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大赛引领下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

  摘要:技能大赛是我国职业教育制度的一项创新,也是当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重要的推进器。本文以商务英语专业为例阐述技能大赛对该专业教学改革的影响,并对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从实践教学模式、大赛体制、课程考核评价、技能名师建设等方面来探讨职业技能大赛引领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的实施途径,旨在实现“以赛带训,以赛助学,以赛促教”的目的,促进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技能大赛;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模式

  技能大赛是我国职业教育制度的一项创新,也是当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重要的推进器。教育部明确“定期举办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以此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职业技能大赛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技能大赛不仅要充分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办学思想,还应引导职业院校突出职业教育办学特色,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促进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随着商务英语专业职业标准和岗位技能规范的不断完善,这也为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技能大赛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的影响

  当前,职业技能大赛在国内教育界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已成为评价职业教育教学成效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成为引领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的指挥棒。商务英语职业技能是从事涉外商务、经贸不可或缺的重要技能。定期举办技能大赛对提高商务英语专业建设和课程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学生技能大赛,展示参赛选手的职业素养与操作技能;检验高职商务英语学生的商务英语交际能力、业务能力、技能实操及职业素养。开展技能大赛既能夯实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树立、强化商务思维和跨文化沟通能力,也能激发商务英语专业师生的教与学热情,营造浓厚的创新、实践氛围;通过学生技能大赛,学校能了解商务界发展现状,推动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科交流与建设,促进相关院校和教师的相互学习与交流,帮助教师提升专业教学能力;通过学生技能大赛,搭建校企合作交流平台,推动专业建设、专业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过程的深度合作;通过学生技能大赛,引领高等职业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提升商务类高等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社会认可度与影响力。

  二、商务英语专业参加职业技能大赛的现状

  我校商务英语专业于2001年建立,自2003年至今我校连续举办了“英语写作技能大赛”、“英语口语技能大赛”等校内英语技能比赛。每年一次的技能大赛为学生展示英语技能风采提供了平台,英语技能大赛成为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成果展示的亮点。近年来,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迅猛发展的形势下,我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师组织学生参加了“天津市高职高专英语口语大赛、“全国高职高专英语写作大赛”等国家、天津市级英语技能比赛,学生在比赛中获得国家三等奖1次、天津市特等奖1次、一等奖1次、二等奖3次、三等奖12次的优异成绩,大赛结果直接体现出我校商务英语学生的英语技能显著提升。然而,从整体情况来看,我校学生参加的英语技能大赛种类较少,像“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21世纪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天津市英语技能大赛等有关英语大赛,我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至今无人参加。从参加大赛的人数来说,无论是班级还是校级大赛,报名参加大赛的学生人数较少,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校期间均未参加任何种类的比赛。笔者在了解中发现,部分学生之所以不想报名参加大赛其部分原因是觉得大赛与本人毫无关系,他们认为大赛是精英学生的天下,即使自己参加了也拿不到名次,干脆就不报名了。可见,这些学生缺乏对职业技能大赛对其职业发展促进作用的正确认识。从大赛结果来看,虽然选手全力以赴,但是从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流利性、知识广度和内涵、应变能力等方面与国赛标准要求还是与有很大差距,亟待提高和加强。除了学生自身的问题之外,在职业技能大赛指导与训练不够到位、课程设置与大赛赛项未能有效对接、大赛报名名额的限制等方面也阻碍了技能大赛的全民化发展。

  三、职业技能大赛引领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的实施途径

  (1)构建“赛-课-证-岗”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

  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构建“赛-课-证-岗”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针对商务英语专业的职业特点,在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活动开展、校外活动开拓和专业氛围营造等方面进行设计来开展职业技能大赛,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目的。充分发挥大赛的引领作用,通过认真研究技能大赛赛项设置的背景,对赛项、行业市场需求作充分调研,准确定位专业,优化专业课程体系,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根据商务类职业技能大赛的要求,结合职业岗位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商务人才的需求,在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创新,将职业技能大赛要求和内容、岗位职业素质等逐渐融入对应的课程教学中,不断提炼、转化、创新教学内容,通过项目驱动,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突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形成特色的课程体系。通过以赛为驱动力,将课程标准与大赛标准、职业技能考核标准有机对接,将课程知识与大赛考核指标、考证考核标准、岗位知识技能融为一体,实现“技能大赛、课程教学、职业考证、校企对接”四者的完美结合。

  (2)建立多样化、多元化和规模化的职业技能大赛体制。

  职业技能大赛促进了从重视知识传授到重视技能培养的转变,建立式多样化、多元化和规模化的职业技能大赛体制成为当务之急。大赛形式多样化是指大赛种类广泛,可以是以专业核心技能为主的赛项,如口语大赛、写作大赛、商务单证制作大赛、速记大赛、英文导游讲解大赛、礼仪大赛等多种赛项,也可是围绕学生职业素养开展的赛项,如口才与演讲、职业规划大赛、创客大赛、说课大赛等;大赛层次多元化是指从低到高不同级别,可涉及班级竞赛、校内竞赛、市级竞赛、全国技能大赛或国际技能大赛不同级别的赛项。以国家、省级技能大赛为龙头,组织开展多层次的竞赛活动应成为专业建设中的重要任务。大赛人数规模化是指参赛人数达到一定规模,学生在校期间人均参赛的次数应达到1次以上,使每一位学生有参赛的经历,实现“大赛为我,我为大赛”的大赛宗旨。

  (3)改革课程考核评价方式,赛考结合,以赛代训、以赛评学。技能大赛是检验高职学生能力素养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可以采用大赛的形式替代考传统的一纸考试定乾坤的终结性评价模式。根据课程特点设置相应赛项,如英语口语课程可以采用英文演讲竞赛的形式,英语写作课程可以采用英文写作大赛的形式等等。竞赛内容、赛项流程、竞赛规则、评分标准等均参照国赛、市赛赛项要求。改进学生学业评价体系和方法,在组织开展竞赛过程中,可设定不同角色,即主持人、选手、评委、嘉宾、观众等,竞赛分组进行,每位学生既是选手,又可以成为评委,互相评价。赛考结合的考核方式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强化学生的监督意识,同时能够客观全面地考核学生的技能水平。

  (4)建立”技能名师工作室”,以赛促教,提升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职业技能大赛的参赛对象是学生,但是学生职业素质和技能水平更是指导教师甚至整个教学团队的教学方法、教学经验和教学水平的体现,可以直接反映出一个学校的综合实力和教学质量。技能大赛指导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效果都要围绕如何培养与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展开。学校可选聘责任心强、有竞赛培训指导经验的技能型骨干教师成为专业的技能名师,成立“技能名师工作室”。技能名师不仅要直接参与学生职业技能大赛的培训、指导与裁判工作,还要通过“传帮带”指导青年教师提高教学实践能力,为技能大赛推进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提供工作思路和建议。同时,还要创造性提升专业社会服务功能,关注行业企业,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参与企业培训工作,实现专业教师社会价值,提升专业的知名度和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结语

  职业技能大赛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之一,高职教师要认识到技能大赛对于专业建设教学改革的重要推动作用,同时,应该从实践教学模式、技能大赛体制、考核方式、师资队伍等诸多方面入手,不断探索技能大赛引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途径,实现“以赛带训,以赛助学,以赛促教”的目的,促进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柳絮.职业技能大赛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及对策研究[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14

  [2]余景波.高职院校课堂教学和职业技能大赛问题研究现状分析[J].民营科技,2014

  [3]张慧.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的影响[J].教改研究,2012

  李仕敏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