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解答能力的培养

  摘要:解答应用题既要综合运用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等基础知识,还要具有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能力。解答应用题就是分析数量关系、进行推理求证的过程,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题解答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解答能力

  应用题在小学高年级数学中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类型,它作为数学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在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等方面有重要作用。解答应用题既要综合运用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等基础知识,还要具有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能力。小学数学到五六年级时应用题的数量逐渐增多,而且难度也相对加大。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掌握良好的培养策略。

  一、灵活运用策略,培养学生的解题技巧

  在数学应用题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应当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自身能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当采取设问和提问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对一些解题方式只讲解其解题基础,而具体的解题步骤则交给学生独立探讨。数学教师在应用题讲解过程中要尽量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与讲解套路,采用生动的语言与灵活的教授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课堂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采取由学生讲授代替教师讲授的方式,锻炼学生的解题技巧。在应用题讲解过程中,教师应当从审题、分解、合理联想和结果验算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应用题解题缜密性,提高解题效率与质量。

  小学六年级数学应用题学生接受起来很困难,对于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更是难上加难,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总结了一套方法,可以快速解答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解答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的方法:(1)先找单位“1”,比、是、占后面的量一般就是单位“1”;(2)单位“1”已知用乘法,单位“1”未知用除法;(3)比单位“1”多,用1+几分之几,比单位“1”少,用1-几分之几;(4)画线段图分析题意,找具体数量的对应分率。以上方法简单易懂,学生按照此方法,能快速解答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受益无穷。学生会从题中的关键句子中快速确定解题方法,成功的喜悦不言而喻!

  二、贴近生活实际,增加解题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不仅要求应用题的选材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还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过于僵化,在数学应用题教授、联系与讲解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应用题本身单一化的结构形式和规范划一的解题思路,这种现象的存在往往使学生的思路得不到开拓,影响了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提升。教学中,要联系社会热点及现实生产生活出应用题,以考查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类问题往往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时代感,其背景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有利于促进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和提高。例如近几年春季,我国大局部地区出现了飞尘扬沙和风暴天气,有关专家指出,这是由于乱砍乱伐树木,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所致,因此,维护森林资源已成为目前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某地区原有森林面积50万公顷,因人为毁林,到2014年底森林面积已减少了10%,为此,当地政府决定从2000年开始大力开展植树造林,计划在2015年底使森林面积增加到64.8万公顷。(1)求该地区2014年底森林面积为多少万公顷?(2)求该地区2001年比2014年造林面积增加了百分之几?学生通过对这样的应用题的解决,不只获得了知识和方法,更能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加强思路点拨,培养有序思维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小学数学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应用题教学是发展学生智力、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决定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因此,加强应用题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如,在教学相遇应用题时,学生认知结构的支撑点是时间、速度、路程三者的含义及其相互的数量关系,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必须有利于再现时间、速度和路程三者的内在联系,并为后续的训练提供必要的思维支柱。为给学生建立牢固而明确的“速度×相遇时间=相遇路程”和“一部分路程+另一部分路程=总路程”的认知支撑点,在思维训练的起始阶段设计行车路线图,让学生根据题意提出怎样求两地的路程的应用题,一图多说。这样,既复习了相遇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又有利于思维训练,既点明了解题思路,又培养了学生的有序思维,还找准了新旧知识的联结点。而这种以培养学生思维为主,使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解题思路,对于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是相当重要的,同时,这种动静结合、富有挑战性的、以解决问题为上的教学,也把一定的思考空间留给了学生。

  四、注重验算环节,培养质疑精神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虽然能够运用现有的知识对问题进行较为完整的分析和解答,但是疏忽大意的问题依然经常存在,因此,在解答应用题时一定要注重最后的把关环节。此外,在学生比较容易出错的环节,教师可以多次故意就此环节设计问题,让学生在解答过程中对问题能够形成固有的抵抗力,教师故意设陷,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质疑问题的能力。其中,培养学生质疑问题的思考习惯对解决数学中的其他问题也会起到帮助。

  参考文献:

  [1]姜海宏.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的培养[J].教书育人,2013,3(10:26-27.

  [2]梁义鹏.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2012,9(11):19-21.

  [3]谢桂荣.小学高年级应用题解题能力培养[J].学生之友,2013,3(6):31-32.

  [4]周李发.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应用题教学的基本途径探析[J].新课程学习,2014,2(7):38-40.

  [5]顾静.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有效方法[J].小学教学参考,2012,6(7):38-40.

  廖宏艳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