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高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探究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创新能力,艺术,大学生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9-18 09:48
摘要: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艺术类高校学生应具备的优秀能力之一,其基本要求就是要培养造就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对学生的个性化合创新力进行重点培养。本文对艺术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艺术;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我国高校每个教师的责任,特别是艺术类高校的专业,更需要对学生的个性化合创新力进行重点培养。在近十余年对高校学生的个性化合创新能力的培养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的中心问题之一。
校艺术类学生由于自身特点专业性质以及就业岗位等因素,创新素质的培养更具有迫切性。
一、创新能力概述
创新能力按更习惯的说法,也称为创新力。创新能力按主体分,最常提及的有国家创新能力、区域创新能力、企业创新能力等,并且存在多个衡量创新能力的创新指数的排名,是运用知识和理论,在科学、艺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创新能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经济竞争的核心;当今社会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就是人的创造力的竞争。
创新能力是个体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包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等,产生某种独特、新颖、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它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等三部分,核心是创新思维。创新能力表现为两个相互关联的部分,一部分是对已有知识的获取、改组和运用;另一部分是对新思想、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与发明。创新能力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包括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工具性知识或方法论知识以及综合性知识四类。
二、创新能力培养方法分析
1、调整改革教育机制
我国在招生艺术类考生的时候其文化分数远远低于非艺术类考生,而注重艺术理论的考查,此理论和机制是充分考虑到艺术专业的特殊性。事实上,艺术类的考生往往更应具备广阔的知识系统,具备艺术理论的学习和钻研,这样才能为创造出优秀的作品打下坚实的基础。一名优秀的艺术家,创新能力才是其创作的魅力所在,也是精髓所在。因此,艺术类高校的基础理论教育的文化底蕴不应该低,而应又一个更高的程度。
有效调整艺术类专业课程设置。目前,多数高校艺术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具有统一性,即普遍适用,当然这样省去了大量的工作量,而随之带来的即缺乏艺术专业的针对性和前瞻性。很少有高校能够针对不同的专业特点有针对的设置与其配套的教学大纲。这样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上不够鲜明,影响了专业人才的培养。而艺术类专业又非同于其他专业,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更强调的是专业性、实用性,而且应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有些学校为了招收学生,不断的开设新专业,而专业课程往往变化不大,这样久而久之,势必影响人才培养,不利于艺术专业的发展。
2、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及教学能力
名师出高徒,专业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是培养学生发展的关键因素。艺术类高校教师的创新设计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是引导学生创新思路的指路石。各专业的艺术类学生都需要这种开拓精神和创新思维,这是搞艺术的生命源泉。
首先,形成教师梯队建设。在培养师资队伍和引进人才方面注意教师的梯队建设,形成优秀的团队。艺术类教师应既具备相关的专业实践技能,又有全面的艺术理论知识,才能胜任对艺术类专业学生的指导工作。学校应加大对年轻教师的培养,以老带新,鼓励年轻教师到相关的企业机构、院校学习先进的艺术理念和教学经验,从而提高整体教师的专业水平及教学能力。
其次,形成有利于教师成长的激励机制。一方面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展示自身专业能力的专业竞赛和科研创作活动,形成岗位竞争、专业创新的局面,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另一方面,通过专家评教、学生评教、学生选教制度的实施,将教学成果、教学项目、教改论文等列入教师的职务晋升、考核评优、硕士生导师遴选条件,激励教师重视教学能力的提升,鼓励教师投身教学、研究教学当中。
3、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与创新环境
良好的人文氛围是学习和创作的基本环境要求。大学生除了掌握扎实精湛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注意加强自身的人文素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其创新实践能力。构建良好的高校成才的校园文化环境和学术氛围。尤其面对市场经济的社会,当代学生的自我要求较高,逆反心理较强,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缺乏奋斗专研精神等的缺点和不足。通过举行大学生文化节、各种文化活动、兴趣小组来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发挥各自的优势,促使同学在活动中学习知识,以及团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近些年,高校的扩招严重,艺术类学生普遍基础薄弱,知识面狭窄,人文素质不高,艺术类毕业生参与的各校活动往往与本专业相关,这样导致的结果是思维往往被限制,限制和束缚了专业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挥,因此,应注意交叉学科的学习和研讨。结合社会形势和学校、学生实际,组织艺术类大学生参加。服务基层、走进社区”公益事业的活动,争当青年志愿者。通过专业外的社会实践活动,学会与人交流、沟通、与人谅解、理解别人。有利于大学生开闹视野,丰富其社会阅历,增强个体的创新能力的基础培养。
4、与外界合作紧密,鼓励学生将学习成果转化为社会价值
创新是一个将各种活动和知识加以综合、集成而产生新的产品、新的方法、新的生产工艺和新的服务的过程与结果。创新光靠臆造是不够的,它必须建立在知识的传授、转化和应用的基础上。伦敦艺术大学与外界各大知名企业和组织积极建立各种合作项目,为学生的创新提供了展示和应用的平台。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和伦敦时尚学院的学生为LV集团设计和制作圣诞橱窗就是典型的例子。
三、结语
高等教育特别是艺术设计强调没有个性就没有一切,在教育价值观和教育评判标准上,注重对学生个性的培养,老师也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意志;当学生充分聆听到自己内心的感受,这就使得他们能一直保持旺盛的创造力和独立的思维能力,这些都是我国高等教育对学生个性和创新培养应当加强的。
参考文献:
[1]史璇.关于艺术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文艺生活,2014.11
[2]王明明.英国高等教育对学生个性和创新培养研究,管理与创新,2010.11
[3]赵宏斌.浅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意义,文艺教研,2013,26(5)
赵晓忱 王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