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应对大学生突发事件的能力分析

  摘要:在学生出现危机事件后,辅导员往往是第一时间接到消息的人,也是第一个直接应对危机事件的人,因此,研究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在应对大学生突发事件的能力问题,可以提高辅导员应对突发事件的工作效能,对于维护高校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大学生;突发事件

  应对大学生突发事件的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涉及非常多的职能环节,需要高校各方力量的紧密配合。在高校应对大学生危机事件的各方力量中,有一支力量不容忽视,那就是辅导员,如果没有辅导员的参与和配合,大学生危机事件将得不到及时有效的预防和处理。而高校辅导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成为他们应对大学生危机事件的关键所在。

  一、高校辅导员突发事件处理能力的现状

  当前随着各类高校突发事件的不断发生,高校辅导员身处高校学生工作的第一线,随时面临着各种突发事件的发生,因此,无论从高校层面还是从辅导员工作层面,都对高校突发事件的预防、应对处理引起了高度的重视,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高校辅导员的突发事件处理能力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亟待提高。总的来说,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 高校辅导员对突发事件的思想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和辅导员工作性质、特点、任务等存在的问题,导致一些高校辅导员对突发事件的思想认识不足。他们往往无法给予突发事件处理方面以足够的重视,往往只是采取被动的态度,即发生一起解决一起,没有从源头上分析、思考,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有些辅导员思想政治觉悟较低,没有充分意识到突发事件的危害,没能认清和准确定位自身在突发事件处理过程的作用和角色,突发事件发生后,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和采取迅速果断的措施,而是敷衍了事,拖延时间,延误了突发事件处理的最佳时机,使突发事件事态扩大,造成了本可以减轻或避免的危害。有些辅导员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责任意识不强,相互推矮,没能履行好辅导员的职责。还有一些辅导员片面夸大突发事件发生的必然性,认为突发事件的诱发因素太多,习惯性地找客观原因,没有把学生安全稳定工作放在头等重要的大事位置上,对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估计不足,突发事件一旦爆发,往往又表现慌乱,不知所措。只有重视,才能提高。辅导员要提升突发事件处理能力,首先要增强危机意识,加深对突发事件的思想认识。

  2 高校辅导员突发事件预防能力有待提高

  相对辅导员正常工作而言,高校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属于非常规性工作。很多辅导员把主要精力用于事务性工作,工作经常陷入低水平的重复,没有给予突发事件的预防工作以足够的重视,没有抽出时间和精力学习和掌握突发事件的相关知识,不熟悉甚至根本不知道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没有研究高校突发事件的一般规律,没有研习已经发生过的突发事件案例,从中获取防控突发事件的经验。许多辅导员缺乏突发事件的相关培训和训练,未能掌握应对突发事件的技巧和方法,他们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心里没底,无法有效应对。有些辅导员对大学生缺乏突发事件教育,致使很多大学生突发事件应对知识和应对方法匮乏,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容易慌乱无法有效自救,导致了突发事件的蔓延和恶化。辅导员是高校突发事件的第一知情人,辅导员突发事件预防能力的不足导致许多高校突发事件爆发的原因,因此必须得以提升。

  3 高校辅导员现场处置能力偏差

  在高校突发事件发生后,现场处置能力就显得尤为关键,是检验辅导员突发事件处理能力的重要标准。辅导员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初,扮演着现场指挥官的角色,在整个突发事件的处理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有些辅导员的现场处置能力偏差是导致突发事件无法以最小代价有效解决的一个重要原因。纵观近年来的一些高校突发事件,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原因是辅导员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现场处置能力较差,缺乏冷静的分析判断,采取的措施不力,从而失去了控制事态发展、恶化的最佳时机。有些辅导员在突发事件发生后,情绪紧张,心理调适能力差,自己先乱了阵脚,无法有效组织、参与突发事件的处置。有些辅导员没有注意和有关各方进行沟通或沟通能力不足,激化了矛盾,导致突发事件愈演愈烈的社会现实。突发事件相对于其他工作的发生几率小,也使很多辅导员缺乏实战经验,导致许多辅导员突发事件现场处置能力弱化。对于有些辅导员来说,突发事件现场处置能力甚至是他们能力的空白点,成为高校突发事件处理过程中的一大隐患。

  4 高校辅导员善后恢复能力不足

  在高校突发事件逐渐平息以后,很多辅导员认为突发事件已经结束,便没有采取其他措施处理突发事件的善后事宜。有些辅导员没有对刚刚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评估、总结、反思,错失了总结经验教训、修正预案和对大学生进行突发事件和安全教育的最好契机。突发事件的善后恢复工作是提高高校辅导员突发事件处理能力的有效途径,有时是可遇而不可求的,高校辅导员必须好好把握机会,着力提升自己的突发事件善后恢复能力。

  二、高校辅导员突发事件处理能力现状的原因分析

  造成目前高校辅导员突发事件处理能力参差不齐的原因有许多,有辅导员自身的原因也有其他方面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 高校突发事件的处置尚缺乏强有力的法律法规的支持

  我国于2007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该法的颁布为我国突发事件的处理提供了法律依据,这也对高校突发事件的处理、应对提供了极大的推动和借鉴。但目前国家尚未专门针对校园突发事件管理的立法,使高校辅导员在处理一些突发事件时缺乏强有力的法律法规的支持。这种情况使高校及代表高校处理突发事件的辅导员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往往行政性强而法治性弱,使得学校的规章制度及实施的合法性很容易遭受质疑,对高校辅导员突发事件的处理造成一定的难度和制约。当学生在突发事件中受到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后,学生和家长往往习惯性地片面强调学校的责任,对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却极力逃避,这给高校辅导员妥善处理突发事件造成了难度,高校突发事件的处理尚缺乏强有力的法律法规的支持在客观上成为了高校辅导员突发事件处理能力提升的抑制因素。

  2 高校辅导员突发事件应对机制不健全

  2.1 缺乏适合高校辅导员实际的应对机制

  近年来,学术界对高校突发事件的应对机制进行了许多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研究者多从高校层面对突发事件的应对机制进行探讨,极少从高校辅导员角度出发制定适合处于学生工作第一线的辅导员实际的突发事件应对机制。而制定适合高校辅导员实际的应对机制需要研究者对公共突发事件有较深刻理解、熟知国内外各种危机理论、具备相当理论素养的同时又熟悉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基本情况,而这方面的研究人才匮乏,导致目前适合高校辅导员实际的应对机制缺乏,辅导员在处理突发事件时缺乏制度保障。

  2.2 突发事件的个案化处理模式与政绩化考核的影响

  目前许多高校出现突发事件通常为个案化处理模式,即发生一起处理一起,重结果处理轻过程防范,重事后应对轻机制建设。这与高校管理者的理念和政绩化考核模式有关。相对突发事件的事后处理来说,事先预防的成本明显较大,而且不容易出成绩。预防突发事件所取得的最大成效就是不发生突发事件,但不发生突发事件也无法直观地说明工作的成效,因此许多辅导员不愿意投入过多的精力到这项即便做得再好也无法立即直观地体现工作成绩的工作,导致他们从思想上和实践上都无法有效提升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上级的政绩化考核模式也是目前高校突发事件应对机制不健全的原因。上级部门考核突发事件处理的指标就是否稳定,稳定与否也是看结果。机制再完善,仍然无法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所以一些高校管理者宁愿将财力、物力、人力投入到事后处理上也不愿意费时费力地进行突发事件应对机制的建设,如果发生突发事件,他们就想办法尽可能的大事为小、小事化了。上级的这种政绩化考核模式也影响着高校辅导员处理突发事件的理念,使他们突发事件处理能力的提升缺乏动力。

  2.3 高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不完善

  目前各高校都制定了各项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但这些预案往往流于形式,只是做做样子,并不为大部分人所熟悉。而且预案本身存在诸多缺陷,如职责不清、处置程序不具体、没有及时修正更新预案等,而许多高校在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时并没有让辅导员参与其中,辅导员处于高校突发事件的最前线,对学生突发事件的防控最有发言权,辅导员没有参与编制应急预案致使许多预案可操作性不强,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应急预案的启动并不能完全实现预案本意和预期效果。

  高校辅导员应对大学生危机事件的工作并不仅仅是一份经验性、理论性的工作,更多的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的工作。这项工作又是一项过程性、周期性很强的工作,在危机的不同阶段,需要采取的工作机制不尽相同,因此辅导员一定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研究,不断地提升自己,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使自己具备相应的素质与能力,通过不断地实践来构建一套科学的工作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够将大学生危机事件的管理工作做的更好。

  参考文献:

  [1]朱萌.高校辅导员危机管理能力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1,(5).

  [2]耿莉.论高校辅导员如何应对突发事件[J].价值工程,2011,(15).

  [3]丁晓庆.辅导员应对高校突发事件的策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

  梁丽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