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育和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摘要:语言是人们进行交流和社会活动的重要工具。语言的发展要从幼儿开始,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联,注重各个领域的教育是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幼儿;语言教育;教学方法

  语言是智力发展的基础,也是所有知识的宝库。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期,心理学家的研究证明:对幼儿的语言教育要越早越好。如果忽略了对幼儿语言方面的教育和培养,就必然会给孩子造成终身难以弥补的损失。为了提高幼儿语言教育的实效,通过观察、思考和实践,主要有以下教学方法。

  一、自身语言素质的提高。

  教师要想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就要加强自身的语言修养,为幼儿学习语言树立榜样。幼儿学习语言的基本方法是模仿,老师是最直接、最有权威的模仿对象。所以老师的语言一定要做到发音准确规范、简洁明了、生动有趣,也要有一定的文学修养。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切忌生硬粗俗,要让优美的语言渗透在幼儿幼小的心灵。在与幼儿的语言交往中,教师要及时调整活动的内容和方法,启迪幼儿进行思维交流。幼儿语言的培养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它是一个长期的、不懈的探索过程。教师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用孩子的思维去思考、去表达自己的思想。在语言课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只要坚持不懈,为幼儿创造各种发展的机会与条件,就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发展语言能力就是发展思维能力,而发展思维能力正是发展智力的核心。在幼儿语言教学中幼儿语言的发展关键在于思考。如在故事教学中常见的是教师讲,幼儿听,然后提问题,幼儿在老师指点的范围内学习词语,记忆情节。在诗歌教学中,有的教师只是机械地让小朋友一遍一遍地读,直到能够背诵为止。这样就限制了幼儿的思维定势,阻碍了语言的发展。如《好朋友》这首诗歌多数老师在讲述过程中教幼儿一遍一遍地读,最终逐字逐句地背下来。这样幼儿被束缚在教师所规定的范围内,不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思维想象力,因而限制了幼儿思维语言的表达能力。其实,《好朋友》这首诗歌是属于创造性讲述范畴的课型,可以用一个词引导幼儿说出更多的词来。如:“小鸟”的朋友是谁?幼儿就会说出:蓝天、白云、草地、鸟笼、大树等。还可以用续编故事、讲生活经验等方式描述小鸟。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幼儿的语言积极性,把幼儿思维语言发展的定向性,转变为多向性、变通性,为培养幼儿高水平的语言表达能力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

  1.创设一个宽松的语言氛围。

  有了宽松、愉快的气氛,孩子才想说、敢说,并且感受到说的快乐。当然,宽松并不就是让幼儿随意发言,而是让孩子感到没有压力、不强调对错与好坏,做到“理解接纳,支持鼓励”。

  2.鼓励幼儿想说、敢说、会说。

  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在教学中幼儿除了和教师交流外,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和同伴交谈。而在集中语言教育活动中幼儿发言说话的机会太少。针对这一问题,要注意改变传统的语言教学方式,注重以幼儿为主体,为孩子创造更多的发言机会。

  三、语言教育渗透各科教学。

  语言教育实际上和其他教育是一种互为基础、互为联系、和互相促进的关系。语言教育不仅是语言课教师的责任,而且是各科教师的责任。在各科教学中,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等其他方面有着密切的关联。因此,各科领域的教育是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

  1.游戏教学。游戏教学是幼儿园教学的主心骨,不论是课堂游戏还是户外游戏都要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之中,充分地表露自己的情感,要求幼儿不仅要动起来,而且要进行交流,了解游戏环节及游戏的目的所在,达到游戏的结果,从而获得语言的发展。比如在角色游戏中,分配角色是关键,教师在分配角色时要反复强调角色名称,然后请每个幼儿说说自己在该游戏中担任什么角色,任务是什么?如在唱歌比赛中扮小白兔的幼儿的任务是当裁判员等。

  2.音美教学。幼儿语言的发展应渗透在音美教学活动之中。如在音乐活动中,让幼儿边听音乐边联想感觉到了什么?然后用语言描述出音乐旋律所表达的意境及自己的感受。说说自己感受到了什么?如:听《春天来了》这首歌,幼儿就会说:“我感到天气变暖了,柳树发芽了,田野变绿了,山里的野花开了,蜜蜂蝴蝶飞来飞去。”在美术活动中让幼儿用语言讲述自己绘画的内容,并说说绘画中自己采用了哪些线条,这些线条看上去像什么?比如:螺旋线像什么?幼儿就会七嘴八舌地说像妈妈的头发,像攀登架,像螺丝,等等。这样能充分发挥幼儿思维想象力,让幼儿在轻松愉快、自然的氛围中发展语言能力。

  3、催生孩子说话的愿望。

  发掘幼儿语言潜能,应找准幼儿“语言习得装置”,营造轻松自然的氛围,让幼儿在轻松无压力的环境中敢说爱说。如何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呢?首先是教师要有平等和善良的态度,经常与幼儿之间平等的对话,使幼儿感到教师胜似亲人,增强婴幼儿相互间的情感联系,激发和强化幼儿学习语言。效果最佳的是刺激孩子的本源性区域,催生幼儿说的愿望。如在与幼儿的活动中,蹲下来与孩子交谈。在进餐时,教师提出“我喜欢吃XXX,那你们最喜欢吃什么呀?”幼儿可以说喜欢吃什么,也可以说不喜欢吃什么,不要阻止他说出不喜欢的,而应在事后加以引导。还可以让孩子说一说,今天的早餐、午点吃了什么,味道怎样等等,这样在交谈中建立情感和友谊,使孩子无拘无束,有话特别乐意说。

  4、愉快轻松学语言。

  孩子学语言还可以在有主题的游戏中,加强小孩交往的语言训练,运用形象具体的语言,使幼儿“能说”;围绕幼儿园的主题活动,引导幼儿“会说”。以每个幼儿兴趣为载体,诱发各个幼儿“想说”。把幼儿的语言教学巧妙地融入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中,让幼儿在没烦恼、没压力、没负担的氛围中习得语言。除此之外,还可以把幼儿学语言的语言环境开放到课堂以外,培训家长并与家长配合,利用双休日、节假日,让家长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到多姿多彩的社区中去结伴玩耍,去散步,去旅游。让小孩多看,多听,多说。父母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让孩子扩大视野、增加经验,培养和提高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孩子会看,会说,会想。开放的口语训练,对启发幼儿说话的兴趣会有很重要的作用。

  四、教师的语言能力和教学方法

  教师的语言能力直接影响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教师本身应该有丰富的词汇、语句、肢体语言与孩子进行交流。幼儿的模仿性非常强,如果一个教师整天沉默寡言,那幼儿语言的发展势必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而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是幼儿语言发展重点之一,灌输式的教育已经不被认可,应该采用有趣的语言、生动的教具,丰富的表情激发幼儿语言学习的兴趣。比如,教师在平时与孩子的交流中,应该避免给幼儿提出一些封闭式的问题,语言尽量丰富一些;在使用教具的时候,多采用较夸张的、适合幼儿心理特点的教具,引发孩子说的欲望。

  总之,在培养幼儿的语言时,要把握好每位幼儿的实际情况,掌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在多看、多听、多说、多练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语言习惯,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那么幼儿的语言能力一定会大幅度的提高。在语言教育中教师要发挥好主导作用,尤其是在“培养思维语言”上下工夫。

  潘艳华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