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探究

  摘要:音乐教育事业赋予了音乐教师对中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使命,音乐教育对中小学生的重要性有异于其他学科,在开发中小学生艺术潜能的同时,对其创新意识的激发具有深远意义。本文主要阐述了音乐教育在中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积极影响,并详细探讨了音乐教育对中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相关途径。

  关键词:中小学生;音乐教育;创新能力培养;方法

  教育事业承载着托起民族希望的历史使命,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教育的核心理念。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工作逐渐落实到位,各科课程都相应改变了教学模式,大胆创新,尽可能地采用各种有效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激发学生想象力、挖掘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性特色。对于身心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的中小学生来说,对其创新意识的激发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而音乐教育作为一门有异于其他课程的艺术课,在学生聆听音乐、感悟音乐的过程中,对叩开学生的创新意识之门具有相当优势。

  一、音乐教育在中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及积极影响

  音乐教育的目的不单单在于满足中小学生的视听唱,更在于借助音乐艺术的熏陶功能开发学生的个性潜能与创新思维,在音乐教育环节中,音乐教师首先应明确教授的宗旨与目的,进而为中小学生的未来学习与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音乐教育不但有助于中小学生的思维构建与道德情操,还有助于中小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对于激发中小学生的想象力,增强中小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悟能力,提高极具个性特色的创造能力具有不容轻视的作用,因而音乐教育不仅是一种美育教育,还是一种从全方位塑造中小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养的教育。在音乐教育过程中,音乐教师应顺应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根据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对其展开具有针对性的特色教育,鼓励中小学生大胆创新,将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教育实践环节中的首要位置,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理念的方针。

  中小学生正处在大脑开发的黄金时期,在此阶段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教育引导与干预,对大脑健全发展与潜能开发具有积极作用,而音乐在这个方面发挥的效用是甚为可观的。比如视奏,两眼在看音谱的同时,要求十指灵动且两耳还要校正音准,这种视听动全面结合的训练对大脑开发的作用是非常显著的,进而创新能力也会得到循序渐进地提高。

  心理学家指出,在轻松的氛围下,人们的工作效率会更高,也会更具创造力,而音乐就是放松人们精神状态的不二选择。趁早引导中小学生学会欣赏音乐,对中小学生合理选择放松精神的手段、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想象力是人类发明创造的源泉,想象力多为抽象,要激发中小学生的想象力就需要其具备一定的抽象意识,而产生这种抽象意识可通过音乐教育对其进行引导。音乐流露出的情感能带给中小学生无尽的想象空间,活跃中小学生的思维,并且个体之间对同一首乐曲具有不同的感悟与意识创造,久而久之,中小学生的想象力将会得到很大的锻造。

  二、音乐教育对中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相关途径

  音乐作为一门以旋律表达情感的艺术,具有无可比拟的深切的感染力,熏陶、提升了人们的情操与审美能力。基于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音乐教育为中小学生创造了提升自我素养的良好环境,丰富中小学生情感的同时,又对中小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条件。

  激发中小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是培养其创造能力的关键。音乐教育不是一门供中小学生娱乐消遣的课程,其主要目的是激发中小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在音乐教育中,音乐教师应高度重视通过采取相关创新教学手段激发中小学生对事物的求知欲,当中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产生一种对知识的探索渴求时,其创新意识才会逐渐形成。音乐教师应积极鼓励中小学生参与到课堂教授环节,与老师进行互动,并通过适宜的引导加深中小学生的思维构建。音乐教师的授课内容与授课形式应以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为中心,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激发中小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情与渴望,通过实践强化中小学生对音乐艺术的感知,对中小学生采取鼓励并认可的策略,进而增强中小学生对学习音乐的信心,促进创新能力的开发与发展。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知识来源的途径日益增多而非仅仅局限于教师的课堂传授,信息的多元化与便捷化,扩大了中小学生对新鲜事物的知识面,中小学生的知识学习模式已由单纯的被动接受式转变为主动创造的参与式,所以音乐教师也要顺应教育时代的发展,课堂教授应突破传统的传授式向以启发中小学生为主的模式转变,通过引导中小学生自主对知识进行理解,而不是强制性地向中小学生灌输理论知识,这对于中小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深远影响。在音乐教育中,音乐教师因为中小学生提供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与中小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积极与中小学生进行交流与互动,取得中小学生的信任与尊重,为中小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展现个性特色的舞台。

  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一切教学都是围绕学生而展开,在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应鼓励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教授环节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式,同时借助多媒体营造一个丰富立体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聆听、感悟以及体验各种类型的音乐风格,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与看法,并认可学生的理解与思考,不能对学生的想象予以否定与斥责。

  除了大胆创新教学模式之外,音乐教师自身专业素养与职业素养也关系到中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先决条件是教师必须具有创新能力。因此,音乐教师中在教育工作过程中要不断推陈出新充实自我,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出符合中小学生学习规律的教学模式。

  三、结语

  在教育学习中,学生最重要的收获不是理论知识的全备,而是有利于学生长远发展的创新能力。教师作为学生的启蒙者与指明灯,要高度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开发,要大胆创新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出有助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养,为学生的未来学习与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付江涛.中小学音乐教育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探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4.

  [2]赵可佳.音乐教育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大众文艺,2013,23:253-254.

  [3]仇艳霞.音乐教育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0,04:118-120

  荣玉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