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化导向的地方独立学院发展思路——以三峡大学科技学院为例

  摘要:在知识信息经济爆炸的时代,市场需求成为决定高等教育办学质量、专业设置、发展前景的风向标。面对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求得生存与发展是摆在独立学院面前的现实压力。独立学院面临着向专业型、技术型培养模式的转变。笔者所在的三峡大学科技学院面临着诸如办学模式的探索、自身定位,如何结合宜昌地方区位优势创建自身特色品牌、提高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等实际问题。笔者结合自身一线对教学的实践总结,比较平行学院办学思路模式,参阅宜昌市“十二五发展纲要”,试探讨促进地方独立学院转型升级的对策和建议,对理顺独立学院办学思路、提升办学质量、服务地方经济略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地方独立学院;转型升级;特色品牌;市场需求;终身学习能力

  一、科技学院办学模式和优劣势分析

  (一)宜昌三峡大学科技学院是三峡大学与宜昌市人民政府和宜昌教育实业开发总公司合作试办的一所本科层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办学模式属于“高校+地方政府”模式,属于典型的“校中校”。其优势是母体三峡大学在经过近十年跳跃式发展,形成了水电工程特色专业品牌,另外像医学、艺术专业分散相应母体学院来托管培养,招徕了质量不错的生源,实现了“校中校”资源的实质性共享。其次是区位优势,科技学院所处“湖北全国第一座文明城市”的宜昌,自有“三峡门户”、“川鄂咽喉”独特区位优势,科技和文化资源在“十二五”政策抬升下迈上了新的台阶。

  (二)此模式缺点在于调动社会办学力量比较困难,需要花费大力气才能形成办学特色,后才能建立品牌,实现长久发展。由于招收生源存在的差别,在科研、实践和专业学习上两校学生存在明显的差别,教师在授课,实践操作方面往往会不自觉地把母体高校生源学生的一套授课和评价机制照搬到科技学院学生身上,授课内容难度和速度生硬拔高。同时,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资源收到压缩,社会资源在毕业生的录用培养可能会存在一些偏见,在同一所学校聘工、培养实习生的时候宁愿把更多的机会给予校本部的学生,长期以来造成自己学院学生心理上的一些阴影。

  二、科技学院管理发展模式建议

  1.走校企合作之路

  (1)实现校企合作,根据市场需求和社会导向解决学校教育和市场需求脱一是根据市场要求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规划和设计,在吸引企业投资助学的同时学院给予企业一些专业建设的帮助。二是学校和企业共同打造专业实践平台,双方共同进行教学活动和科技开发。学生的毕业设计、项目报告都与企业相结合,使学生较早介入社会,等真正毕业后实现平稳过渡。通过专业、课程改革和建设,努力培育人才培养的特色和品牌,提高毕业生服务社会的能力。(许为民等,2008:227)三是可与企业签订办学协议,学校提供企业所需的技术研发,企业为学生提供实验室和实践基地,明确双方的权利与责任。

  (2)实现“订单式培养”。“订单式培养是指学校与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企业按照其发展要求,向学校下“订单”,“订购”毕业生。(张秉钊,2005(4)73-74)根据地方企业的主打产品和服务主题,企业可根据自身需求来挑选毕业生,和学院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实施培养目标,定期派高层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到学院进行授课指导,毕业期间实施“导师制”,指导学生在企业进行最后一年的实习和毕业设计撰写工作,毕业后按照协议吸纳定量的毕业生即地就业。

  (3)实现共同科研开发。企业可向学院申请课题项目,由学院委派专任指导教师和获奖学生共同组建团队,给予资金设备支持。新研发课题可以增强企业的科技实力甚至拓展新型产品,提升企业知名度,同时可以使学院指导教师与学生增强实践能力,了解科技发展最新动态,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4)注重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罗斯和尼可这两位加速学习的先驱指出“即使一个接受过较好教育,受过全面培训,具备多种能力的成人,也只能最多在在三年内跟上不断变化的世界的步伐。新知识,新程序,新过程和新环境会促成新的思考方式,行动和想法。”(柯林·罗斯麦尔孔·尼可,1999:35)笔者认为在学院转为技术应用型大学的发展应诏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掌握生源基础,规划课程建设,做到因人而异,通过提高平时成绩和课外实践比例来顶替课程考试学分;鼓励学生参加社会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证书抵消学分,不但拓宽了书本外知识,也增加了学生就业砝码;强化教学班级管理,对扰乱学习秩序,破坏班级凝聚力的人和现象予以批评指正,通过班级强制上自习来培养学习习惯;引用网络视频课程和分享教师公开讲授课件,提供优质课外学习资源。

  三、结语

  独立学院的发展要以政策为导向,结合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发展特点,理顺发展思路,规划发展目标,落实发展纲要。以培养学生全面身心发展为己任,从管理、教学、实践中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立足之本-自学能力。拓展独立学院发展思路,广泛联络社会资源,寻求校企合作,以市场为导向,迎合时代发展背景吸纳包括科技信息网络等现代化因素,打造自身优势学科专业。“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当这种教育宏旨落实到如下的科院人身上,就不能再关门造车,固步自封,在制定学院中长期发展规划中,高瞻远瞩,以创建科院品牌为归宿,在不断摸索中前进,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专业化人才。

  参考文献:

  [1]柯林.罗斯,麦尔孔。尼克.学习地图-21世纪加速学习革命[M].戴保罗,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9:35.

  [2]罗建文,刘巨钦.独立学院办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企业家天地,2006(2):128-130.

  [3]米茂德,独立学院.中国高等教育的新探索[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58-59.

  [4]明廷华.独立学院办学模式研究[D].杭州:浙江师范大学,2009.

  [5]吴延.宜昌市全面深化改革与转型发展之转型篇宜昌市全面深化改革与转型发展之转型篇[N].三峡日报,2014-12-17(04).

  [6]许为民等.独立学院的发展和运行机制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227.

  [7]徐小龙,孙丽娟,季一木,王汝传.高等教育系统中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有机结合的研究[J].江苏: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9:67.

  [8]易爱军.论独立学院品牌建设的意义及途径[J].企业家天地,2006(3):102-103.

  [9]张秉钊.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227.

  雷江清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