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中职计算机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 关键字:教学质量,中职,文化素质
- 发布时间:2015-09-18 14:52
摘要:中职计算机教师在教学中,应因材施教,筛选经典实例,充分运用多媒体,利用多种教学手段,结合通俗易懂、风趣幽默、形象生动的教学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模仿能力、举一反三及创新能力,从而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教学效果取得良好。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教学质量;任务驱动;科学教学
正确的引导是学习的方向,浓厚的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良好的氛围是学习的源泉。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计算机教学主要是实践,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把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学生再通过个体对知识的理解和训练来消化知识。下面笔者从学生的状况分析、教材的选用、教法的使用等几个方面来谈谈如何提高中职计算机教学质量。
一、渗析学生、对症下药
中职生的学习、生活等行为习惯较差是不争的事实。但是他们的智商未必会比普高学生差。如果高智商的学生成天不学习,就会想出很多歪点子来扰乱课堂,发泄自己的能量。许多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混日子混文凭的学生大有人在,甚至还有不少学生被父母逼迫到学校混日子——总比混迹社会好。总之,中职计算机生源文化素质也不高,对计算机的认知程度也很低。因此,需要教师多动脑筋,针对本班学生状况,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渗入幽默生动的语言,不断进行教学研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通过上机实践和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质量。
二、合理选材、因材施教
计算机应用相关的教材五花八门,涉及的科目门类众多,如何在这些教材中挑选适合职专学生的教材显得尤为重要。众多书籍中,很多都是千篇一律的从“新版软件的特点、安装环境、安装过程、界面设计认识、一些菜单栏、工具栏的基本作用等”编写,理论占据了很大篇幅,学生看到文字就头疼,如果按照书本上的顺序讲解下来,估计上课睡觉的学生会过半。
职业学校的教学,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能够适应社会需求、具有较高操作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为此,教师应该认真选材、合理删减、精心设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歌德也说过“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青少年对未知领域总是充满好奇,对身边的新鲜事物乐此不疲。他们思维活跃,创新能力强,教师要因势利导。因此,教材的选定,要适应社会需求,以学生为主体,着眼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举一反三的能力。在教Photoshop图像处理和CorelDraw平面设计课程中,笔者不单独地讲理论,也没有按照教材的顺序进行教学,而是将多年来筛选好的典型实例进行分门别类,将理论知识融合到每一个实例中,通过上机实践操作完成教学任务。等所有实例教学完成,软件的各个界面、各工具的用途、颜色的搭配、菜单选项等功能也了然于胸。
学生经过实践练习,领悟到相关理论。相比先讲理论再做实例而言,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又吸引了学生的眼球,真正做到“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多年的经验总结证明,此法屡试不爽,绝大部分学生能够配合老师完成教学内容,有效地达到了教学目标。
三、科学教学、提高质量
21世纪的中国缺乏的不是人,而是人才。因材施教,科学教学,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举一反三的能力迫在眉睫。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知识爆炸的时代,如果还沿用因循守旧的教育思想观念和教育教学手段,就很难培养出创造型人才。正所谓“授之以鱼,莫若授之以渔”。在教学过程中应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让学生直接参与探索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教育家指出:“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让学生在体验和创造的过程中学习”。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依据教材综合采用如下几种教学方法:
(一)“任务驱动”教学
教师在教学前要选好教材,明确整个教材的重、难点,备课时要明确每节课的任务。笔者在教学中,以每次课一个实例来完成教学任务,这个实例是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关系紧密联系的任务,利用任务来引导学生应用计算机完成任务,教师适时、适量地融入相应的教学内容。如在Photoshop图层蒙版的教学中,教师课前用Photoshop将老师和同学QQ的照片进行合成,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许多学生跃跃欲试,其他学生在这些活跃学生的带领下,学习兴趣高涨,积极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认真去完成任务。
(二)“小组合作”教学
青春期的学生好动不好静,特别是在上机实践中。有的学生发现自己不会做就会四处走动,向高手求教;有的学生发现自己会做了,就会大声喧哗,为了炫耀就奔走相告,四处传授;有的同学就会与同桌之间进行交流;当然也有些学生会趁此机会聊天……课堂上稍微不注意,就会乱成一锅粥。因此,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有效引导。而分组教学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每组都有专业知识强、具有一定威信的组长和副组长各一名。他们负责本组一切事物安排,如讨论制作方法、反馈组内成员完成情况、负责本组纪律等。例如,笔者在所教学的Photoshop、CorelDraw和Flash等软件中,笔者先展示实例、激发学生兴趣,然后将实例的源文件拆分,同时穿插本节的重难点知识及理论知识,在制作的过程中,不断提问,吸引学生注意,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最后在组长的带领下完成任务。
(三)“划分层次”教学
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成绩差异较大,我们应该正视学生间存在的差异,想尽办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都有事可做,能够在各自层次上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培养和发展。如何使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跟得上、不掉队,使成绩好的学生吃得饱、学得好呢?这就需要实行分层次教学。在备课中我都准备了高级、提高、基础三个层次的实例。在教学中,我主要以中等难度的实例进行讲解、演示操作,然后分任务完成。对于爱好学习、专业基础比较强的同学,我要求他们完成中等难度实例后,将知识进一步拓展,完成高难度的实例。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只要求他们掌握中等难度实例。同时去辅导本组中基础相对薄弱的同学,在辅导过程中可以向组长、副组长或者老师求助。
(四)“兴趣小组”教学
兴趣小组是教师利用课外时间组织的一项活动,它可以拔高补差。能够让优秀学生更优秀,让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完成更优良的作品;让基础较差的同学,答疑补漏,不断提高水平。笔者带领学生参加技能竞赛的过程中,也会鼓励一些成绩较差的同学报名参加兴趣小组。例如,我将Photoshop、CorelDraw和Flash三门课分成“广告设计兴趣小组”、“婚纱处理兴趣小组”、“名片制作兴趣小组”、“人物特效处理兴趣小组”、“照片修复兴趣小组”。学生自愿进行选择学习,学习兴趣非常浓厚,为改善课堂教学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巧对冲突,幽默教学
在教学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如学生突然高声唱歌、不服从管教、甚至顶撞老师扰乱课堂等。老师一定要善于去应付,不能因为有损师道尊严而与学生较真,甚至大发雷霆,那样会适得其反。幽默的语言、巧妙的回答可以有效避免与学生发生正面冲突。同时,生动形象的语言可以加深学生记忆。
最后,教师要善于将不同内容的相同、相似点进行对比,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就能够事半功倍,逐渐培养了举一反三的能力。
综上所述,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从“要我学”转换到“我要学”。还要注重理论联系实践,让学生自主发现规律,进而用认识的规律反过来指导今后的学习。唯有这样,学生才能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学生的个性、特长才能自由发挥,学生的素质才能得以全面提高,切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总之,计算机学科是一门飞速发展的新型学科,它的灵活性和多变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参考文献:
[1]沈月英.提高中职计算机教学的实效性初探[J].中等职业教育,2009(26)
[2]蒋维,赵涛.浅谈如何提高计算机课堂教学质量[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1(2).
柳传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