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高段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

  摘要: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的意义已远远超越了它本身的数字含义,将数学与生活相连,解决实际问题才是我们学习数学的真正目的,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还在浅层,若将之融于生活,培养生活中的数学思维,那么数学将再不是复杂的计算,而是生活中的数字写照,将实际问题的解决放入小学高段数学,让小学生在生活中体味学习数学的快乐。

  关键词:高段数学;实际问题;数学思维

  说学习语文是将我国的文化发扬光大,说学习英语是为了走进国际化的时代,那学习数学的意义又何在呢?其实,数学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生活中的每一次数字思维都是我们所学的大数学知识,因而,学习数学就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让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的乐趣。下面我们来谈谈解决实际问题在小学高段数学的教学上又该怎么运用和实施的呢。

  一、小学高段数学实际问题的提出

  就数学教材的编辑在逐渐脱离它设计本质的问题上,新课程标准改革已为此给了它重新的界定,让解决实际问题成了数学教学的重点之一,从而让数学达到真正为生活服务。在小学高段数学中,最能体现数学属于生活范围的便是应用题了,应用题完全是用文字来诠释的题目,但现在的数学所创设的应用题都是为了公式的套用而创设的,在这样的题目下,学生们所学习到的只是对公式的灵活运用,文字反倒成了数字的装饰,这种设计失去了应用题真正的价值。应用题真正的价值应不只是考察学生们对公式的运用,还需考察的是学生们对文字的理解,而这些文字所假设的情况,应多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例,这样,学生们在解答应用题时,不仅在提供的情境文字中看到了生活的一面,也在实际问题中巧妙地灵活运用了数学知识。此外,我们可以看到,在如今的新课程标准中,数学上的应用题类型已不再称之为应用题,而是称之为实际问题,这样的改称已明确表示出数学的真正含义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小学高段的学生相对低段的学生已经对生活有了更熟悉的了解,因而他们在应用题上更应设计生活实际问题来求解,将数学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相融合,从而让学生们从生活中感知数学,在生活的基础上爱上数学。

  二、小学高段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课题界定

  小学高段数学既然要为解决生活实际而服务,那么在小学高段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运用数学思维去思考问题,去看待生活。而这也需要数学题目的完美界定。首先,实际问题的课题要具有生活性。数学题目的设计一方面要有数学概念在,以达到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在此基础上,另一方面要源于生活,从生活中去截取,以增强题目的真实性和生活的真实性。这样才能让学生们将困难的数学题目融入生活中去解决,化困难为解题乐趣,享受数学上的生活魅力。其次,实际问题的课题要有综合性。在解答数学题目的同时,不仅要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还要巧妙联系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综合运用,综合解答,实现数学与各科间的统一。其三,小学高段数学实际问题要有实践性。所有学科在学习过程中都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一个不断论证与验证的过程,数学学科当然也在其中。将数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实践,不断积累,不断探究,从而不断提高数学能力。其四,强调过程性在小学高段数学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这里的过程性指高段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数学思维过程,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不断感受和理解,从而使得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发展。其五,小学高段数学解决实际问题中要有发展性。虽然为小学高段数学,但学生的发展是不止步的,因而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要不断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和创造性,使其做到主动全面的发展。

  三、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措施

  小学高段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措施上,要注意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对数学上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特点,还要将此与学生的心理特点相结合,考虑到小学高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将其二者相结合,从而提高小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数学思维。教师在数学教学备课中应多设计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将乏味的课堂转化成五彩的生活世界,通过对数学创设出的生活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将数学问题放入实际生活去分析去求解,从生活问题中去得出数学想要的答案。这种通过在问题中体验生活而达到从生活中不断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以体验数学的生活性和趣味性,将数学与生活完美结合。

  生活是一个大数学,数学潜藏在生活各处,人人在生活中不知不觉地巧妙地运用着数学,所以说,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好数学是一个人能否活跃生活的关键。小学高段数学的教学就要培养好学生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数学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让生活成为解决数学问题的一个突破点,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就从小学数学教学做起。

  参考文献:

  [1]郭根兴.探讨小学数学应用题的生活化[J].学周刊.2013.

  [2]周敏.浅谈低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学[J].成功(教育).2010.

  [3]辛迟.对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模式的理解和认识[J].新课程学习.2013.

  范家兵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