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三贴近”理念增强藏职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摘要:目前藏职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佳,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发挥不充分及校园文化建设相对滞后有很大关系。本文将在坚持“三贴近”理念基础上,从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和强化校园文化建设两个方面,来探索藏职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升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藏职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三贴近,途径

  2015年1月1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指出要着力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启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工程。藏职院思想政治教育要提升其实效性就应在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和贴近学生这一理念基础上,立足教育全球化、社会信息化、价值多元化这一时代背景,从教学体系构建和校园文化建设着手,探索提升其质量的有效形式。

  一、坚持“三贴近”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换

  目前藏职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整体实效性不佳,其原因就是教学与西藏现实、藏族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及生活体验有一定的脱节,教师较多的满足于社会特定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的宣讲传授,致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不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因此藏职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坚持“三贴近”理念,在坚持课程标准基础上实现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过程实际就是教师对教材内容、学生思想、社会现实不断认识和研究的过程”,[1]主要是重塑教学内容、转换教学话语、转变教学方式。

  1.整合重塑教学内容。藏职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根据国家要求、西藏现实和学生需求来科学的安排教学内容。具体来讲,就是既要有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又要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法制观;既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又要有理想信念和中国梦;既要有马克思主义“四观”“两论”,又要有“三个离不开”和“四个认同”;既要有学生的恋爱、就业、学习,又要有国内外甚至区内外的热点、难点和焦点,既要有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又要有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既要有西藏传统文化又要有中国传统文化。并在“三贴近”基础上,分别从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从树立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培养“靠得住、留得下、用得上”社会主义新西藏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等层面,对上述内容进行有机整合,突出重点,形成立体化、系统化的教学内容体系。同时,组织挖掘西藏本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源,开发一些适应西藏区情的本土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类教材,尽量将统编教材中的重要理论、观点融入进本土教材,并采用藏汉双语、图文并茂等通俗易懂的形式编撰。并根据学生思想实际、现实需求和认知特点,将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与学生思想认识上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进行有效整合,并“将教材中的各种概念、判断、推理代之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以问题切入和承载理论,使基本理论问题化”。[2]此外,应将这些教材与统编教材按照不同层次、不同类型进行分层分类,以必修课、选修课和通识课进行立体规划。

  2.适当转换教学话语。藏职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多数是汉族教师,大多不会藏语,课堂教学基本上是汉语教学,由于学生汉语水平参差不齐,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学实效性,因此需要在“三贴近”基础上转换教学话语。首先是要根据学生特点和藏文化传统,鼓励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学习跟教学有关的常用藏语,让课堂教学尽可能实现由单一的汉语话语向汉藏结合话语的转换,既能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也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领会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其次是尽可能多的用学生更易接受、更容易理解、更感兴趣的生活用语来阐述教材理论知识,将空洞的说教的理论话语转换为鲜活的亲和的生活话语,尤其是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社会现实的热点、焦点和学生思想认识的热点、难点和疑点等,更需要运用通俗易懂、简明直白、具体形象的生活话语,既可以化解教师课堂上侃侃而谈学生不知所云的尴尬,又有助于课堂教学更好实现“入耳入脑入心”。最后是实现教材话语向学生话语转换。尽管目前使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在多次修订后,教材用语更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但总体上还是正式的、空洞的官方话语,“接地气”不足,很容易让学生对与他们有距离感的教材话语产生反感、甚至逆反心理;且网络已深入到学生日常生活方方面面,学生日常用语也夹杂着形形色色的网络语言,因此需要在甄别了解学生日常语言基础上尽可能的实现由教材话语向学生话语的转换。

  3.积极转变教学方法。由于藏职院课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中师生语言交流有一定的障碍,且藏族学生认知特点是场依存型,对具体形象的东西更易掌握,且对教师依赖性较强,积极性主动性不足,这使得藏职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真正实现“入耳入脑入心”有一定难度。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既要有教材理论阐述又要加强现实批判,既要有理论思维能力的培养又要有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既要有理论灌输又要有德性培养,因此要在“三贴近”基础上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学生特征以及教学目标采用更科学更具有适应性的教学方法。目前藏职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突破单纯的理论灌输、空洞说教,就要既有理论教学又要有实践教学,将书本理论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实践教学这种更具体形象的方式,让学生更好理解、深化、认同理论知识。同时将案例教学与启发式教学相结合,精选更多与教材重点及难点相关、紧贴国内外热点及焦点和学生实际需求、思想困惑的案例,将这些案例与教材、教学无缝对接,并创设教学情境,精心设置问题,布置恰当任务,通过互动性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教师与学生在共同解读案例、分析问题、解答问题过程中,加强对教材的理论阐述与现实的批判,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正确价值观念。积极探索新媒体时代适合藏职院的多元化立体化教学模式。

  二、坚持“三贴近”理念打造内涵丰富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对学生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具有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功能,也是文化育人的重要载体。目前藏职院校园文化整体上没能建立起立足西藏文化、西藏特色和西藏历史结合各高校实际的校园文化育人体系,要改变这种现状就需要坚持“三贴近”,从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等方面积极打造内涵丰富的校园文化。

  首先,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要坚持教育为本、文化建设优先,要坚持以校园社团活动为纽带,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有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各种社团活动,并根据社团活动内容与国内外及区内外实际、学生现实生活及学生实际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开展更具有思想内涵、价值引导、行为导向的社团活动。如环保社团可以结合今年中央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联系西藏生态文明建设实际,开展包括征文活动、知识竞赛、手绘海报、环保志愿活动等内容的社团活动。同时藏职院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要立足学校实际、人才培养目标等,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史校训校风教育,强化学生对校训校风的认同,让这些具有丰富思想内涵、反映学校特色及育人特点的校训校风来规范、引导、塑造学生。另外,藏职院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要突出职业教育特点,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积极联合合作企业,开展培养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强学生对职业、职场及职业道德的了解,培育学生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最后,利用重要节日、重大纪念日、世界性节日等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这些活动要避免简单化、空洞化和形式化,不仅要发挥藏族学生能歌善舞的特点,更要结合时代特点、学校自身特色、学生兴趣等创新校园文化活动形式,提升层次,强化亮点,凸显内容与形式的相得益彰,寓教于乐。

  其次,学校制度文化是指“通过文字形态表达的学校的规章制度及在规章制度中体现出来的风气、习惯、传统。”[3]它包括学校的领导体制、教学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等,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行为规范、价值导向和目标激励等育人功能。目前藏职院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比如制度文化建设停留在“立章建制”层面,仅仅是制度,还未形成制度文化;制度文化建设定位不明确,与学校实际、学生实际等有一定的脱节;制度文化建设重管理轻服务,刚性约束突出,人文关怀欠缺等等。这些不足导致藏职院制度文化建设相对滞后,缺乏特色,脱离实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校园制度文化的育人功能。因此,藏职院要坚持“三贴近”理念,高度重视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将校园制度文化建设纳入学院内涵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紧紧立足于西藏实际、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凸显校园制度文化建设的目标追求、价值观念、素质要求、作风态度等内容,花大力气制定出一整套适合藏职院、体现职业教育理念、有助于教学及育人的藏职院校园制度。同时,要打破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停留在“立章建制”层面的局限,大力解决有制度没执行或制度执行不坚守、不到位等问题,比如有规不依、变通规避、多重标准及奖惩不明,最终导致“制度写在纸上、贴在墙上、念在嘴上”。此外,校园制度文化建设还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为服务教学、服务教师、服务学生为出发点,让各种校园制度在执行和实践中形成师生的行为规范或规则,形成师生的教学科研及做人做事的准则、观念和习惯,形成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良好运行机制。

  再次,校园行为文化是由校园教学、科研及其它活动中发生和进行的人际交往而产生的文化,是校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进行时的全部活动和外在动态反应。它主要“包括校园人在学校教育、教学、科研、学习、体育、娱乐及生活等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状态、行为操守和文化品位。它是校园人作风、精神状态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4]目前藏职院校园行为文化建设还存在一些不足:对校园行为文化认识不清,重视不够;教师在校园行为文化建设中的相对缺位;校园行为文化内容淡薄、形式花哨但思想性不高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藏职院的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影响了藏职院整体的办学层次和育人质量,影响了藏职院的内涵建设和跨越式发展。因此要坚持“三贴近”理念,立足藏职院实际和办学理念,健全藏职院校园行为文化管理运行机制,加大校园行为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加强校园行为文化环境建设,制定科学的藏职院校园行为文化建设总体方案;同时,要切实改变目前校园行为文化过于依赖辅导员、学生干部的现象,打破校园行为文化活动学生自娱自乐的局限,建立协同育人机制和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尤其是思政教师、心理健康教师及团委工作者深度加入到学生开展的校园行为文化活动。此外,要改变目前校园行为文化重形式轻内容、思想性不高及教育性不足的现状,加强校园行为文化活动的前期规划,强化校园行为文化与社会现实、学生实际的联系,尽可能多的丰富活动内容,突出活动的思想性和育人功能;要在凸显藏职院特色、育人目标和专业特点的基础上,强化藏职院的校风、教风、学风和班风建设,在师生中深入开展校训校风教育,从实现教书育人和教师职业幸福感来促使教师能够潜心教学、精心育人,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正确的是非观、美丑观和道德观,养成学生良好的言行举止、行为习惯和遵纪守法能力。

  最后,校园物质文化是“以整体形态出现的物质文化环境,主要包括校园的自然环境、校园的建筑文化、校园的文化设施,以及校旗、校服、校徽等。它既凸显了学校为实现教育目的而建设和创造的各种物质设施和环境,又包含着学校长期以来凝聚的精神内核和文化底蕴,既彰显了学校的办学目标、教学风格、学校实力和学校特色等,又润物细无声般地影响着学校的校风、学风以师生们的道德观和精神世界。”[5]目前藏职院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存在的一些不足:校园环境的设计与布局相对滞后,与学校办学层次相脱节;校园环境的育人设施建设不足,育人物质载体相对欠缺;校园环境重视形式、外观,简单雷同,内涵建设不足,层次性、高雅性和思想性欠缺等;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藏职院的办学层次和学校特色,制约了藏职院的文化底蕴建设和育人水平提升。因此,要发挥校园物质文化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就要在坚持“三贴近”基础上大力加强藏职院的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一是要切实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高度重视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要改变过去有空地就建楼的无科学规划的随意做法,针对校园环境设计不科学及布局不合理的问题,邀请内地有关专家紧紧围绕教学、围绕学生,对校园环境进行布局、功能等方面的改进与完善。二是要立足学校特色,面向未来,大力加强校园物质文化载体建设,要充分合理的利用有限校园用地,力争每项校园物质文化建筑设施都能有综合性的、多功能的用途,解决过去建筑功能单一、利用率不高的问题。三是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不仅仅是盖千篇一律毫无内涵和艺术性的大楼,还应对建筑内部的布局、装饰等进行科学的规划及设计,使建筑整体风格都能凸显西藏特色、学校特色、文化底蕴、艺术内涵;提高各类硬件设施的质量并加强管理,强化细节上的设计与规划,比如教室、楼梯、走廊、洗手间等,体现高雅性、人性化及育人功能;强化校园各个区域的绿化及美化,将中国传统文化包括西藏传统文化融入到校园各区域的美化中,尤其要突出与社会道德准则、学生做人做事、职业素质道德等内容,使藏职院校园环境能够成为学生修身养性、愉悦身心的场所,给学生以知识的启迪和心灵的熏陶,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秉公.试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规律性[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9)

  [2]陈德祥.问题意识、问题逻辑、问题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思路新探[J].学术论坛,2013(5)

  [3]郑天竹.大学制度文化育人功能探析:[硕士毕业论文].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0

  [4]戴超.高校校园行为文化建设:[硕士毕业论文].南昌:南昌大学.2009

  [5]汤溶溶.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硕士毕业论文].扬州:扬州大学.2009

  陈玲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