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情感世界,体现人文关怀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指出,“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以及“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可见,语文教育,就是要沿着前辈的心灵痕迹,汲取智慧的血液,融进我们民族前进的脚步,做无钱的富翁,做精神的贵族。语文教学,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对学校生活的看法,决定着孩子的人生走向和发展轨迹。为此,师生一起,开拓出一片湛蓝的天空,打造出一段弥足珍贵的课堂,“关注情感世界,体现人文关怀|”,让情趣成为推动课堂生命前进的脉搏。

  一、通过师生互动,教师让孩子们们感到语文课的快乐和魅力。

  上课无数,听课无数,评课众多,细细品味我们的课堂,大多数时候总觉得缺少点什么,总觉得遗憾了许多。圈点评说的少,照本宣科的多;激情澎湃的少,漫不经心的多;眼前一亮的少,一见如故的多。在当前课堂模式化的催促下,真担心课堂从此以后没有了五彩缤纷,没有了异彩纷呈,有的是千篇一律中的粘贴复制,有的是循规蹈矩中的教参移植!标准答案让我们的教学个性噤若寒蝉,让我们的教学思路亦步亦趋。在我看来,无论教学改革如何如火如荼,语文教学如果背离了个性化的思考和诠释,放弃了创新,遵循了权威,依赖于教参,实现了文字搬家,孩子们的世界里就没有了对大海的深切向往,就没有了对高山的无限眷恋,就没有对师道尊严的无比崇敬。故此,在教学中通过师生互动,激发师生灵感,共同创造出许多智慧的火花,深深地留在师生成长的记忆的长河里,算是一段很愉悦的精神之旅。为此,课堂应该有“|朗诵比赛”“成语接龙”“片段模仿”“话说天下”“请问老师”“舌战群儒”“不以为然”“开心一刻”“幽默天下”等众多互动式“拳路”。总之,我们让敞开心灵的话上课,让回味无穷的话收课。

  二、秉承并修炼教育情怀,让孩子们体验到语文学习的幸福感。

  课堂上学生幸福的眼神,学生会心的微笑其实是支撑课堂最坚固的“支架”。课堂上学生的眷恋、痴迷和抖擞的精神的状态才是老师们最热切的向往。不要看到每一位学生,就看到每一个生硬的分数,除此之外便一无所有。笔者曾拜访过一位名师,一次小型测验过后,学校急着索要孩子们的检测分数,他因为孩子生病,于是在忙乱中估计了一份成绩单送交学校办公室,等老师的成绩的评判出来之后,每一个学生的成绩与评估的分数相差没有超过3分!在我惊叹之余,更多的不是对名师的崇拜,却是对教育的深深忧虑,苍白而缺乏活力的分数是否是师生之间的最大的默契!记得一位名人说过,“当你把学校教给你的一切都忘掉之后,剩下来的才是教育”!我想,只有那情感、理想、正直、真诚、尊严、生命……这些才是烙在孩子们心灵深处的最亮丽的教育痕迹,也许只有这样他们才会体验到成长中的幸福。在讲到济慈的《蝈蝈与蛐蛐》时,师生共同感想到,两种卑微的生命,如此“热恋”于自己的生命,如此歌唱自己的生命,她似乎是代表大地,告知人类,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歌唱不止。让我们感恩于我们的生活,感恩于我们的生命。此时此刻,任何说教都显得多余。“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我告诉学生,“喧嚣的世界,忙碌的生活,世俗的追求,让我们每一次都与这样的夜晚擦肩而过。诗歌告诉我们,必要的时候,放缓我们的脚步,多情于我们的生活,让功利时髦的追求走出我们的视野,让诗情画意的惬意走进我们的心灵。”学生才明白了幸福就在每一天,就在自己的常常忽略的好多个夜晚啊!

  三、尽量避免情感伤害,实现自我认同。

  客观地说,孩子的成长史,就是一部伤害史。当然这些伤害大多都是隐性伤害,是无意间的,是按部就班的。教育最大的祸患是不能与时俱进和不能因材施教。优秀的教育理念,平等的教育对话,真诚的心灵交流,在课堂中乏善可陈。孩子生活在大人设计好的轨道中踽踽前行,“迷失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断裂带中,找不到作为人在时间体验上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蓦然回首,才发现错失了很多,尤其是错失了诸多本该属于自己的话语和创造。解读中国的文学史,哪一位作家不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又自成一家?标准答案让多少孩子在下笔之前力重千钧,举棋不定,也许是一句最善意的理解,而在成人的世界里近乎天方夜谭!表面上的平等掩盖着事实上的不平等,这就是教育的现状,也是教育的无奈。幸运的是,我们有了我们汉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了我们前辈的足智多谋,让我们在不同中找到最大的情感认同,实现“大同”化的教育理想。听泉水叮咚,我们不就有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情感认同?读军营生活,不就有了“赢得生前身后名”价值趋向?理三国思绪,不正是“好为天下先|”的英雄情结?

  总之,学习上的快乐,情感上的幸福,人文上的关怀,学业上的进步应当成为我们当下的孜孜以求,孩子们每天在余霞的映照下,回望母校,如果能自然吟诵出“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经典诗句,这才是最有魅力的教育,也是教育最大的默契。“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心灵的碰撞对接出的是灿烂而富有张力的火花,这些火花能将孩子们的脸庞映衬得格外清晰,让多年前的教育如在昨天。古老的伏羲城,创造了遥远的传说,奔腾的黄河畔,渐停了流淌的诗意!豆蔻年华的我们,除了这些,还能拿什么抚慰我们莘莘学子们前进的灵魂?

  贾国君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