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贸类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模式的探索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创业教育,高职院校,创业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9-17 14:46
摘要:近几年来,创业教育越来越受到中央和政府部门的重视。本文就经贸类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模式作一些探讨。
关键词:经贸类;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专业教育;融合;模式
近几年来,创业教育越来越受到中央和政府部门的重视,国务院办公厅和教育部几乎每年都会下发专门文件,强调对大学生就业和创业的重视。特别是近几年来,学生“就业难”和企业“用工荒”,这种供需矛盾不断加剧,创新创业教育日益受到学术界和高校的重视。许多高校都已经加入到了创业教育的大军中来,关于创业教育的研究成果也是不断的涌现。但目前来看,创业教育的效果并不佳,只有将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才能使创业教育取得更好的成效。
一、经贸类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从19世纪后半叶开始,专业教育在大学中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专业教育思想已经在大学中逐步树立起来。创业教育不能脱离专业教育而孤立地进行,创业教育的成功还必须诉求于专业教育的发展基础。同时,创业教育的实施也对专业教育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毕竟大学实施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的目的都是培养人,都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样才能适应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知识和应用相结合的发展趋势,因为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的目标上是一致的。
虽然从整体上看,我国的高职院校已经越来越重视创业教育,许多高校开设了与创业教育相关的课程,但未能将创业教育渗透到专业教育的全过程中。大学生创业对专业知识的需求必须通过专业教育的调控来完成,陈旧的专业知识、残缺的教学体系、落后的培养方案都是制约大学生成功创业的主要因素。专业教育对创业教育具有领导作用,两者并不是对立和冲突的,而是可以互补的,创业需要专业知识做基础,否则学生的创业活动就变成了空中楼阁,加大了创业的风险。近年来专业教育的深化和具体化,创业教育绝不能脱离专业教育而孤立地进行,它必须依赖专业教育,这是专业教育的时代要求和时代内容。为此,高校的创业教育课程要与专业课程相互结合,将创业理论与专业知识技能相结合,才能进一步形成创意的思维和能力。
二、经贸类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模式的探索
2011年,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园内投资300多万元建成1400平方米的大学生创业园。园区分为国际商贸和国内商贸两大区域共43个办公及经营场所,建成了“实训+实战+实体”的大学生创业实践示范基地。学院充分利用大学生创业园资源平台,使其发挥在专业建设改革方面的独特作用,更好地为培养经营型、服务型、创业型的应用人才服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将使创业教育体系更科学、更完整、更合理,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1、通过大学生创业园资源平台,实现教学课程改革
一是设置“必修+选修”的创业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创业知识和理念。学院专门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列为各专业必修课,12学时,计1学分。2011年增设《创业实务》(选修)课程,32学时,2学分。通过架构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课程组合,实现普遍教育与重点培养相结合,激发创业热情与掌握创业技能相结合,为毕业生自主创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是通过强化专业类课程改革,培养学生专业领域的创业能力。优化课程设计方面,突出实务、实战模块课时的比重,占总课时的2/3;优化教学方法,强化教学互动,倡导教师更多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小组讨论等参与式教学方法;优化师资配置,努力打造专兼结合、内外互补的教学队伍,推行校企“双导师”制,聘请优秀企业家、创业管理经验丰富的行业专家、职业经理人等为创业导师,让学生在课堂上“接地气”。
2、通过大学生创业园资源平台,实现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实践相融合
大学创业教育并不等于倡导和鼓励学生离校后立即创办企业或公司,而是一种必要的素质教育和能力教育,其宗旨是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学院为了充分利用大学生创业园的企业资源,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设计“见习+实训+实践+实习”的实践教学环节,使教学活动与企业商务活动融合在一起。学院出台了《关于充分利用大学生创业园开展实践教学的指导意见》,要求各专业安排学生到大学生创业园进行实训实习。一是在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设计职业见习项目,计1学分,要求学生到企业进行见习、调研,撰写调查报告;二是把实训课安排到大学生创业园的企业进行,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专项训练职业技能;三是把大学生创业园企业的工作任务(项目)交给学生完成,如网页设计、营销方案、物流配送等等,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四是学生到大学生创业园的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担任企业员工,参与经营活动。
3、通过大学生创业园资源平台,实现专业教育与企业经营相融合
学院通过大学生创业园的“校中企”,建立专业建设与企业建设融合机制,将人才培养过程融入企业经营过程。一是校企共同开发课程,如财会金融系与入园企业南宁恒诚会计服务有限公司共同开发了《中小企业会计》课程教材;二是安排学生到入园企业进行实训实习,参与入园企业的经营活动,教学课堂就是经营场所,教学过程就是经营过程,目前每年均接受1000人次以上的学生实训;三是将企业经营业务交由学生完成,经营任务就是教学任务;四是企业参与学生实训实习考核,经营业绩就是实训成绩。
4、通过大学生创业园资源平台,课外活动与创业教育的巧妙融合
高职院校的学习活动包含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所以创业教育的教育理念在课外活动中也应该得到体现。学院大学生创业园通过积极举办创业培训及SYB培训班、创业讲座如“创业先锋进校园”主题讲座、“瓶颈及应对策略主题讲座”以及“创业青春——我的创业故事”等一系列创业活动讲座,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创业积极性,引导学生成功开展创业商务活动。同时组织商务活动竞赛,提高学生商务技能。各系部组织各种商务技能竞赛活动,如:“商务礼仪比赛”、“商务谈判比赛”、“商务活动策划方案比赛”等等,模拟商务活动过程,训练学生商务工作能力。
5、通过大学生创业园资源平台,加强专业教育的师资力量
创业教育与其他课程相比,具有突出的实践性特点,这对创业教育的师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有实战的经验。大学生创业园为学院老师的培训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学院派老师到入园企业担任管理人员或是指导顾问,如国际贸易系实施“师总计划”,定期轮流派教师到广西对外经贸服务公司担任副总经理;入园企业的老总或高管担任学院专业课教师或者实训指导老师。
6、通过大学生创业园资源平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
学院倡导“产业文化进学校,行业文化进专业,企业文化进课堂”,通过大学生创业园搭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平台。一是邀请企业高管进校宣讲企业文化,大学生创业园多次邀请本院自主创业的毕业生回校主讲“创业青春——我的创业故事”系列讲座,每年与旅游管理系合作开设“校企同说一家话”、与应用外语系联合开设“校企论坛”等等,培育企业理念文化;二是对入园实训的学生严格按照企业管理规章制度进行管理,让学生体验企业管理文化;三是每年组织各种职业技能竞赛(商务礼仪、营销、报关等比赛),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团队意识、规范意识等企业精神,培养企业行为文化;四是将实训基地“包装”成企业,按照企业环境进行布局装饰,张贴安全生产标语、生产操作流程等,营造企业工作氛围,建设企业物质文化。
三、结束语
总之,高等职业教育要培养应用人才,要走“校企合作”之路,要培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而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共同切入点正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将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能在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等方面进行创新,在师资共享、实训实习、校企文化共融等校企合作方面进行探索,形成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邵景玲,孙好芬,宋代敏.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培养创业型人才[J].中国冶金教育,2011,2.
[2]吴秀水,王伟,王巍伟,徐双双.商品花卉专业“产、用、研、销”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0,10.
唐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