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校园中用电子烟取代真烟的可行性研究

  摘要:全国吸烟人口已经超过3亿,吸烟的人群中,在校大学生已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有统计显示,高校在校生吸烟人数占被调查人数的26.5%,并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关键词:吸烟现状;电子烟;替代

  一、中国当代在校大学生吸烟现状

  全国吸烟人口已经超过3亿,吸烟的人群中,在校大学生已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有统计显示,高校在校生吸烟人数占被调查人数的26.5%,并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大学生是一个有知识、有理想、又是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阶段的群体。“吸烟有害健康”这句话相信每个人从懂事起就应该听过。吸烟百害而无一利,一旦成瘾,终身难以戒除。作为大学教育工作者,我们知道吸烟的无限危害,却不能有效阻止学生接触烟草。这应该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什么是电子烟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欧美国家加大禁烟力度,公共场所全面禁烟。为抓住这一商机,中国人研发了第一代电子烟,产品主要用于出口。第一代电子烟在外形上基本和真烟一致。经过十年的发展,形成了当前的第二代电子烟。

  第二代电子烟主要有三个部分组成,即动力装置、雾化器、烟油(液,以下简称烟油)。首先,动力装置就是供电的部件,为电子烟供电;电子烟的第二个部件就是雾化器,它主要由雾化芯和装液仓两个部分构成;电子烟最后一个部分就是烟油。烟油的安全性是我们探讨电子烟能否替代真烟进行推广的关键所在。烟油是否安全在国内外学术界也存在着争议。欧美国家对电子烟的管控也不同:有的国家将电子烟纳入到烟草类商品来管理;有的国家则按照一般商品进行管理。

  本人对在中国销量比较大、知名度比较高的几个国内外品牌烟油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和分析,也亲自按照比例配制了一些烟油。自己配制的烟油成分和口感基本等同于市场上在销售的产品。现将烟油的构成和制作工艺进行分析。电子烟烟油主要由丙二醇(英文简称PG)和丙三醇(英文简称VG)为主体基液构成。这两种基液占整瓶烟油比例在80—90%左右。丙二醇(以下简称PG)是一种无色、吸湿、粘稠性液体,它无毒、无味、无臭。电子烟烟油使用它作为基液之一,也是看中它无毒又是香精和色素的优良溶剂这一特点,另一种基液丙三醇(以下简称VG)又称甘油,它是无色、无臭、有甜味的粘稠状液体。电子烟烟油使用它作为基液之一主要是因为它可以提高烟雾量。制作电子烟油时,这两种基液基本按照1:1比例添加。

  烟油除上述两种基液外,为了调配出各种口味,根据口味可选择性添加其他食用香精(或烟草香精)、香料、增甜剂、润喉剂、天然薄荷油、2-乙酰基吡、芳香剂、除甜剂、食用色素等等。如果烟瘾特别重的人,可适量加尼古丁稀释液,以缓解对尼古丁的依赖。

  三、用电子烟替代真烟可行性

  就我个人认为,如果制作烟油的全部材料均采用国家(进口烟油使用欧盟标准)规定的食品级原料,经常吸电子烟对身体健康仍然是有害的,这点毋庸置疑。电子烟烟油具有吸湿性,对于敏感人群会有明显的口干舌燥、眼睛干涩、皮肤干燥的症状。所有电子烟厂家宣传的吸电子烟有益健康、清肺利喉等宣传均是不可信的。问题的关键是,我绝不建议不吸烟的人群去接触电子烟。对于吸烟的人群,我认为吸电子烟的危害要远远低于传统真烟。吸真烟的危害就不详细谈了,相信所有人都能或多或少的了解。一瓶30毫升的烟油所含的各类香精和添加剂应该在3毫升左右。一瓶30毫升的烟油平均可以吸20天左右。大家要看清楚这组数字,3毫升的食用级添加剂用20天时间吸入口中或肺中(并不是吃到胃中)它所带来的危害会比一瓶2升的可乐2天喝到胃里带来的危害大吗?既然,大家能接受各类饮料、食品中的添加剂,那就能接受电子烟烟油中的添加剂。尤其,建议吸电子烟的人群是烟民。他们每天吸的真烟对身体带来的危害要远远高于吸电子烟带来的危害。吸烟成瘾后又很难戒除。那么我认为选择危害很小的电子烟作为替代品是一个科学的选择。

  在大学校园中,我们无法有效阻止学生接触烟草,那么能否引导学生,让电子烟替代真烟呢?电子烟不含尼古丁,不形成烟瘾。随着大学生的成熟,可以在任何年龄段轻松戒烟。电子烟对身体危害较小,对大学生身体健康提供一种替代性的保护。电子烟不产生明火,无论在寝室还是校园都可以提高消防的安全性。吸电子烟的消费要远远低于真烟,在经济上也可以帮助学生节省开销。新一代电子烟很多部件属于DIY性质。产生烟雾大小可控,烟油口味多种多样,这些对于好奇心极大、动手能力极强的在校大学生而言是非常简单的事情。

  熟话说“堵不如疏”既然在大学校园内我们努力了几十年规劝学生远离香烟,而没有收到任何效果,是不是可以尝试引导学生用电子烟来取代真烟呢?它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实际价值。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学校要根据学生人群去推广电子烟,不能一概而论,坚决杜绝不吸烟的同学接触电子烟。学校要推广电子烟,就需要硬件投入,应该与有实力有信誉的正规电子烟厂家或代理商合作,保证产品质量。在校内组织学生社团去推广时,一定要有专业教师指导,不能让电子烟在大学校园内泛滥。

  在大学校园让电子烟取代真烟的这个方向是正确的,但是在具体操作中还是要解决很多实际困难。我能够理解人们对新事物的谨慎,但如果因为担心大学生首先接触电子烟,进而杜绝电子烟,使他们转向吸传统香烟。仅仅因为这个原因而放弃电子烟在大学推广的未来,我们将真的失去挽救更多人因为吸传统烟而导致的疾病甚至死亡。英国著名学者罗伯特.韦斯特曾经做过一个试验,他调查了5000名不同年龄、性别的电子烟使用者,做了一个月的跟踪调查,发现60%的人可以通过使用电子烟有效的戒掉真烟。在英国20%的青年尝试过电子烟,但没有证据证明他们转变为传统烟民。而尝试传统香烟的青年50%转变为了真正烟民。

  参考文献:

  1、《精细化工配方常用原料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ISBN编号:9787122211323侯滨滨主编

  2、《全科护理》2009年10月7卷30期

  黄泽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