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美术课程在小学艺术课堂中的融合探析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艺术课程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新型课程越来越受到教育部门与社会的重视。艺术本着培养学生业余兴趣爱好的目的,用综合手段培养各年龄层次学生,教会学生认识美,创造美。音乐与美术课程是艺术课程中重要的两种形式,两者从不同方面影响或促进艺术课程的发展。本文以我国小学艺术课堂教学实际为基础,从艺术融合的国内外研究前沿出发,探讨了在小学课堂中进行音乐与美术课程融合的必要性意义,并指出了如何在小学中更好地对其两者进行融合性发展。

  关键词:音乐课程;美术课程;小学;艺术课堂;融合

  1 将音乐与美术在小学艺术课堂的重要意义

  中国先人曾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是一切艺术形式的展现与升华,是我们生活中的精华。音乐与美术中的美,是需要人们发现的音符与线条的美,不仅能够培养人们的美感,更能够通过激发学生灵感的方式让他们创造更多的美。

  当前的我国教育仍旧处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转折时期,提高教育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创作能力仍旧是我国当前教育发展的主要方面。不少教育学家曾经说过:“素质教育,艺术先行”,这便告诉我们在教育转型过程中,对艺术类课程的重视必不可少。

  艺术类课程中,音乐与美术是其基础而又实际的两个重要分支。音乐通过培养学生的听觉能力,用音符提高其对世界优美乐章的感知,进而促进其养成一种高尚的情操与优良的感受力与创造力,从生活情趣上促进学生日后的全面发展。而美术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够在带领学生欣赏不同名人名画的基础上培养其自身的创新能力与创造思维,提高学生对生活环境中事物的感知与加工再创造。

  总之,音乐与美术课程对学生的艺术培养工作来说都必不可少,对小学生来说,从小学会一定的感知世界与艺术创作的能力更是日后综合发展的必要基础。因此,良好地把音乐与美术课程引入小学教育中便成了我国小学艺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2 艺术融合问题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对新课程要求的提高,学科综合成为了现代课程改革的基本指导理念之一,单一的课程模式越来越不适应学生生存与发展的需求,综合型、多元化的课程编排成为各大中小学校的必然举措。综合课程要求课程设计与编排综合考虑学生需求的各个方面,在各个科目之间组建相互联系的枢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便利,让各个科目的教育教学互为基础。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各科目实际教学的效率,更能够提高学生综合学习成为复合型人才的能力。

  这种学科综合视角反映在小学的艺术课程教学中便是需要小学艺术教育者让艺术“融合”,让艺术课真正成为融合性的综合课程,即做到“艺术融合”。

  2.1 国内外研究前沿

  2.1.1 国外研究现状

  “艺术融合”这一概念在国外的研究中为音乐学家首先涉及,在《音乐的联系》中,音乐学家作者西尔佛·伯德特·金提出要让音乐在教学过程中与其他学科融合以提高学生对音乐教学的兴趣与积极;接着在美国心理学家兼教育专家霍德华·加德纳的《智力的结构》一书中,作者提出“多元智力”的概念,并指出多元智力是一种能力,来自于各种能力的独立整合。另外,教育学家霍斯曼还在《艺术与学校》中明确指出,艺术教学课程一体化能够有效扩充艺术课程,提高艺术教学效果。

  2.1.2 国内研究现状

  在我国国内,各方面学者也一直致力于探讨与研究“艺术融合”。郭声健的《音乐教育新概念》也从音乐的角度出发强调艺术的融合与综合教育;在《国内外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及其启示》这种理论研究型论著中,其作者陈旭远也曾明确指出,把几门学科的课程合并进行综合教学能够规避各学科的缺点。

  此外,我国的《全日制音乐课程标准》与《全日制美术课程标准》都曾明确指出要在与其他学科的紧密联系中发展音乐、美术,并要联合其他相关学科进行音乐、美术教育。

  2.2 音乐与美术课程融合的必然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为我国21世纪颁布的第一份课程改革类文件,指明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未来的改革方向。其中明确地指出艺术课程是一门综合的新课程,需要学生在不同视角的观察、感知、交流与联系中转化与链接,充分发挥与培养自我的艺术想象力与对各种有关联知识的理解与把握能力。

  综上所述,音乐与美术课程在我国小学艺术课堂中进行融合符合我国现代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我国教育创新的必然途径。

  3 在小学课堂中融合音乐与美术课程的策略探析

  3.1 把握音乐与美术学科各自的基础与灵魂

  在小学艺术课堂中对音乐与美术进行融合教学,首先需要小学艺术教师充分把握与理解音乐与美术学科各自的基础与灵魂在哪里。

  音乐是通过音符节奏与曲调使人感受旋律律动与情感变化的声音美感传播活动,它从声色、音符、曲调等基本因素出发表达生动的变化,而音乐的美感主要表现在旋律之中,因此,音乐教学中最重要的部分便是对旋律的讲解与把握。

  而美术作为用线条表现作家思想与美感的二维平面作品教学,往往用人和物的位置安排关系与线条的组合来表现美感,其中最重要的是构图,因此在小学艺术融合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当牢固把握美术学科的构图灵魂,确保在融合教学中不忽视此重要方面。

  3.2 抓住音乐与美术学科可以联系的桥梁

  如果说节奏与构图是音乐与美术各自的灵魂,那么旋律与线条则是联系两者的桥梁。旋律与线条是音乐与美术各自重要的构成元素之一,音乐中的情绪变化以旋律为表现,通过节奏凸显,而美术中的作者情感偏重以构图表达,用线条描绘。因此旋律与线条用不同的方式表现着事物各自的情感意味。拖沓而缓慢的节奏能够表现出作者的散漫与悲情,拉长或密集的线条同样能够表现作者的压力感与内心的挣扎。

  从这个角度出发,小学艺术教学者只有充分认识音乐与美术两学科之间的这种表现的相似性,才能够真正的在小学艺术课堂中做到完美融合音乐与美术,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平。

  参考文献:

  [1]倪菁.浅谈小学艺术课堂的文化建设.《北京教育(普教版)》.2014年8期

  [2]刘学梁.刘静诗.浅谈音乐与美术课程在小学艺术课堂中的融合.《大众文艺》.2014年19期

  王彦兴 肖光君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