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塑造学生健全人格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心理健康,跳楼自杀,社会实践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9-18 09:17
摘要: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作为聋校教师,更应该关注聋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重视聋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聋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塑造聋生健全人格。因此,我们应营造班级亲情氛围,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并用写日记的形式,打开学生心理交流之门,同时加强心理辅导,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正确的人生观,组织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合作意识。
关键词:聋生;心理健康;教育;健全
十几岁的孩子正处于花儿般的季节,此时的他们本应该坐在教室里认真地学习,为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而奋斗,然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却发生了很多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某年11月26日下午2时许,阳光依然明媚,一个城市某学校的操场上依然人来人往,欢声笑语,大部分学生们已来到了学校,有的坐进了教室,有的在操场上打球,大家已在等待着打铃上课。突然,有一团黑乎乎的东西从教学楼6楼坠下。此时正在看操场上同学们打球的李某不由得吓了一跳,当黑影坠地后他才看清是有人坠楼了。眼前的一幕不禁令他头皮发麻,惊出一身冷汗。这一幕立即引起不少目击者的惊叫,随后老师们纷纷跑向事发地点并阻止学生们靠近。至此,该校初三年级27班男生王某,给自己年轻的生命画上了句号。
某年12月5日上午,在另一座城市,一名初二年级的女生跳楼自杀,据说这名同学还是本班的语文课代表。事发后,幸亏120赶到及时,这名女同学没有生命危险,但仍然在医院治疗中。
听了这些案例,真的让人毛骨悚然,两个孩子都正处于花枝招展的年代,他们为什么如此不珍爱自己的生命呢?这个问题太值得我们关注了。
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我在特殊教育学校工作已经整整六年了,我的教育对象是聋哑学生,在这六年中,我逐渐感受到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聋生由于生理的障碍,他们都有一种自卑心理,他们对前途悲观失望,对社会态度消极。在他们身上存在着社会交往能力低下、自我意识不强、耐挫能力差等心理障碍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聋生的学习和生活,不利于聋生自身的健康发展,所以,在有些地方出现了聋哑人偷盗、拐卖人口的事情,最终他们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因此作为聋校教师,更应该关注聋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重视聋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聋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塑造聋生健全人格。
为此,学校提出了要大力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作为聋校教师,我把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学生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观。在此,我结合所带班级的实际情况,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营造班级亲情氛围,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我所带的班级是初二年级某班,班级是学生在学校生活的主要场所,既是学生成长的基地,更是学生心理上的“家”。这就要求老师在班级工作中,应从聋生的日常生活、人际交往、学习过程等多方面营造班级良好的亲情氛围,让聋生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师生间的温情,为聋生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我们学校的学生大多是住校生,每个学期中间只有放中假的时候才可以回家一次,所以班集体这个“家”的重要性对他们可想而知。班级中的每一个同学就是一个家庭成员,老师就是“家长”,“家长”为同学们撑起了一片天,对待学生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了解他们、关心他们,平等地对每一个聋生,真诚地与他们交往,同时通过组织一些有主题的活动促使他们建立团结、友爱、合作、互助的人际关系。
二、用写日记的形式,打开学生心理交流之门
教师除了为聋生的心理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外部氛围之外,自己更应该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学生的内心世界是复杂、微妙的,而且比较敏感,有很多问题都不愿意跟教师沟通。聋生更是如此。教师要想了解聋生的内心世界,要想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写日记是一个比较不错的方法。写日记的方式可以让聋生放下顾忌,敞开心扉,把平时不便说的话,不愿说的想法写下来。这样老师就可以及时地了解聋生心中所思所想,为他们解除心理上的困惑,更好地促进他们心理健康成长。
三、加强心理辅导,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正确的人生观
在教学中,我针对聋生不同的心理问题,结合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如有的学生学习基础差、自卑,教师应降低对他们的要求,多让他们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逐步训练他们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有的学生基础好,但存在自满、骄傲的情绪,教师则应适当增加他们所答问题的难度,使他们暂时受挫,认识到自己不懂的东西还有很多,从而让他们逐步纠正自满、骄傲的不良倾向,走向健康发展的道路。通过心理辅导,不仅使聋生健全人格,还要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让他们认识到自己作为家庭、集体、社会中的一员,就应做好自己的角色,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四、组织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合作意识
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多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也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情况,彼此沟通,加强了解,虚心听取家长提出的意见,有利于我们工作的开展。学生的点滴进步都是家长老师快乐幸福的源泉。为了学生,为了每个家庭,为了学校,建立良好和谐的家校关系,是很必要的。学校可通过家校联合的方式,使学校与家庭及时沟通,使教师与家长统一认识、分工合作,形成教育合力,为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创造空间条件,确保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我们可以与正常学校建立友谊班,加强与正常儿童的接触和交往,增强其自信心和独立意识。正常儿童每月来帮他们打扫卫生,辅导他们做数学题。他们也可以为正常学生表演他们的文艺节目,或者向正常儿童赠送小礼品等。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学生们懂得了人与人之间需要理解、需要友爱,从而培养了正常儿童理解、尊重、帮助残疾学生的良好美德,对特殊学生来说也克服了自卑感,增强了独立意识,也培养了聋生的合作意识。
总之,对聋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聋校教育教学的需要,也是培养残疾学生生存能力、提高其整体素质的需要。通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他们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这样他们就会更加地明白事理,更快地长大,孩子们就能够拥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刘光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