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如何与生活接轨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小学数学,课堂,体育课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9-18 12:50
摘要:小学数学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在学生学习的每一个阶段都离不开数学,小学数学可以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厚实的基础,所以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是非常必要的。由于新课标的改革,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人们提出小学数学的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让小学生从生活中学习数学,再将学习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生活化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到来,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式已经逐渐被时代所淘汰,在教学中实现与生活接轨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让枯燥的课堂变得越来越生动,还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更加符合实际生活,帮助学生理解,使学生调动最大的学习兴趣来学习课本知识,而且对学生单一的学习方式做出改变,使学生思维得到扩展,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率。
一、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接轨的必要性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新课标中更加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不能为了学习而学习,而是应该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从生活中进行学习,并且可以运用课堂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小学数学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与生活接轨的教学方式更应该被提倡,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实施中联系课堂知识与生活实际,改变传统的数学学习方式,根据实际情况创建有趣的数学学习情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同时使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可以主动去探究,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进行解决,让学生学习到的知识是对学生生活有用的知识,而不是一堆为了应付考试的公式。
二、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接轨的对策
2.1 创造生活化的教学情景
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设计生活化的教学情景,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而且可以拉近学生与生活的距离,有效地提高教学的质量。生活各处都是数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入生活中的情景,比如,问题设置时可以创造生活化的问题背景,可以提高学生的解决数学问题的欲望,也可以让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容易理解,从而更好的进行解决。并且生活化的教学情景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习主动性也有所提高,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让学生可以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例如,在学习“两位数的加减法”的时候,可以通过这样一个情景来导入课堂“现在我们班一共有45个同学,3年1班有52个同学,有一次我们两个班一起在操场上上体育课,那么操场上共有多少个同学呢?”在学习“克与千克”的时候,可以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有多重吗?”很多学生回答的可能都是有多少斤,教师又问,“那么你们知道你们重多少千克吗?”,然后在同学们的好奇之后或者疑问之中进入课堂学习。通过创造这样的生活化教学情景,可以使数学教学更加贴近生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产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欲望,可以在课文学习时更加聚精会神,带着疑问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思考,从而提高整体课堂效率。
2.2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数学
小学数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有选择性地针对学生兴趣讲解一些学生身边的数学知识,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数学,也可以从生活中学习数学,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体验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有用价值,让学生学习到的数学知识都是活的,而不是数学和公式的推挤[2]。
例如,在学习“时、分、秒”的时候,这一课的数学知识是与生活非常相关的,但是时间的概念又是比较抽象的,为了更好的帮助同学们认识时间,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一个钟面运用到课堂中来,让学生对这个生活中常常需要用到钟表进一步的进行了解,将时针、分针和秒针分别向学生介绍,在学生基本掌握了时针、分针和秒针之间的联系的时候,为了让学生体验到一个小时究竟有多久呢?可以通过向学生提问“一堂课多长时间?”“课间休息多长时间?”学生们会回答四十分钟和十分钟,那么,一个小时就是同学们上了一节数学课,课间休息了十分钟,老师没来上课又休息了十分钟这么长,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体会到时间的概念了。
2.3 教会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才能让数学体现其应有的价值,激发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让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从生活出发,找出生活中的数学,融入到课堂当中,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的思维模式去观察和认识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帮助学生从死的知识当中脱离出来,学习到有生命力的知识,真正做到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知识,并且能够运用知识,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有用价值[3]。
例如,在学习完“面积”这一课后,就可以让学生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有关面积的问题,例如“使用的黑板面积是多少”“教室的面积是多少”“学校操场的面积是多少”等,让学生学以致用。在学习完“位置与方向”之后,学生已经能够基本掌握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了,为了加强学生对方位的理解,也为了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让学生思考学校的一些建筑的方位,例如“红旗在教室的哪个方向”“教室在操场的哪个方向”等,让学生清楚的认识四个方向,可以运用这些方位词来描述物体的方向,并且可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提高学生的推断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生活处处都是数学,对数学可以产生亲切感,提高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结语
小学数学的学习非常重要,而与生活接轨的小学数学教学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进行学习,提高学习兴趣与乐趣,同时,又能将学习的知识学以致用,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数学学习变得更加有价值。
参考文献:
[1]林芹.小学数学教学如何与生活相结合[J].新课标2014,52(34):85-86.
[2]王慧先.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探究性学习模式与多媒体技术的整合[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34(12):56-57.
[3]许相栖.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实现与生活的有效接轨[J].新课标,2014,52(34):56-57.
余兰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