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素质评价的终极目标——促进学生发展

  摘要:评价就是主体根据一定的目标(含指标和标准),利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对客体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综合素质评价,我们应该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去看待每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各自的优势智能领域,并运用评价促进学生将其优势智能领域的优秀品质想其他智能领域迁移,要“以人为本”,要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素质评价的终极目标。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心理、认知发展水平的观察与研究,积累切实可行的评价方案,使评价能准确、公正,科学,使评价真正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反思

  众所周知,为了提高国民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素质,培养更多的人才,国家的教育机制始终在不断地完善和改进。随着各种教育政策、法规的不断出台,新的教育机制和挑战也应运而生。而综合素质评价在出现以来就不断地收到各方面的关注。如何做好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让其更好的为教育服务,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始终努力探索的一个方面。基于这些思考和探索,我对于评价的目标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

  一、“促进学生的发展”应该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终极目标

  评价就是主体根据一定的目标(含指标和标准),利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对客体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我们应该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去看待每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各自的优势智能领域,并运用评价促进学生将其优势智能领域的优秀品质向其他智能领域迁移;应该注重对学生建构知识时采用的策略或方法的评价,把评价作为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应该采用师对生、生对生及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机制。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预期,形成对学习的积极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而上述种种评价方式或指导思想上的转变,无不体现着这样一个原则-----那就是“以人为本”,要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评价的终极目标。

  二、当前综合素质评价存在问题的反思

  当前,在综合素质评价方面采取了许多新的举措。如:设计了学生素质评价手册、建立了学生成长记录册、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考试方式等等。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评价机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有不少问题存在。“流于形式”是最普遍的问题。因此,新的评价机制在某些方面,没有让教师、学生、家长体会到对学生发展的明显的促进作用。下面简单的分析一下这些问题:

  1.《素质评价手册》在实际应用时的问题

  (1)期末进行的素质评价从形式上看,倡导了评价的多元化。但落实到教师、小组、学生本人怎样去进行评价,却没有细致可行的方案出台,使评价流于形式。

  以学生互评为例,仅用一堂课时间,让6、7个学生围桌而坐,在缺乏足够的素材展示(如个人的作业,四个方面测试的结果)的情况下,让学生凭印象给同组的其他成员评定四个方面的等级,这样的评价结果其信度和效度是可想而知的。科学的评价体系,通过测量后的数据积累,对学生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这些数据不仅教师要掌握,学生也应当了解。以便他们能在同别人的对比中加以自我的反省,也便于别人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评价。

  (2)生--生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的结果没有真正得到尊重。

  在综合素质评价中,家长甚至部分教师对来自学生的评价重视程度不够,在心里把学生评价看成是可有可无的项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如学生的评价目前尚缺乏信度和效度。对此,要对生—生评价予以指导,让学生学会比较客观地评价他人。在家长和教师这方面,要从意识深处充分尊重学生的评价。对学生评价的尊重,才能带动学生对评价的重视,使学生认真参评,真正发挥学生评价对学生的教育作用,促进作用。

  2.课堂评价中出现的问题

  随着课改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懂得留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思想,发表评价意见。但尚存在评价方式传统、内容浅显、层次较低等不足。教师要充分认识评价在教学中的总结、矫正、促进和催发作用。特别要善于利用评价激起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激励学生产生高质量的思维。

  教师在评价学生提出的问题时,不能仅仅局限于“问对与否”,应该对思维有深度的提问予以充分的肯定。用适当的评价激励学生进行质量较高的思考。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3.作业的评价没有质的改变

  作业评价改为等级制,淡化了甄别的功能,分数的意识。但从评价的功能上,这种变化没有引起质的改变。教师批改作业,主要目的依旧是帮助学生纠正学习中的错误,考察学生对基本内容掌握与否,以便及时弥补学生的疏漏。对优秀的作业,主要是采取加贴红花的方法给予鼓励。作业内容主要以课本中的基础知识为主。在促进学生的发展上,显得力度不足。

  对于学生的作业,我们应该用更开阔的视野去给予评价。采用动态、灵活的评价方式。即,不要把眼光仅仅停留于传统意义的“对”与“错”上,要多层次、多维度地看待学生作业。教师要根据其实际情况,赋予适当评语,指出他的优点,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对学生开放性题目的解答,教师尤其要对思维质量高的解题方法给予特别的嘉奖并在全班推荐。教师必须有这样一种意识: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不等于放弃教师的引导。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来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使作业评价更好地发挥激励、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综合素质评价,应当始终坚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心理、认知发展水平的观察与研究,积累切实可行的评价方案,使评价能准确、公正,科学,使评价真正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张文浩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