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班主任教学管理方法及经验总结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数学,班主任,教学管理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9-18 09:08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教师的教学管理方法逐渐得以转变,摒弃了传统教育教学观,尤其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让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充分结合,深化学生对数学课堂的重点、难点的理解。
关键词:高中数学;班主任;教学管理;经验总结
班主任是学生生活与学习的引导者,是学习兴趣的激发者,尤其是数学班主任,他不仅承担着数学教学任务,肩负着学生升入大学的重要使命,还必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对每个学生进行严格管理,营造拼搏进取团结互助的学习氛围。凭借我6年的高中数学的教学经验和班主任的管理经验,对任教以来的高中数学班主任教学管理方法进行探究,分别从:班主任教学管理方法、班主任的数学教学管理,两个部分进行阐述。
一、班主任教学管理方法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必须重视以下方面:
(一)必须重视理想教育,让每个学生有理想有目标
班主任必须以培养学生的理想为主要目标,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接受学生的个性差异,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自身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还应该促进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学习主观能动性。
(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自觉性
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确学习的责任,学习不是为了其他人,而是为了自己,对待学习必须要有责任心,学会对自己负责。责任心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学生在明确学习的责任以后就必须拿出实际行动,主动学习课本上的以及课本外的知识技能,真正做到自觉学习。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数学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相反,学生若是感觉到学习枯燥无趣,便提不起兴趣,从而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实要培养学习兴趣并不是难事,重点在于战胜自我,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持之以恒。
(四)狠抓班级工作,关键在于班级凝聚力
班主任在抓班级工作时,首先应该建立一支班干部队伍,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他们的影响力、管理智能以及信息反馈能力对于班主任的管理工作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一方面减轻了班主任的工作负担,另一方面又达到了管理要求。
二、班主任的数学管理方法
班主任不仅要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作为数学班主任,还应该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加强监管力度,在开展数学教学工作前,班主任必须对数学教材进行严格筛选,我们的数学课程内容普遍具有:难、偏、旧等特点,理论数学知识所占篇幅过大,严重脱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使学生被动接受学习。其次,班主任还必须对传统数学教学观念进行转变,传统教育教学理念:“一切为了高考。”这种老旧的应试思想至今都存在,导致学生在题海战术中艰难跋涉,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大大限制了学生在数学上的发展。班主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去收集数学信息,强化数学应用意识
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应该从实际生活出发,让学生主动将现实生活与数学知识相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在生活中应用数学,让他们感受数学知识的作用之大,从而也会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例如:如第八章的《椭圆》第一课时,其教学的重点是掌握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难点是椭圆方程的化简。教师可从太阳、地球、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轨道,谈到圆的直观图、圆萝卜的切片、阳光下圆盘在地面上的影子等等,让学生对椭圆有一个直观的了解。为了强调椭圆的定义,教师事先准备好一根细线及两根钉子,在给出椭圆在数学上的严格,定义之前,教师先在黑板上取两个定点(两定点之间的距离小于细线的长度),再让两名学生按教师的要求在黑板上画一个椭圆。画好后,教师再在黑板上取两个定点(两定点之间的距离大于细线的长度),然后再请刚才两名学生按同样的要求作图。学生通过观察两次作图的过程,总结出经验和教训,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自己得出椭圆的严格的定义。这样,学生对这一定义就会有深刻的了解了。诸如此类,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二)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实践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作为班主任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对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水平高低的不同应该主动接纳。此外,要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目标进行明确,对于学习有严谨的计划,对于学生难以解答的问题,教师应该充分鼓励,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大胆实践,让学生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注重知识形成过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应该从实际出发,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交流、实践而获得知识,从而形成技能。尤其是在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必须将实现知识形成的过程贯穿到整堂课伦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概念的建立过程。例如:例如,在对“三垂线定理”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创设如下的问题情境:取出一个正方体模型,上底面上有一点M,在上底面画一条线与直线AM垂直,请问怎么画?学生用老师提供的模型分组讨论,思索如何画出与AM垂直的直线。学生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画法,于是就可以问学生:“你画的直线一定AM垂直吗?所画的直线AM与上底面有何位置关系?”由此可引出课题。让学生懂得了三垂线定理,还深刻感受了数学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结束语
数学是一门逻辑严密的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感到吃力,针对这种现象,数学班主任应该对班级中每个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都有所了解,采取适当的教学手段来解决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难题。尤其是在新课改实施下,它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教学舞台,教师可以发挥自身的创造力结合实际情况去探索一套更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向书本挑战,在实际生活中去学知识,拓展视野,学会用创新思维思考问题,充分感受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参考文献:
[1]王钦敏.高中数学教师专业素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2,05:93-96.
[2]孙文正.浅析优化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4,35:48.
[3]浩志荣.谈新课改后班主任教学管理的思路及体会[J].中国校外教育,2015,01:20.
[4]肖亚.高中数学教学反思[J].学周刊,2015,17:168.
[5]张敏霞.优化课堂教学绽放数学光彩——浅谈如何提升高中数学的教学效率[J].华夏教师,2014,10:72-73.
李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