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中的古诗与田园之美

  摘要:小学语文中的古诗,不仅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了解我国古代人们生活的主要途径。目前,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城市孩子已经不了解田园生活。小学课本中的古诗大多数是对田园生活的描摹,有田园风光,有农家生活,还有农家小孩的生活描写。学习这些诗歌,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了解田园生美好,能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田园之美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古诗审美教育

  小学阶段中的古诗大多是绝句,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这些古诗具有语言美、画面美、意境美和哲理美。

  古诗的语言美主要体现在古诗具有对仗工整、平仄这些特点,它强调音律美,节奏鲜明、韵律和谐、抑扬顿挫、押韵是古诗的语言特征。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悦耳。

  由于古诗用词精炼,浅显易懂,在朗读的同时会产生美好的意境,一幅幅画面也出现在脑海中,像杜甫的《绝句》中的“黄鹂、翠柳、白鹭、青天”这些画面都是学生熟悉的,因此在朗读时很容易产生联想,达到意境美的效果。还有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中的“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黄蝴蝶、油菜花,顽皮的孩子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许多古诗描写的是一些生活中的小事,但却非常符合生活哲理,像胡令能《小儿垂钓》“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就形象地描写了一个钓鱼孩子的神态,因为害怕一说话惊走了鱼,对于问话的人只能连连招手,让他走开。还有一年级课文中的“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也是这样,不仅描写了孩子的神态,还刻画了他们的心理活动,符合生活哲理。

  二、小学古诗教学中的田园之美

  小学课本中的古诗描写农村生活的,有一年级的《所见》,《村居》,《小池》;二年级的《宿新市徐公店》;三年级的《小儿垂钓》《夜书所见》;四年级的《游山西村》《过故人庄》《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五年级的《牧童》和《清平乐.村居》;六年级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思》,《鸟鸣涧》《鹿柴》等。这些古诗和词,有的描写农家生活,有的描写田园风光,都给人带来清新的田园风,让人对大自然产生审美感。

  1.古诗中的农家生活

  在这些古诗中,农村生活都是安静、快乐的。《村居》中的农家孩子读完书回到家,赶紧拿起风筝到野外去放,这种乐趣对于今天的孩子来说是非常遥远的。那个时代没有繁重的作业,大家都居住在乡村,没有汽车和交通问题,因此孩子可以尽情玩耍,在无尽的田野里奔跑。

  而《所见》中的孩子才七八岁,和目前一年级孩子一样大。但他们却能帮助大人干活了,那个时代没有机器化,种田都是依靠人力和畜力,因此农家养牛就像今天城市家庭的电动车一样普遍。而放牛的任务都是孩子的。诗中那个小孩把放牛当做乐趣,骑在牛背上,大声唱着歌。突然停下来,是因为发现了更好玩的——他要捕捉一只正在唱歌的知了带回家。由此可见,农家生活多么丰富多彩!

  《宿新市徐公店》中的孩子围着竹篱笆追黄色的蝴蝶,但蝴蝶飞到油菜花中,黄色的蝴蝶融入到黄色的花中,追它的孩子傻眼了,分不清花与蝶了。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图画啊!美好的春天,快乐的孩子。

  《小儿垂钓》中的孩子在河边学大人钓鱼,鱼能否钓到尚不明确,可他们那种认真的样子倒真像回事,连外来人问路都不理了。《夜书所见》中提到的儿童深夜不睡觉,还在篱笆旁边找促织,可见对找促织这件事有多重视!同时也看出这些孩子能干,不怕吃苦,胆子也大。

  《四时田园杂兴》中,农村的孩子都能干,他们的父母白天种田,晚上绩麻。而他们也不闲着,跟在大人后面学习种瓜。这种能干和《清平乐.村居》相辅相成,其中提到的几个孩子都会干活,老大帮着父母除草,老二在家编织鸡笼,都是不太重的农活。老三太小,无事可干,就在塘边剥起莲子来。《牧童》中的牧童简直把放牛当做乐趣。

  这些描写农家生活的古诗不仅描写了农家孩子的劳动,还描写了农家的热情好客,像《游山西村》和《过故人庄》,农村人家将收藏的酒和鸡肉、猪肉都拿出来招待客人,这个客人不是亲戚,而是一个路过的人,可见农家有多善良!

  2.古诗中的田园风光

  古诗中田园风光一年四季都是美的,春天的油菜花,夏天的小池塘,蝴蝶、蜻蜓这些小动物都使田园充满生机。在绿色的田野里,伴随着子规的啼叫,就是劳动也是愉快的。

  《夜行黄沙道中》描写的是夏末秋初的夜景,蝉叫声、蛙鸣声,稻花的香气、星星和月亮、溪水小桥组成了一幅安静的田园画,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无限美妙。而《天净沙.秋思》中的残霞、寒鸦、飞鸿和青山绿水、白草黄叶红花,更是刻画出田园广大无边的安静之美。这种旷野的安静和《鸟鸣涧》《鹿柴》描写的大山里的安静是一样的,因为没有人,小鸟和植物就构成了一幅静谧图,显得格外安静,给人美好的想象,显出大自然的美好。

  三、小学语文中的古诗田园之美的教学方式

  古诗中的田园之美,教师可能一看就能感受。但对于目前的小学生来说,要理解田园之美还存在着一定难度,因为现在的孩子大多生活在城市,一个个都是娇生惯养,根本无法体会农家孩子的生活中的乐趣。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要对这些古诗做详细讲解,让学生了解背景,然后再通过新媒体课件播放一些画面给学生看,让他们感受田园生活中的美,学习古诗中那些孩子爱劳动,什么都是自己动手的好习惯。理解田园美是与大自然融合后,所产生的人与环境和谐的美。

  很多教师在教学古诗时只强调朗读和背诵,对于其中的含义没有做详解,这对于学生理解古诗的含义是不够的,因为现代生活距离古诗太遥远了,思想观念也不同,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朗读才能产生审美效果。

  参考文献:

  [1]杨莉声.新课标视野下的小学高段古诗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

  [2]汪冲.展示古诗的吸引力和意境[D].辽宁师范大学2008

  [3]王晨.论小学语文中的古诗与审美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6

  刘波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