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教学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大学英语,本科,毕业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9-18 08:31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对英语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凸显了目前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诸多问题。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也适时进行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希望在摸索中找出适应新时期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的道路。本文分析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指出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3S;应用型人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各高校应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深化教学改革和创新。其中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创新是高等教学改革的重要一环,涵盖三个方面内容:一是制定《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确立“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的目标;二是建设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三是改革和创新原有的四、六级考试,由考核已修完大学“是否达到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各项目标”的考试转变为“测量我国在校大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考试。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定位
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有明确的定位---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也是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可是大学英语如何能够培养应用型人才却变得非常尴尬,大学英语教学本身到底是属于基础教学还是属于技能教学?怎样定位才算是真正做到培养应用型人才?而这个目标需要建立在学生毕业后就业的相关层面,英语是不是能够应用在以后的工作当中?大多数高校中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时间只有2个学年,如果抛开四、六级的影响,在后2个学年学生是否会主动学习英语?一系列问题的存在显示出大学英语教学所面临的新问题。
(二)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薄弱且缺乏学习兴趣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相对重点高校整体基础薄弱,且很多学生对英语根本不感兴趣,学习英语主要是为了应付学期考试和四、六级考试,单纯为了考试而学习,以应试为目的的进行英语学习。当然也有部分英语基础稍好的同学,他们一般在第二学期或是第三学期就能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合格线,可是一旦合格,这些同学却失去了继续学习英语的动力;而对于英语基础差的同学,他们认为反正通过四级考试合格线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英语课堂上经常抱着“混”的态度。
(三)大学英语后续教学
大学英语后续课程一般作为英语选修课,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学校教学和学生学英语的目标主要以通过四、六级为主,认为四、六级通过就相当于英语学习的结束,而四、六级的通过并不能代表学生的综合应用外语水平,相反更需要通过专业的英语学习,达到真正的应用型人才要求。
(四)大学英语教学评估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也促进了大学英语教学评估体系的发展,与传统评估模式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评估体系非常不完善,并不能准确反映复杂的教学情况,这样对教学的改进和发展起不到积极作用,甚至会出现一些问题和矛盾。如何建立一套以人为本、以掌握学习内容为原则、对学生的基本语言技能和素质进行综合评价的新型评价体系,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和构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策略
(一)构建“3S”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3S”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体现“以社会为中心”(Society-centered)、“以学生为中心”(Student-centered)、“以学习主题为中心”(Subject-centered)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学生最终要从学校走向社会,并服务于社会,“以社会为中心”要求学校的教育和教学工作要以社会需求导向,即以社会的职业岗位需求来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摒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一切活动都围绕学生展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其积极主动地参加形式多样的语言实践,提高其英语的各种应用技能和熟练地驾驭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以学习主题为中心”即课堂教学以单元主题为中心,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都围绕一个主题,领会主题内容的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二)构建多种课堂教学模式
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第二阶段为“传统课堂+多媒体课堂教学”;第三阶段为“传统课堂教学+多媒体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第二课堂活动”。因此,建立计算机+网络+课堂的教学模式是势在必行的。为此,学院应增加资金投入,增建、改造网络语言实验室,添置教学设备,开发基于网络的课程教学资源,保障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的需要。其次,老师应精选基于计算机软件的英语学习系统,让学生在电脑上直接实现人机交互。利用人机互动、语音识别、多媒体控制等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突破学习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三)融合四、六级的英语教学
根据客观情况,四、六级考试对大学生和社会的影响力并没有因为行政干预的减弱而消失,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英语四、六级是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的一种体现,在社会竞争中还是起到相当大的作用的,直接影响到就业,因此取消掉四、六级的应试教学不现实,学生依然有考级的压力,为了让学生适应新的教学也兼顾到考级,有必要在现有的基础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四、六级的教学内容。
(四)建立适合应用型本科的新型大学英语教学综合评估体系
教学评估既是教师获取教学反馈信息、改进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又是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大学英语教学评估体系应突出“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指导思想,使教学评估从对学生水平的阶段性、综合性考核转变为对学生语言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等培养过程的跟踪、诊断、监测和反馈,主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系统化监控、评估和反馈,以不断改进课程和教学服务,强调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二者有机的结合。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D].高教厅,(2007)3号.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十二五”期间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
3.蔡基刚.关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重新定位的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
4.崔敏,田平.大学英语教学新型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外语,2010
刘应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