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实现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有效教学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要通过解读教材和课标,科学设计教学;有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尊重差异,因材施教;带着爱心走向学生,构建和谐课堂等方法和策略实现思想品德课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思想品德;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有效教学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的“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教学。作为一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如何实现思想品德课有效教学?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解读教材和课标,科学设计教学

  解读教材和课标是有效教学设计的基础,是教师的专业基本功。正确解读教材,首先需要教师对教材和课标本身的理解。其次需要教师根据本学科教学的性质和特点,结合本班学生的现有水平,设计有效的教学方式。教师要钻研教材,解读课程标准,认真备课,充分把握重难点,同时,多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听课状态。努力实现有效备课。

  二、有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应建立融合、开放、发展的课程观,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人文教育功能,优化教学资源组合,有效地实施课程目标。”在思品课教学中,我们要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以实现课程目标,做到四个方面。一是从学生的现状出发开发课程资源。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反复强调:学生是教育最重要的力量,如果失去了力量,教育也就失去了根本。因此,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重要资源,学生是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导向,关注学生的现状是开发课程资源的基本视点。如在《隐私和隐私权》一课中,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属于侵犯公民隐私权的行为”,学生列举了许多在社会上、家庭中、校园里发生的侵犯公民隐私权的例子,学生谈了体验,激发了兴趣,同时,因这些例子都发生在学生身边,学生觉得更可信,能更好地体会到生活中存在许多侵犯隐私权的现象,体会到保护个人隐私的重要性。二是开发社会课程资源。社会是一个大课堂,蕴涵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在思品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从社会生活的课程资源中,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三是灵活运用教材资源。教材中的许多材料都是编者精心筛选的、比较典型的教学资源。我们要灵活处理、运用教材上的许多资源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

  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通过选用典型材料,创设特定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能较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学生的知识再生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学会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教学目的。我们可以创设以下情境。1、创设活动情境,培养学生的兴趣。课堂开展内容丰富多样,形式生动活泼的小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及热情。2、创设视频、音乐、故事等生活情景,发展学生想象力。音乐能够培养人的美好情操,使学生在欣赏和活动中受到教育,通过音乐的引导,能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例如:在学习《集体的力量》时,在上课之前先让全班同学齐唱《众人划浆开大船》这首歌,让学生深刻感受团结力量大,这样不仅引入课题,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教学中教师还可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穿插一些趣味性较强且寓意深刻的小故事,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实现有效教学。

  四、尊重差异,因材施教

  学生在经验储备、发展水平和个性特征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教学中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前提。我们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采用适当“调试”的方法和各种“差异教学”的策略,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收获和提高,使学生获得成功的经验,培养学生学习的信心。

  五、带着爱心走向学生,构建和谐课堂

  在课程改革理念的支撑下,教师要带着鼓励,带着微笑走向学生。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要善于运用鼓励性评价,要善于以商量的口气和学生说话,激励和鼓励学生,宽容学生,等待学生,赋予他们思想的自由,感情的自由,给他们一片自由翱翔的蓝天。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在所有的东西中间,人最需要的东西是爱。”学生最需要教师的爱,需要与人交往,需要得到教师的尊重和理解。教师要热爱学生,就要做到理智公正、不挖苦学生、不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对学生要充满爱心,做到耐心启发,循循善诱,而不是颐指气使,“横桃鼻子,竖挑眼”的。只有我们给予学生应有的平等和尊重,学生从心理上接受了教师,才能激发学生潜化的思维意识和创新才能,从而实现思想品德课的有效教学。

  六、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自我教育是一个人在思想品德修养中自觉能动性的表现,形成自我教育能力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培养的最终目的之一。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为了切实实现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效地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从遵循道德品质发展规律出发,相应地从培养学生自我意识能力、自我激励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入手,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现有效教学。

  总之,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我们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一个策划者、引导者和欣赏者。在我们的教学中,我们要大胆创新,和学生一起探究、学习,努力营造新型的师生关系,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之愉快、自主地参与教学活动,以实现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肖川《有效教学的策略》

  [2]钟启泉等主编《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马有刚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