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室内环境创设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的发展应是一个经验建构的过程,这些经验建构往往是存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因为环境与幼儿共存始终。

  关键词:环境创设、环境影响、经验建构、主题活动。

  引言

  幼儿园环境是幼儿园课程的一部分。幼儿期是人生的启蒙期,是塑造健康人格和形成良好道德素质的重要时期。环境就像是一位不说话的老师,默默发挥着它特殊的、潜在的教育作用。创设幼儿园环境,不仅要考虑其教育性,使环境创设的目标与幼儿德育教育目标相结合。还要注意环境创设应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发展需要相适宜。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要求:“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利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因此,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的教育环境要充分体现教育性、时代性、实用性、参与性与趣味性,而不是单一的图案和色彩的直观表达。

  一、环境创设对幼儿的作用性

  1.智能的启发性:环境创设应着眼于丰富幼儿的知识,增长幼儿的能力,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幼儿园各班级结合主题活动教育目标,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认知发展水平创设墙面的主题栏。创设与主题相关的环境,幼儿不但能潜移默化地接收到信息,而且通过他们自主的参与和看、说、表达,也很大程度地获得了认知上的发展和语言能力、动手能力的提高。幼儿能在环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学习、探究、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2.情感的感染性:优美的环境,可以培养幼儿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从尊重幼儿的审美兴趣,满足他们的审美需要出发进行环境的创设。如幼儿园中挂在走廊上的一些装饰画和手工艺作品,能使幼儿感受到美的熏陶。由师生共同制作完成的作品,能让体现表现美,创造美的乐趣,感受到合作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班级环境创设可以增强幼儿对环境的了解,培养幼儿热爱自然,美化环境,保护环境的情感,班级环境因此变得更有意义。如在班级有阳光的地方,教师往往会设计自然角和观察角,并对一些养殖的瓶子进行装饰,让幼儿照顾、观察,学习播种,并参与浇水、除草、松土等劳动,幼儿在亲手种植的活动中,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通过环境的影响掌握了解植物的知识。种植和饲养的活动不仅能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还能培养幼儿从小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3.行为的激动性:环境创设可以形成鼓励幼儿奋发向上的氛围。虽然幼儿的发展水平和表现各有差异,但环境创设应努力做到让每个幼儿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成功,享受成功的喜悦,树立不断向上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幼儿的绘画作品充满了童真童趣,表现了他们的所思所想,把这些儿童作品来美化幼儿园的环境,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幼儿的作品被展示出来,会增加幼儿创作的兴趣和信心,也是对孩子们尊重和鼓励。

  4.活动的自主性、创造性:《纲要》指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区域活动作为一种开放、自主的教育活动,受到幼儿的欢迎。区域活动为幼儿的感知、操作、学习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在区域活动中,无论是能力强的还是能力弱的幼儿都会表现出相当高的热情,幼儿自由地选择老师提供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想法去活动,通过自己的主动活动,获得许多自己能力范围内的经验和知识。老师不多加干涉,在观察、了解幼儿的基础上给予适当的帮助、鼓励与指导。

  二、环境创设与幼儿活动的互动性

  在以往实践中,环境创设往往只作为教师的任务,由教师设计、布置,幼儿则处于被动地接受影响的地位。班级环境创设的意义不仅因为它是影响幼儿发展的条件,更是因为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通过幼儿的积极参与而产生的互动效应。

  1.参与设计幼儿是环境的主人:尝试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和想法来设计创设班级的环境,这样的环境对幼儿来说也更具有意义。如我园中班的孩子在老师的提议下,创设《我的家乡》主题环境,决定通过图片展示和剪贴的方式以分工合作的方法来完成,主题的内容是由孩子们自己确定的,说起家乡的风景名胜,特色小吃,孩子们都很带劲,他们还纷纷从家里带来去风景名胜旅游时的照片。于是,这幅大型的主题剪贴墙上,就有了家乡的风景名胜、美食小吃和六楼骑街……,当整个主题创设完成的时候,孩子们兴奋极了,他们不但被这种特有的艺术美所深深吸引,体验到了合作的快乐,更重要的是对自己的家乡更了解了,更热爱了。

  2.提供材料与作品,参与布置:由幼儿提供材料与作品,是他们参与班级环境创设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十分重要且具有良好效果的教育过程。在我们大班教室走廊里,置有一个展示柜,里面收集了孩子们用牙膏盒做成的高楼、汽车,易拉罐装饰成的各种小动物,蛋壳做成的可爱娃娃,用果壳拼贴出的漂亮图案等,用这些作品来装扮我们的走廊,孩子们很开心。幼儿在这个积极投入、参与的过程中,其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幼儿对自己布置出来的环境也有一种特殊的钟爱和亲切感,这样会激发幼儿更充分地与环境相互作用。

  3.利用环境进行主题活动:幼儿对事物的认识,是通过他自身的行为和感知来形成的,所以班级环境的创设为幼儿通过主题活动获得知识经验提高能力创造了条件,同时,幼儿的活动表现,又为班级环境的再创设提供了依据。在我们所创设的丰富多彩的区角活动的环境中,幼儿主动活动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在幼儿参与环境的整个过程中体现了师生互动,人与环境的互动,这样的环境创设便是有层次、有深刻内涵的环境。不仅在形态上,更为生动、丰富、更充满童趣,而且升华为一种更高级的精神形态,即形成幼儿良好的心理环境。环境就像是一位不说话的老师,默默发挥着它特殊的、潜在的教育作用。幼儿参与环境创设,能使环境更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更能激发他们对环境的兴趣与注意,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要,从而使环境与幼儿、老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产生互动作用,形成幼儿和谐的生活空间,从而对幼儿的知识、情感、意志、行为起潜移默化的作用,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3—6岁儿童发展指南》

  [3]《幼儿园环境设计与指导》

  [4]《幼儿学习区情境规划》

  张青青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