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低段学生语文课堂主动答问习惯策略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叶圣陶,语文课堂,历史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9-18 13:31
摘要:培养学生课堂主动答问习惯,是教师掌握课堂学情的重要手段,更是培养学生认真听课积极思考问题的良好品质。方法有三:A、“辅--分--设--评”。B、开展活动。C、家校联培。
关键词:低段学生;主动答问;习惯培养
随着新一轮的教学改革,教师用灌输式教学方式已经退出教育的历史舞台,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教育教学“双主体”模式。教本已不是教师唱独角戏的剧本,而是与学生共同完成教学目标的工具。要完成教学目标就必须把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要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小学低段培养学生课堂主动答问的良好习惯,是整个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基石。正如《老子》中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针对语文课堂提问指出:“可否自始即不多讲,而以提问与指点代替多讲。”《教育基础课程改革纲要》也指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个性,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根据我校低段班额大学生多学习品质的不同,再加上教师忙于上课赶进度和批改作业,根本就没有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课堂主动答问的习惯了。造成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不回答问题。更不要说有主动回答的习惯了。比如,我听过几堂一、二年级的语文课,教师在课堂上也提过很多问题,但都是比较简单的,根本没有分层提问,培养学生认真听课和积极思考主动答问习惯。学生只是回答“是”和“不是”看似一堂活跃的课,其实有很多学生在搞小动作根本没有认真听课和答问。再如,去年我新接到二年级一班,全班80人,通过一段时间的上课提问,我发现每次举手发言的同学仅40人左右,仅占50%。这一数字引起了我的高度关注和思考,仅在二年级就有如此多的学生不爱发言,于是,我便对一年级第一、二学期进行课堂答问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第一学期爱答问题的为89%,第二学期仅为75%了。我想随着学业年级的升高主动回答问题的人数肯定会逐渐减少。这就是教师忽略从低段学生培养语文课堂主动回答问题良好习惯的后遗症。这后遗症就造成了教师上课效果的反馈量减少,教学效果很难在课堂上掌握,只有通过批改作业这一渠道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这不利于教师在授课时及时与学生深入地进行探讨问题,更不符合“新课标”理念。长此以往就会造成学生交流欲望降低,课堂无生气,教师无底气,更会造成教师在教改中穿新鞋走老路,使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对学生主动学习和答问埋下祸根。
作为教育工作者的语文教师这不是我们所要的课堂教学的状态。而要的是一个富有活力洋溢智慧的课堂。于是,我遵照“课标”、《教育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要求和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课堂教学观,根据我校语文课堂教学和学生课堂答问状况及自己班级教学情况,采取问卷调查、文献研究、个案研究、行动研究、心理辅导等方法,对如何培养农村小学低段学生语文课堂主动答问良好习惯进行探究,得出以下方法:
A、“辅——分——设——评”培养法
“辅”一是指对胆怯学生的心理辅导,让他们打开心扉,建立起大胆主动答问的信心,消除恐惧心理。因为现实的农村孩子父母外出打工,他们基本上是由爷爷奶奶在带,一部分爷爷奶奶,如果做孩子错了事不是讲道理,而是一味的批评或打骂。时间长了他们就形成了“怕”字当头了,怕在课堂答问时答错了挨老师批评,故造成胆怯的心理障碍不敢在课堂答问。所以教师要循循善诱辅之心理。二是指对有胆量回答问题,但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进行学习辅导。因为,这些学生学习行为品质较差,欠下的学习债务较多,基础较差,不知道如何听课和回答问题。所以,教师要给他们进行学习上的辅导,夯实基础,实现有问就答的效果。
“分”是指教师在课堂提问时采取分层提问,做到人人都有问题可答能答。让他们在答问中享受成功的喜悦,树立主动答问信心,培养主动答问的习惯。以发展每一个学生的能力为教学目标。
“设”是指在班上设置多个流动的“发言席”。为了培养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积极主动回答问题的习惯,学生认真听课是一个必要条件,于是,我采取了在学生的座位上设置流动的多个中心发言席(为学习成绩较好擅发言者而设)、主体发言席(是为学习小组在全班汇报而设)、发言席(是为胆怯不敢发言、自愿发言或补充他人的发言而设)。这就像任务一样促使学生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开动脑筋思考问题,达到学生能回答问题,敢回答问题,积极主动回答问题的目的,从而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主动回答问题的良好习惯。
“评”是指教师对所有学生的回答进行及时鼓励性评价。我在课堂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发言的良好习惯,对学生回答的问题及时进行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用激励性的语言。即使学生回答错了,我也用“你敢回答问题,真棒!如果是这样回答:……就好了,下次再努力,请坐下。”对答得不好的,用鼓励的方式准确的语言进行矫正补充。使他得到鼓励和完整答案的收获。对答得好的及时肯定。通过这样的评价方式,培养学生语文课堂主动答问习惯效果特别显著。
B、活动培养法
“活动培养法”即,教师利用课堂内和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就某个问题面对小组或全体同学进行讨论,或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知道的故事讲给同学听,或就班上的一些现象展开辩论来训练思维,培养口头表达能力,以促进学生交流的良好习惯。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课堂积极主动回答问题的良好习惯。
C、家校联培法
“家校联培法”即,教师在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答问习惯培养外,定期召开家长会,教师把学生课堂答问情况告知家长。要求家长在家里创造与孩子交流沟通的氛围,设计话题了解学生心理,培养与人交流的良好习惯。同时,要求家长督促孩子完成适当的家庭作业,提高学生学业水平,为学生课堂答问提供知识基础保证。形成家校联动培养策略。
总之,一个语文教育人应该知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道理。必须从小学低段培养学生语文课堂主动答问习惯。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
唐永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