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初探

  摘要:阅读是人类获得知识和信息,提高生存与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更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但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阅读教学并不乐观,存在许多不足,学生主体地位在阅读课堂教学中失落。因此,加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是件不可忽视的大事,培养高中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高中生的阅读能力刻不容缓。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方法;新课标目标;阅读能力培养

  当前,许多学校不重视语文阅读教学,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欠缺且存在较多误区,直接导致学生阅读主体地位的动摇和削弱,影响了语文教育的全局。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阅读教学成了语文改革的重点。在当前的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分析教学、肢解教学、表演教学,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体验与感受,忽略了阅读教学的本质,与新课标的理念相违背。本文作者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及其原因作了探析,并就新课标审视下的阅读教学谈谈自己的一点见解,以求共同探究。

  一、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困惑与原因透析

  阅读是读者与作品作者对话的一种活动,这种对话是心灵的碰撞和灵魂的问答。当我们调动深度情感体验,对文章进行生命情感和心灵的投注时,便会目睹生命的本相,听见真理的告诫,悟得文章的真义。可是当前的阅读教学往往忽略了阅读的本质,分析教学,肢解教学,表演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体验与感受。部分教师关注的只是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技能训练达到的水平等客观因素,泯灭了学生独特的个性。作为阅读主体的学生,除了课堂上跟着教师分析课文的思路进行简单的阅读之外,课后的阅读很少,阅读能力很差。

  二、培养语文阅读兴趣提高语文阅读能力

  1.正确定位高中生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是课程标准对学科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是设计和实施教学的依据。只有准确地把握了阅读水平标准,才能明确课堂教学的目标。在多数情况下,教师确定教学目标往往只是根据经验、考试的要求和教材,有的甚至没有教学目标。如果在传统的教学中,对于一个经验丰富的教师来讲也许不会有太大的偏差。但是,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国家队课程的内容标准进行了重新定位,如果再仅凭经验做事,就会使教学“踩不上点”,出现大量的无效劳动,造成时间、精力和资源上的浪费。

  只有准确地把握了阅读水平标准,才能准确定位教学内容的内涵和外延。教材中提供的教学内容,只是可供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的一个蓝本。对于一节有效地阅读教学来讲,教师不应是“照猫画虎”式地把教材中的阅读内容搬给学生,而是要对阅读的内容进行处理。这个处理包括阅读内容重选或重组,或对阅读内容进行挖掘和拓展。而内容重选选什么、重组怎么组,挖掘多深,拓展多宽,要依据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学生阅读水平标准确定。

  2.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一是要有效利用学生已有的主体意识,二是要不断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阅读教学要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高中学生在生理和心理方面已渐近成熟,他们对自己的思维方式,对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已有了合理的认识,他们对于自己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已经有了合理的认识,他们对于自己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已经有了明确展望,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阅读兴趣肯定有所差别,教师在进行必要的引导和指导外,更要关注和尊重学生的阅读选择。阅读时一种综合性的学习活动,不同的阅读内容完全可以达到一致的学习效果。首先,要在阅读教学中就是给学生提供独立阅读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以真正阅读的权利,在一定的范围内尊重学生的阅读选择。阅读教学应该满足学生不同的个性要求,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一个博览群书、思想自由驰骋的环境;其次,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自我感受和自我需求,把教师善教与学生乐学结合起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就必须具备教育民主的思想,和学生多商讨,而不是完全按照教材、教参和教师所熟悉的内容和程序去进行。

  3.丰富学生的阅读方式

  开拓文学鉴赏领域开放型阅读教学,要超越“封闭性”的阅读教学,既要继承以提高文学鉴赏水平为目的传统,又要开拓文学鉴赏领域。教学生不能够再“以本为本”、“以资料为资料”,应该以课本为主干,以资料为繁枝,以学生见解为茂叶。我们要允许和鼓励学生有多角度、多层次的见解。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汲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中华文化之博大,任何一种课本都只能精选极少的一部分来介绍,单靠课本去体会它,是很困难的。同样,不管是哪种文化现象,资料中的见解都是因人而异的,要让学生知道,只能拿来作为参考,拿来启发个人思维。教师本身更要知道,拿别人的见解强加于别人,在开放型的教学中是吃不香的。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高考阅读试题的答案虽然是开放性的,但仍然有很大的限制,尤其是受文章思想内容、作者观点态度的限制。因此,必须要求学生依题意答题,并且总结出一套解题“程序”,尤其是对解题思路的总结尤为重要;且使其答题逐步趋于科学化、规范化。规范阅读和规范答题可以说是高三学年的主要任务。当然,后两学年也并不排除个性兴趣阅读,最好是能把两者有机合理地结合在一起。就探究性阅读教学的课堂组织形式来说,它应该是合作探索型课堂模式。自主探索,筛选目标信息。由学生自主独立进行相关信息的采集、分析、综合、提炼和重组;切磋问难,提高阅读效能。

  总之,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创设良好环境,提供有利条件,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多样性,尊重学生个人见解,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发表不同意见,使阅读真正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人文素养的主阵地。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2、李山林主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案例教程》,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周庆元.《语文教育研究概论》,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崔乃武 鲍爱华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