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职高文化特色之数学篇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职高文化,数学教师,博士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9-18 14:40
摘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必须使学生愿意学习数学,第一是教师把数学教得“有趣”,在“有趣”的教育中融入文化特色。第二,建立数学视频库。第三,营造良好环境。第四,让学生多读书。第五,不仅课内教学生动有趣,还要课外丰富多彩。第六,教师如有机会应多走出去。课前、行课中、课后的规范性。
关键词:文化素养;校园文化;良好环境;多读书;规范性
我校正在建设有文化特色的职业高级中学,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所谓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为实现教学目标而积淀下来的传统的、经典的经验展示,包括全体师生应该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1]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精神、学校活动、学校秩序和学校环境的集中体现,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根据<<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制订职业高级中学(三年制)教学计划的意见>>文化课是学生必须学习的主要基础课程,是学习专业课和提高文化素养的基础。作为文化课数学教师,在提升职高文化课的文化特色上应该有所作为。
职业高中数学课作为一门文化课,是为学生学习专业课和提高文化素养服务的,大多数职高学生对数学有“两无”,“两差”,“两低”,“两强”倾向,即:无兴趣、无信心;行为习惯差、基础知识差;认知理解能力低、意志品质低;内心中畏惧意识强、抗拒意识强。因此大多数职高学生都畏惧数学,失去学习信心,从怕学到不愿学,这是职高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的较为普遍的问题。如何使这些基础薄弱或学习困难的职高生步入正轨,提高文化素养,是每一位数学教师面临的课题。
要在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首先要使学生愿意学习数学,而要学生愿意学习数学,必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好数学的重要因素,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提高文化素养。为此,第一是教师把数学教得“有趣”,在“有趣”的教育中融入文化特色[2]。为此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广泛阅读,不断提高个人素养,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学幽默有趣,形成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个人风格,使学生在教学中受到熏陶,从而提升文化素养;第二,建立数学视频库。为适应现代职高学生知识学习碎片化、视觉化的现实,建立包括纪录片、故事片在内的视频库,利用课内、课外时间向学生们播放,使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会《极限空间》中数学的精彩刺激、《博士的爱情方程式》中数学的温馨与浪漫,也在《数学故事》中感受我们祖先的智慧与世界数学的博大,体验数学历史的发展,从而提高对数学的认识,发现数学之美,减少畏惧和抵抗意识;第三,营造良好环境。良好的环境可以起到好的熏陶作用,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认同文化特色。“教室里任何一个装饰都不是简单的展示,而是具有一定教育功能的重要资源”-------布莱尔夫人。我校每班教室布置都应该有体现每班专业与数学之间联系的布置,比如黑板报一角的数学园地(可以是有趣的数学小故事,也可以是有趣的数学题,甚至可以是同学们相互“打擂”的逻辑题、趣味题等等),介绍专业的张贴画中同学们自己办的趣味数学小报,标明了尺寸的实物、模型等,另外长廊中数学家的名言警句,学校厨窗中的数学板报和大尺寸的实物、模型等都在向同学们渗透着数学文化;第四,让学生多读书。“胸有诗书人自华”,组织学生每个月至少到学校或专业阅览室看书一次,用书香熏陶学生,用阅览室礼仪提高学生。当然,鉴于学生知识水平以数学史和趣味题为主,并要求学生写成相关文章、小报或趣味题试题;第五,不仅课内教学生动有趣,还要课外丰富多彩。课外组织学生进行数学模型制作比赛,趣味题比赛(题目可以教师自编、自找,或者学生提供),还可以进行背圆周率比赛,“猜数字”比赛、“数独”比赛、珠算比赛、数学小报评比……等等;让学生在比赛中中体验数学,提高对数学的兴趣;第六,教师如有机会应多走出去。学校是相对封闭的空间,有时在思想上束缚了我们的想象空间,限制了发展,因此就有必要走出学校,到其它学校、企业学习、参观,不断提高对别人、对企业、对社会的认识,在思想碰撞的火花中,汲取他人的智慧,激发教师自身的天赋和教育智慧,提升教师自身的精神境界和宽阔的胸怀,进而提升自己的文化水平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促成数学组的文化特色。
其次鉴于数学的严谨性,要在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还要在规范性上下功夫。严谨规范的教学可以在耳濡目染中熏陶学生,使他们在多年以后即使已不能解出相应的题目了,也能把严谨、规范、理性、有序等沉淀在心底里心理意识作用于日常生活中。规范的教学应包括:课前教师需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各种教具小黑板、教学课件、电脑、其他资料以及对课本教学内容的充分认识和把握、对学生基本情况的充分了解),学生也需做好充分的准备,比如将课本、练习册、作业本、草稿本、笔以及其它的学习工具在课桌上准备好摆放整齐,并将其它与学科无关的东西清理掉,有时做一些必要的预习;行课中,教师需正确地使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进行教学,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自我训练,自觉地提高自身数学教学语言的修养,使自己的数学教学语言准确、简洁、严密、精炼、生动、形象、富有启发性、规范性,教学语言越优美,就越有感染力,从而课堂教学达到平等、和谐的氛围,人人都能积极参与[3],另外板书安排有序、工整美观,不随意擦拭,解题过程规范严谨、步步清晰,这样就能收到好的育人效果。同时学生需认真学习,积极参与教学,尽力思考,规范解题(包括作业书写整齐,解题规范完整),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课后学生认真规范完成课外作业,规范有序交作业(不能一窝蜂地胡乱交作业),教师认真规范批改作业,整理好办公桌,办公室物品摆放有序。
校园文化是一种管理文化,同时更是教育文化,它起着示范、导向、约束和熏陶等作用。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对于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优化育人环境,促进中职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
参考文献:
[1]《职业》2011年32期作者李秀云
[2]《论如何提高职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作者佚名
[3]《读写算》2014年36期《试说数学语言的规范性》作者关庆波
[4]教育部《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教职成〔2010〕8号)
陈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