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表演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在新课标背景下,语文教学的理念和方法标新立异,在教学中积极地推动“表演”是一种促进教学的可行方法之一。通过铆定角色、突破课文重难点、形成广泛性参与来进行具体的方式方法指导,唯有如此才能在不断推陈出新中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明显提高。

  关键词:语文;表演;情景

  学好语文的关键是对语文感兴趣,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对教学中的表演形式非常感兴趣,如果能在课堂中变换一种学习方式,让学生自己通过“表演”的形式来学习,效果肯定是不同的。由于学生很少接触这种全身心投入式的学习方式,所以很容易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为了表演好情节,他会依据教师和教材所提供的材料,积极思考,主动探究,从而发现要学习的原理或结论。

  通过“表演”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将书面文字用身体语言、神情体态、情绪变化再现出来,是必须经过一番想象和联想的,“表演”中学生必须运用各种可能运用的感觉器官去充分感知课文,才能对课文的内容、重点语句理解得更为透彻,掌握知识更为深刻,如在讲《穷人》时,让学生上台表演“渔夫皱起眉,脸变得严肃,忧虑”这一神态变化时,体会“皱起眉”“脸变得严肃、忧虑”等神态能否表现出渔夫当时的心理?学生对“皱起眉”“脸变得严肃、忧虑”这一神态的表演体会准确,则掌握了渔夫当时对待这个问题认真的心理及渔夫和桑娜一样,有着善良的本质和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通过“表演”形式活跃课堂气氛,创设了和谐、紧张、轻松的教学环境。

  在“表演”中教与学的主客体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学习的主体成了学生的主动参与,老师真正起到了主导作用。

  表演除了要有勇气以外,更要有创造性的思维,在上《将相和》这篇文章时,我曾让学生上台表演“负荆请罪”的相关情节,从中体会蔺相如和廉颇的性格特征,结果学生在表演时增加了廉颇的对白“看他蔺相如怕了我吧,见了我就逃。”这个情节是学生的再创造,很符合故事的气氛,也更体现了廉颇心胸狭窄的忌妒心强的一面,有画龙点睛之妙。我并没有因为书上没有写这些情节而否定他们的表演,相反在表演之后的讨论中引导充当观众的学生探讨此情节在表演中的点睛之妙。同学们对他们的表演给予了肯定,尤其是加的一个情节,很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

  我们教师应该放手让学生去表演,对学生在表演中闪烁出的创造火花,不能“王顾左右而言他”要鼓励学生大胆的创新,在表演中体会创造的乐趣,去领悟创新的真谛。

  表演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表现,在学生的表演过程中,敢于上场发表意见,锻炼了胆量;深入理解词句的意义和感情色彩,增强了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把理解和分析的结论说出来,又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表演时需要表情、体态,手势的配合,又提高了表演的艺术;表演时需要与他人配合,培养了协作精神;表演时要展示文中的形象美,这又提高了审美能力;表演时既要忠于原著,又要有所创新,这又培养了创新意识;表演时,面对老师和同学的目光,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与他人协作还要求随机应变和急中生智。

  总之,学生普遍的表现欲望强烈,如果能在每一节语文课上,给学生设置一些有利于表现自我的情境,巧用不同的表演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语言、情境、内容和人物的思想感情,那么,就能有效避免教师满腔热情分析,学生无精打采接受的沉闷气氛;就能有效避免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记得大汗淋漓的辛苦局面;就能真正达到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的愉快的教学效果。

  王莉娟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