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研究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初中,社交技能,思想品德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9-17 14:25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属于一种有实效性和创意性的教学策略,它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类新型学习模式,既符合新课改的内容需求,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所以,在新课改的形式下,初中教师应积极转变思想品德教学传统方式,合理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本文结合多年的思想品德教学经验,初步分析了初中思想品德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的意义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的途径,以期为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提供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小组”,它借助各类教学动态因素间的相互交流来促进初中学生的品德发展。它不仅可以弘扬学生的主体性,还能增强他们的集体精神、合作精神、责任感和社会适应性。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民主价值观、领导意识和社交技能;小组合作学习在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效率、改善课堂气氛和促进学生形成较好认知心理品质等方面具有较高价值。
1 初中思想品德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1.1 符合思想品德新课改的要求
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倡导合作探究、开放互动的学习方式,教育部明确指出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初中学生的感受力、观察力及社会公共生活的惨参与力和感受力,初步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交往能力。
1.2 帮助学的生提高自身思想道德水平
初中生的思想并不成熟,他们可以通过合作、交往来发现自身不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学生会遵循从众心理来追求更高层次的思想道德目标,以适应社会生活、集体生活,从而逐步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
1.3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培养初中生的小组合作意识,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热爱集体的责任感、奉献精神及团队合作精神,并逐步形成热爱和平、热爱祖国的宽广胸怀和世界眼光,因而初中教师应通过思想品德课程应着手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团队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
2 提高教学实效性的措施
2.1 确立新型教学观念
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应树立新型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陈旧教学思想,将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为教育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管理者、组织者和健全人格塑造者,充分发挥初中学生的主体性,建立“平等、民主、和谐、友善”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思想品德课中敢于积极发言;教师还要积极地关心学生生活,增强与学生的有效交流,积极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帮助他们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困惑,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引导影响学生,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2.2 改进教学方法
思想品德教师应依据教学状况和实际教学目标,科学合理地分配教学资源,逐步改善教学方法,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来。随着社会注意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学生与社会接触的机会不断增加,新鲜实物对学生的刺激也越来越强,教师应依据学生的实际特点,合理制定思想品德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教师还要尊重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公平、民主地对待所有学生,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想法,培养初中学生的创新、探究精神,使学生深切体会到学习思想品德所收获的乐趣;教师应创建良好的思想品德学习平台,依据学生的日常生活,合理设置教学情境,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难题,增强对所学思想品德知识的认同感。
2.3 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思想品德课程的独特学科特点说明该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只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思想品德知识解决日常难题,并据此改变自己原有行为和思想观念,才能真正发挥思想品德课程的真实效果;在思想品德课程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适度地增加部分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引导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还能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2.4 全面合理地评价学生
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合理评价、鼓励学生,引导他们正确理解思想品德的含义,以培养学生准确的行为准则和思想道德观念;教师还应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课堂评价,例如指导学生相互评价、自主评价,提高初中学生的合作能力、自我反思能力;教师要注重对教学过程、教学结果和学生表现的评价,增强思想品德课程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2.5 消除家庭及社会带来的不良影响
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消除学生家庭和社会对学生品德产生的不良影响,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教师要主动地与家长交流,增强教师与家长价值观的一致性,使学生形成准确的品德认知观;此外,教师应适度地进行是非观教学,通过各种真实案例向学生传递正能量,降低社会不良因素对初中学生思想道德认识的腐蚀,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分析社会负面因素的危害,让学生从中吸取教训;最后,教师要指导初中学生正确运用计算机网络,摒弃网络中的负面信心,维持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性。
3 结语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要想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帮助学生形成正确思想品德观念,教师应重视学生的成长,树立新型的教学观念、改善教学方法、合理进行课堂评价、重视社会实践并及时消除家庭和社会给学生带来的不良影响,着力提升初中思想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性,进而促进初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晓菲.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4,25:37-38.
[2]邹晓红.浅谈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有效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4,31:46.
[3]洪云,李德显.课堂合作学习的实效性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5,03:88-91.
[4]朱建根.刍议如何抓好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合作学习[J].中国农村教育,2008,Z2:84.
[5]罗谷花.思想品德课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探索[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14,03:187-189.
毛会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