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合唱教学之我见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素质教育,班级合唱,小学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9-18 09:03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一项报告中提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这是新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它提出了教育的核心是“做人”的教育,尤其重视“学会共处”这个做人做事的基础,培养人的合作意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学校音乐教育中,合唱是一种最直接可行、最能体现合作精神与共处意识的素质教育载体。一方面它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都具有重大意义。另一方面它又能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感,增进学生的合作意识。
去年10底,我们学校参加了泰州市教育局组织的中小学合唱比赛,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我们荣获了泰州市班级合唱队第一名的好成绩。通过这次比赛,结合平时的合唱训练,对班级合唱教学我又有了一些新的见解和感受。班级合唱教学是一种集体的声乐教学形式,它是将每个人声音的个性统一到共性之中,学生在演唱多声部合唱时,既要独立完成自己承担的声部演唱,还要与其他声部协调,这对培养学生的音色感、协调感、均衡感等综合音乐能力有更重要的作用。而班级合唱教学面对的是一个班级的全体学生而非针对由有一定演唱能力的学生组成的合唱队,因此,在合唱训练中我做到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会控制音量与聆听,为合唱打好基础
合唱是一门高雅的艺术,更是一门高要求的艺术。合唱不是竞唱,不需要突出个性,而是通过集体的共同努力,团结合作,并通过集体发声练习,寻求声音的共性,使学生们的声音状态、强弱、口型以及吸、呼、起、收都尽量求得一致,才能求得声音的统一、和谐。在训练中,我要求学生做到能聆听自己的声音,也能兼听他人的声音和效果,调整自己的音准、音色和音量,使自己的声音和集体的音响一致。那么,此时,我们应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控制音量,可以尝试着轻声唱,每一个学生都能轻声歌唱,这样,既调动全体学生的共同参与,又能使得合唱具有效果。
二、加强音准和节奏训练,注重视唱能力的培养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它是依靠音乐的高低、长短、强弱和音色的对比变化,形成的音乐想象,并通过听觉器官来感受的一种艺术。其中音准是音乐表现的基础,尤为重要。如果没有准确的音高,音乐是无法正确表达乐意的。歌唱的音准,多声部的配合能力,敏锐的听觉训练等都和音程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班级合唱教学中,如何引导孩子们唱准是非常重要的。
要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建立内心听觉是第一位的。要发展内心听觉,首先要使学生明确音程就是两个音之间的距离。两点之间的距离是远近之分,那两个音之间的距离是怎么表示的呢?很早以前就有人使用唱名台阶,用视觉帮助学生建立内心听觉。视觉的直观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儿童准确地听辨和演唱。所以,先唱好旋律音程是音准的基础。唱好音阶则是基础的基础。在音准教学中,我首先进行固定音高的训练,先让学生记住标准音“la”,让学生闭口哼鸣找到声音位置及音准高度,然后进行简单的二度音程、三度音程的训练,继而进行一些简单的音阶式的发声练习,如:
1=C4/4
121-|232-|343-|454-|565-|676-|717-|121-||久而久之,学生们的音准概念变会增强。再者,节奏是音乐的脉搏,任何音乐都有鲜明的节奏。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到处都充满着不同的声音和不同的节奏。在节凑训练时,我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一些较有特点的节奏型,然后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地引导学生学习,从而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节奏感。
三、培养正确的呼吸和发声方法,掌握歌唱的技能技巧
1.歌唱的呼吸。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做到正确地发声和正确地呼吸齐头并进。用“延长的气息唱”是让学生养成正确呼吸习惯的有效方法。因为唱一个乐句常比说一句话的时间长得多,加之有音高上的要求,歌唱时需要比说话更多、更长的气息,仅依靠学生习惯的较浅的呼吸是远远不够的。在练声时有意识地强化呼吸训练,并持之以恒,就能达到提高延长气息能力的目的。在平时练习中,要经常让学生体会歌唱时的气息比说话要“深”得多,而且要“节约”使用,就是要努力将气息保持在腰部及其周围。除此以外,还应提醒学生放松肩膀、胸部以及脖子周围的肌肉,以保持良好的歌唱状态。
2.加强正确的咬字、吐字的训练。在合唱之前,我要求学生们先说后唱、用“念”带“唱”,找明亮集中的头腔共鸣。让学生用“打喷嚏”的感觉吸气,再用“打呵欠”的感觉唱歌;也可以用向远方人召唤的方法。“说”对再“唱”,且要保持“说”的感觉与声音的位置。用“念”带“唱”实际上是用“假声”带“真声”,达到一假声为主,真声、假声糅合在一起的训练方法。在训练中,我们没有刻意向学生阐述什么是“假声”,以及“假声”发声的生理状态,只是在训练的过程中先让学生像京剧中的韵白那样“念”,唱的时候轻一点、柔一点、暗一点、直一点便可。坚定不移地要求学生做到“轻、柔、暗、直”的歌唱,既能保护他们的声带不受伤,嗓音不损坏,又能达到用假声获得头声歌唱的发音方法。最后,通过正确的咬字、吐字与唱歌发声有机结合起来,以达到“字正腔圆”的目的,从而生动形象地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
四、合唱作品的艺术处理
艺术处理是合唱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一首合唱作品,在学唱之前教师就应该先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创作背景,歌曲的结构形式,以便能准确地表达出歌曲的内在感情。在各声部分别视唱的过程中就应确定其曲调是属于雄伟壮丽还是抒情优美或是热烈奔放等。待合唱初步揉合时就要进一步分析作品的感情,并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力,通过音响效果表达出来。这一过程还要注意歌曲的强弱、渐强、渐弱、渐快、渐慢、铺垫高潮……做到生动准确地表达全曲的思想感情。在任何情况下不论哪个声部都应互相默契配合,同时在速度上、节拍上、感情上力求一致,使声音和谐动听,从而达到最佳的合唱效果。
在排练原苏教版教材《雨花石》这一单元的《蝴蝶飞呀飞》这首合唱曲时,我先不作任何提示,让学生静静地听这首曲子,两遍之后我请学生们畅所欲言谈谈自己的感受,有的学生说他听之后想哭,有的学生能够讲述出歌曲的创作背景,在学生们有所感悟之后,我再加以渲染——出示多媒体幻灯片告诉学生们,这首歌曲以第一人称的手法表达了孩子们对自由的向往,对革命先辈的崇敬。第一乐段是平稳的叙述,用生动的音乐语言把人们带入历史的回忆,我们要用较弱的音量来歌唱;第二乐段出现第一次情感的波澜,在声音处理上要注意力度的变化;第三乐段从弱拍起,到达最高音,推出歌曲的高潮。最后,轻柔缓慢的尾声如万千思绪在萦绕。
合唱教学是学校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和集体主义观念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合唱教学也是一种高层次的歌唱,是学生综合音乐素质的体现。我相信,只有在音高、音量、音色三者都达到理想状态,合唱才能达到更高的艺术境界。我们更应该认识到合唱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人才,改造社会道德风尚的深远意义。
朱震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