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教育”之课堂调控

  摘要:在生本课堂教学中,可以应用的“方法”很多,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只要是贯彻了“生本教育”理念,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在教学中得到全面发展和提高,就可以说是一堂好的生本课。再者语言注重的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教会孩子们怎么去学,并且他们愿意主动去学,胜过一切形式的“浇灌”。“对慈悲而言,对爱而言,对喜悦而言,对笑而言,一颗免于头脑枷锁的心是需要的。”真正走进孩子们的世界,不是你在前领着他们,而是跟他们携手共进。

  关键词:生本教育;课堂调控;回归

  生本教育主张教育应实现由“师本教育”向“生本教育”的转变,实现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健康地发展。“生本教育”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路径和模式,特别是为教育相对落后地区践行新课改理念提供了一个可操作性的理论依据。在教学实践中,作为一名一线教师,越是对“生本教育”进行研究和探索,越能对“生本教育”的未来充满信心。通过外出学习,又经过一段儿心理斗争之后,我也开始走上“生本”的讲台。学生的反响令我吃惊,原来低年级的学生也能去搜集资料,也会把自己内心的感受表达的淋漓尽致,最主要的是他们开始愿意去说,敢于去说,我想最终也一定能说得精彩。

  生本教育的理念,好多专家学者已经多次讲到,其实也就是要有该放手时就放手的大度。我相信每一位老师都愿意自我解放,真正地做一名幸福的老师,但幸福的捷径在哪里?这也是我们一直在寻找的。令人欣喜的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前景就在我们的眼前。我们离陶渊明所说的豁然开朗的距离就是走进去,去欣赏那落英缤纷的美景,去感受那余人皆出酒食的热情,参与到其中,与学生一道怡然自乐。这不正是生本教育所提倡的与学生一起对话,一起生活,一起共同经历,共同体验,融为一体而不谋而合吗?

  为什么我们老师会惊讶学生的自学能力,正如桃花源记中的渔人一样甚异之,那是因为我们不相信孩子们具有学习的本能。所以把课堂交还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提醒、纠正、培养学生养成各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最终使学生能掌握一些能力,如会先学自学,会在小组进行有效的讨论交流,会分工合作,会互帮至学,会认真倾听,会质疑辩论,能大声汇报,能认真书写,会搜集资料,会出题改题,会自我管理,会欣赏评价别人等才是教师工作的重中之重。真正地相信“小鬼也能当好家”,才能感受到他们的那份怡然自乐。那么下面我就“小鬼如何才能当好家”——生本课堂的调控浅谈一下我的微薄见解:

  一、对学生心理的调控

  老师要善于按照学生心理活动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和制造最佳学习状态,使学生能在最佳得心态下接受知识。所以老师们要做到情感投资,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心理关系,用手势、表情、语言、对学生表示关心,表达自己与他们是同一战线的意愿。教师在课堂中要营造良好的气氛,诱导学生自动进行尝试探索,自然地介入学生活动中并进行有效的调控。特别是使用轻松亲切、富有表现力的姿势语言,使水平较低、性格内向的学生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并在课堂活动中得到提升。

  二、对学生纪律的调控

  课堂纪律是教学质量的保证,在生本课堂中学生的行为只要是专注于听课和教学活动而且不影响其他人的行为都是合理的。如果学生一节课下来,都是保持一个姿势,两眼平视,一动不动的话,那这节课不是成功的课。这样的课堂就会显得很呆板,学生的思维也会受到约束。当然,在讨论交流时,我们都认为,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广泛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让学生畅所欲言,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上课互动,人声鼎沸。但切莫让“一个人的孤单”变成一组人单纯的“狂欢”,上台的小组自顾自地说的很沉醉,而台下的听众“皆独醒”。这样的形式着实要不得。

  “以生为本”不是对学生的迁就和放纵,老师对学生的违纪行为不应该视而不见或听而不闻,老师要及时地指出并耐心细致地予以纠正。

  三、对学生提问的调控

  老师要在适当的时候,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首先老师要提“有价值”的问题,当然提问要有度,如果一节课设置太多问题,学生会感到疲倦,进而也就达不到预期效果;其次老师要掌握好学生的回答。在鼓励学生发散思维的同时,要防止“心似平原跑马,易放难收”;老师除了要控制学生的发言数量、质量,还要懂得“及时刹车”,要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回应。因为教师对学生的发言是否给予评价或者评价操作的好坏,对学生的积极性,学习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最后老师还要在追问中让问题得到升华。

  对“生本教育”的具体实施我还有很多困惑,但是我也一直在思考自己的教学,怎么做才能让学生对学习感到快乐,而不是种负担?对于“生本教育”的理念我是非常欣赏的,但在自己的课堂上如何把握和体现?是值得我好好琢磨,好好去实践的。心中时刻装着学生,尽可能为学生考虑,不管是备课上课,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从学生实情考虑设计,随着学生的发展,然后改进、变动,留给学生更多展示的时间,我想学生是会快乐的。

  所以,“放手”才能学会“走路”。老师们,让我们一起走进教育界的桃花源吧!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激扬生命[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3荆志强.幸福地做老师[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

  [4]奥修著.林国阳译.《生存智慧》[J].学林出版社,1996.

  [5]傅国亮.《人民教育》关注儿童生命激发学习自觉.2012,(3-4):8-9.

  王萱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