  有人说,语文课堂就像一首诗,那么我们的孩子当之无愧是这首诗的作者,我们应义无反顾地是这首诗的守护者。看“荷花羞红了脸”,听“青蛙唱情歌”,这丰富的想象,这诗意的语言,不正是作文教学“众里寻”的她吗?相信,有了人文性这个灵魂的支撑,有了人文理念这个习作教学的“助推器”,我们的作文教学定能张扬个性,让孩子放飞无瑕的童心,洋溢纯洁的童真,散发诗意的芳香。

  参考文献:

  1.《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2012年7~8合刊(《语文教学通讯》编辑部);

  2.《小学语文教师》2013年7~8合刊(《小学语文教师》编辑部);

  3.《小学语文教学》2014年7~8合刊(《小学语文教学》编辑部);

  4.叶圣陶著《.叶圣陶讲作文》.湖南教育出版社.2008年11月第1版。

  王冬梅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