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策略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也成为了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对思考能力的培养策略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初中数学的学习既是学生在数学学习道路上基拙性知识的培养,又是对学生数学基本能力的培养。数学本身具有逻辑性强、思维严密的特点,所以数学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在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非常重要,这不仅是学生思维能力与探究能力形成的重要基石,这也能够促进学生们对于教学内容有更好的理解与吸收。教师应当借助更为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推进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与提升。

  一、初中数学教学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现状

  1.数学教师课堂教学方式过于模式化。

  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单纯对数学教材知识的说教,并且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过分追求学生考试成绩,在知识讲解上的着重点仅是教学大纲的内容,过于追求标准答案,往往忽略了学生数学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过分强调数学课堂以教师为中心,使得学生配角,严重阻碍了学生独立学习、思考问题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过分地依赖老师,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忽略学生主体地位。

  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及独立思考能力的形成对初中生来说是数学学习的关键。长期以来,初中数学教师相对注重数学知识的灌输和习题、例题的讲解,把学生的成绩作为教学目标,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发展,使得学生不能独立思考问题,在遇到实际数学问题时不能独立解决,过分依赖老师。由于初中生身心发展尚未完善,以及对教师存在一定的敬畏心理,因而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一味“跟随”数学教师的思维,不善于独立思考。据调查显示,现在大多数初中数学的教学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数学课堂的教学以经典题型的讲解为主,强调学生对问题的死记硬背及机械反复练习,忽略了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及数学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并不能真正地理解数学问题,更不能独立思考、解决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阻碍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策略

  1.课前向学生提出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预习

  在在学习新课时,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相对较差,因为对于学生来说,新知识是完全陌生的。大多数学生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对新事物有全面的了解,而在上课之前如果学生没有进行预习,他们就很难理解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是什么、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也不会理解老师这节课的整体思路是什么,只是单一地去记录笔记、接受老师灌输的知识,并没有真正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前应制定出一份详细的、有指导性的方案,将课程的内容浓缩为几个有启发性的问题去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使学生对课堂知识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2.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想要有效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这首先需要教师给学生们创设好的教学情境与教学氛围,在好的学习环境下学生们自然会更为放松,思维也会更加活跃。初中数学课程中的许多教学知识点都和生活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教师可以以这一点为契机,透过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不断活跃课堂氛围,提升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参与。这对于发展与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将会很有帮助。创设好的教学情境的方式还有很多,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的组织与设计,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3.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

  独立思考对潜能发挥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针对具体的问题,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上经常会有这样的现象,对于教师给出的例题,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够作出积极的反应,而其他学生则不能及时应答,这就反映出有些学生对此类问题的理解还不是很透彻。这时,教师应该将学生进行分组,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然后展开小组讨论,让每个人表达自己的看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使学生在独立思考和讨论中了解并掌握学习的方法,探究出解题的规律。

  4.多样化教学模式

  想要进一步深化对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教师很有必要多样化课堂教学模式,借助多元化的课堂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还能够让学生们对于知识的掌握更为牢固。教师应当做好充足的教学准备,要仔细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知识点的特征,并且设计更为新颖的方式进行知识的呈现。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不仅能够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这些对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与提升都能够起到很积极的帮助。

  5.课后的总结与方法归纳

  根据艾宾浩斯记忆曲线,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当学生学习了大量知识之后,如果不及时进行总结,就不利于大脑对知识进行记忆存储。很多相近的知识,例如数学公式、基本概念等,如果不及时总结就很容易混淆,那么前期的一些基础工作的效果就不能显现出来。所以对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归纳出一个系统的知识框架,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存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一个单元,一个章节之后,要让学生按自己习惯的方式进行归纳总结,形成一个知识框架,这样可以让学生对本章知识有个整体的概念,查缺补漏,使学生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还需要加强;或者让学生对相近的公式概念进行比较记忆,以加深理解。

  6.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性格

  人的创造性虽取决于人的认知能力,但也受性格的影响。如果没有积极乐观的性格,没有正确的学习目标及远大的理想,就不会有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经常给学生讲述数学家的光辉事迹,让学生学习他们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使学生树立崇高的目标,进而产生持久的创造动力。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需要长时间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教师要耐心地引导学生形成这种能力。

  三、总结

  想要在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这首先需要教师给学生们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在好的学习环境下学生们自然会更为放松,思维也会更加活跃。其次,教师应当在课堂上进一步凸显学生的教学主体性,要通过灵活开放的问题情境的设置来增进学生们对于教学过程的参与。此外,应当多样化课堂教学模式,借助多元化的课堂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还能够让学生们对于知识的掌握更为牢固。

  濮艳春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