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摘要:美术是一门特殊的学习,特别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因此,要想真正落实创新教育,就要全体教师和学生树立一种全新的教育观。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充分展现美术教育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创新能力

  在传统美术教学课堂中,教师往往采取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不仅难以充分地发挥出美术教学的效果,也会磨灭学生的灵感,实际上,小学阶段的学生有着良好的创作能力,只有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模式才能够充分地发挥出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在小学美术教学阶段之中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从情感入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观察力

  1、培养学生对美术的情感。美术有着美的魅力,学生对美术的认识要从美开始。教师培养学生感受美与审视美,能激发他们的美术兴趣,培养他们的美学情感,让他们乐于学习美术。如可以把教科书中的图片内容用故事来表达出来,加深学生对图片的认识,也进行美育与德育,使学生很快进入到美术学习中来。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美术学习不能仅仅有模仿,模仿只能让学生禁锢起来,美术的真正学习是对于想象作画。所以,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能力,引导学生想象,激发灵感。如在教学《我画的海洋生物》一课时,教师让学生欣赏图片,并结合故事,引导学生画出未来海洋的景色,让他们尝试用不同的形式表现海洋,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这样,就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开发。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美术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形成宽阔的胸怀,形成优秀美术文化,从而使美术课堂成为形成优良品格的主要场所。美术学习离不开观察,教师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让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真情实景,通过观察产生美术情感。如在学习《人与自然》一课时,教师可鼓励学生观察生活,画出人与自然的景象,让他们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形成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二、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美术自觉性

  1、注重个体差异教学。学生对于美术的能力有很大的差别,教师在教学时要关注到每一个学生,而不是对放弃差生。让每一个学生在美术学习都能有所提高有所收获,享受到美术带给他们的快乐,这也是我们每个美术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做到的。笔者在教学中就从没有放弃过每个学生,而是针对不同的学生特点,如基础水平、学习能力等,对他们进行分层教学,根据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2、注重学习方法指导。美术教学除了传授知识以外,重要的一项还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他们学会学习美术,对他们进行学法的指导。如在《水墨画创作》的教学时,先让学生学习基本的绘画技法,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创作,接着演示具体的绘画方法和步骤,然后让学生进行临摹,尝试去自己创作,这样,学生变得大胆起来了,水墨面的基本的蘸墨、行笔技法等方法很快就掌握了。通过学习,学生在学习中尝到了笔墨的情趣,感受到了中国画的博大精深。

  3、让学生掌握绘画技巧。不同的画有不同的绘画技术,当然也有共性。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绘画技术的培养,因为没有技巧的绘画就不能有较高程度的提高。同时,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素描、写生、临摹的不同特点,给学生讲解要领,有针对性地讲解绘画方法,只有这样,学生的创作能力才有可能提高。如在《我设计的书》的一课教学时,我运用学生以前的知识基础,让学生发挥想象力,通过临摹、速写、水墨画等方法让学生设计一个封面,封面的内容要与书的内容相一致,能体现书的特点。学生的想象力令我惊讶,他们竟然能制作出这么精美的封面!这样,就使学生的潜力得到了开发。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是一种在个体的心智世界中源源不断地去诱导一些提供最佳创意的人格特征的教育。我们要树立新的教育观,积极探索和采取灵活多样的现代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运用激励性的语言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并能让这种欲望保持长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生动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创新的潜能,做到敢想、敢说、敢做,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激励的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注重实践,逐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我们只有善于提出合理化的发散性思维的问题,才能培养学生的动手绘画和制作能力。譬如,我在执教“静物装饰画”一课时,就创设如下问题情境:“请你根据教材中的六幅图,分别指出采用暖色调和冷色调的图片,并准确说出每一幅图具有什么特点?假如让你自己绘制静物装饰画,那应该采取什么办法?”许多学生面面相觑,感到难以理解。此时,我要求学生却凭着以往的美术基础知识,展开丰富的想象,并围绕这个问题展开了讨论。最后,我引导学生各自绘制出一个静物装饰作品,他们纷纷利用彩笔画、蜡笔画、粘贴画和油彩画等表现手法进行制作,教学效果显著。提高学生的实践效果,还必须创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一般而言,小学生活泼可爱,喜欢随意的画出自己的感知,但比较讨厌既定形式和规则的约束,所以,他们画画时下笔果断,灵活自如。譬如,我在执教“蜻蜓飞飞”一课的导入时,就讲述了一个优美动听的故事:“在古代,有一个美丽的开心岛,岛上长满了翠绿的大树,四周五颜六色的花卉环绕,岛民无忧无虑,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那里还住着一群群聪明快乐的小精灵们!”蜻蜓“,它们……”许多学生屏住呼吸认真地聆听着,思索着……在这种宁静优美的课堂氛围中,我提出疑问:“蜻蜓生活在大自然中,你是否也见过呢?它们的外形是怎样的?”话音刚落,学生争先恐后的描述了蜻蜓的外形、色彩、飞舞和停着时的姿态,从而使他们更大胆地拿起笔,自由地画出脑海中蜻蜓的样子。可见,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的进行发散思维,有利于提高创新能力。

  结语

  在长期的美术教学实践中,如果按照常规课堂教学。固守看图、示范作画、摹仿作画的冈定模式进行,学生就会感到很平淡。所以,要彻底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给学生自我探索学习提供活动空间。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美术活动中发展创新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参考文献:

  [1]孙传云。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探究[J]。林区教学,2010,(02)

  [2]徐仕刚。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J]。美术教育研究,2012,(24)

  于朝艳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