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活动的设计

  一堂精彩、完美的教学活动,除了教师自身精彩的讲评,学生的课堂活动的充分组织,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更高层次境界,是语文教师全部教学艺术的集中体现。

  在新课标中指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重在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通过熏陶、感染,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

  对语文教学活动中课堂活动的设计,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理解语文教学中课堂活动的内涵

  课堂活动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课堂上充分的利用时间,进行有形式,有内容,有效率的学习语言、技能,挖掘潜能,训练思维的操作演练。在课堂活动中,一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为目标,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将本节课要做的事进行细化分解,让学生去体会,去进行,去实践,从而充分地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

  在阅读教学的课堂教学中,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艺术组合犹如万花筒般,绚丽多彩。

  在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有主体性和辅助性活动;有常规性和创造性活动;有语言性活动;技能性活动;思维性活动;情感性活动等。

  在众多不同形式的活动中,主体性与辅助性活动起着最为重要的作用。辅助性活动就是在课前、课尾的时间,安排学生进行自我训练,以求积少成多,逐步长进的训练活动。如课前安排学生做自我演讲,自我朗读,每日读报等训练活动。这种活动据有长期性,需要坚持不懈的进行,在长期的自我积累中得到提升。主体性课堂活动就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主要作用,支撑作用,占据一定的时间,突出某种方法的学习活动。在一节课内,如果没有一两种主体性的课堂活动,那么本节课的设计就显示不出它的思想、思路、艺术性,体现不出训练的力度,达不到培养的目标。

  常见的课堂主体性活动有:

  1、学生层次清晰、时间较长的朗读活动。

  2、学生独立进行,文章资料处理的语言学习活动。

  3、学生对文章的品析活动。

  4、学生间相互交流与交际活动。

  5、学生结合文章进行想象、研究、创造性的活动。

  二、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切入点。

  课堂活动的设计是一门艺术。它的设计成功与否,关系着一堂课的教学成效,师生是否能在课堂活动中结合本节课教学目标,完美融合,相得益彰。因此,我们要精心考虑、安排,与教学内容紧紧相连的听、说、读、写、思的学生活动。

  课堂活动的设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

  1、有感情的诵读活动。

  基于学生朗读,引导学生用心、用情去读,于诵读中去感受作者的情感,感触文中人物的情感世界。

  2、分析提炼,抽丝剥茧。

  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梳理文章脉络,整理字词句段。由外及内,发觉文章主旨。

  3、多角度品读。

  如对文章语言的品析,人物形象的评价,精段品读等。

  4、发散思维想象延伸。

  解除禁锢,放飞思维,给学生一个天马行空的四维空间,创造性的进行语文“读写”活动。

  5、扩展交流,充实内容。

  现在,网络非常的发达,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引进课外资源,进行课文扩读,增加教学容量。

  设计案例:

  在讲授俄国著名短篇小说大师契科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一课中,对于课堂主体性活动的设计,我从多角度品读,情感性演练和发散思维,创造性写读几个方面切入。

  对主人公别里科夫这一人物形象,通过学生对人物语言、神态、心理、动作行为的仔细揣摩,以情景式对话、表演,从更深处去捕捉,去感触这一沙皇统治下的悲剧人物。

  发散思维,创造性写读,是语文课对学生语文素养训练的一个重要方法。在这节课的最后环节,留给学生一个话题:别里科夫是沙皇统治的卫道者,也是牺牲品,以悲剧结束了自己的一生,通过我们的学习,你想对别里科夫说些什么?

  白雪峰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