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问题也随之凸显,比方说在初中一些主要的学科教学中如何更好的利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来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形成,这一问题成为了大多数任课教师的授课重点,特别是在大多数农村中学,这一现象特别明显。本文基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视角下,来和大家探讨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如何促进这一维度目标的形成。
关键词:初中;政治;情感;态度;价值观
一、概述
新课改实施以来,在初中政治教学的大讨论中,特别是一些农村中学,对于如何通过教学来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形成一直众说纷纭。其中一些老教师仍然坚持在课堂中以教师授课为主,而学生只是课程的旁听者,教师讲成什么样子,学生听成什么样子,对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目标并不是那么重要,因为初中生属于心理发育的启蒙阶段,一些课堂之外的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更大,特别是在农村中学的初一、初二学生来说,因为政治学科本身所需要传授的知识并不是很多,而且在多数情况下,教师给学生的政治授课一般是传递一种思想、一种社会主流的价值观,这对于刚不如初中这个小社会的学生来说无疑具有挑战性,因此一些教师在思想上不重视政治学科中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而是机械性的传授给学生表面上的课本知识,让学生非常被动的接受政治这门课程,而不是内化为自己的情感和对学习的兴趣,所以从某种方面来说,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维度的目标在初中政治的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农村中学的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二、初中政治教学如何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形成
从上面的描述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在实际的政治教学中,老师并没有起到一定的引领学生学习的作用,而在教育指挥棒的影响下,更多的教师都选择了机械性的传授给学生书本上面的知识,没有达到所谓的教书育人的目标,对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的困境,具体有如下几种:首先,教师看重课本上面与考试相关的知识点的传授木耳忽略了学生的情感本能,所谓的教学要重点难点突出,也是与考试相挂钩的授课方式,这无疑是聋子的耳朵,三维目标也就成为了课堂上面的摆设,并没有实际教学意义。其次,实际的教学操作过程中,很多教师认为政治课的授课内容应该高大上、内容偏重于思想的崇高层面,而忽略了在初中生这个年龄段中,我们所要传授的内容只需要容易被学生接受和内化即可,因此,在初中政治教学目标的设定过程中,一些教师的行为显得有些有名无实,仅仅是有教学的目标,而没有教学的内容,再者,教师死板的授课行为,也让政治这门充满趣味性的课程缺少了一些与学生情感的碰撞和交流,这无疑缺少情感方面的沟通。对于初中政治课程而言,很多时候,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实现才是政治教学的灵魂,而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的目标也都是为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促进而服务的,特别是刚迈进初中大门的学生来说,心理情感的丰富显得尤为重要,而多数教师抛开这一目标而注重别的教学形式,会让初中的政治课显得很乏味,毫无内容可言。为此,针对上面的情况,我们应该采取何种策略来在政治的教学中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形成呢?
1.教学目标的设定要合理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来说,心理也是逐步完善的,为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该选择那些比较通俗易懂、具体明确的目标来设定。比如说在初一的入学课商,一般的老师都会写“希望同学们充分感受青春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青春、珍惜青春的情感”,其实,这样的教学目标如果修改成“充分感受青春带给我们的幸福、快乐,激发学生热爱青春生活,珍惜青春时光,努力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这样的目标也就更为清晰和明确了,可以有利于学生的内化。
2、授课以学生为主,从学生中来
无论是政治这门课程,还是初中其它的课程,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都不能简单的把学生当成是自己的旁听者,而应该把他们当成是自己授课的主体,一味的带领学生跟着自己的思路来思考,远远不如学生本身自主记忆来的印象深刻,因此,教师在政治授课中,要留意学生的生活,去深入的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了解一个班级的学生作为集体的一员是否需要哪些帮助,在授课的过程中尽可能的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3、教学手段要多样化,充分调动学生的所有感官,拨动学生的心弦,实现情感的共鸣。
现代的课程,已经远远不是那种过去的“一本教材、一个粉笔、一张嘴”,而需要聪明的教师利用好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和教学设备,来帮助自己进行有效的教学目标的实现,特别是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想要实现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学生的嗅觉、听觉、视觉都会起到很大的作用,都应该为我们教学所用。比如,初一政治有一门课程《世界因生命而精彩》,这门课就需要利用各种课堂的导入来让学生直接的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在导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手拿一束鲜花,从每个学生的面前走过,让学生品尝到各种花香,可以播放动物世界等影片来让学生观赏,充分调动他们的感官,从而体验到生命的乐趣,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4、教师要加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课堂表现力,以自身的激情来调动学生的情感、促进态度和价值观的升华。
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扮演的事一种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而对于教师而言,不是要求降低了,而是更高了,教师要利用好自己的语言,还要培养自己的人格魅力,引导学生朝着自己的教学目标迈进。因此,要想在四五十分钟的课堂上,迅速而准确的走进学生的心灵,塑造学生的思想,教学必须要有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感染力,以及一定情景下的表现力,教师以自己积极的情绪来感染学生,达到学生情感的升华,促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实现。
言而总之,对于初中政治这门人文学科来说,对于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要重于学生知识的培养,所以从这一维度目标的角度来说,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应该在教师的授课过程中得到重视,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也要予以贯彻落实。
徐长新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