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美纽斯德育思想对小学德育工作的启示

  摘要:夸美纽斯是17世纪捷克伟大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其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对世界教育的发展进程作出了不朽的贡献。值得一提的是,他虽然没有专门论述德育问题的著作,但他却把道德教育置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在目前我国小学德育实效性并不乐观的情境下,重温其德育内容与方法对当前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关键词:夸美纽斯;德育思想;小学德育

  德育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课题,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当今社会,小学德育工作面临新的挑战,诸多因素直接或间接对其产生消极影响,比如说我国的离婚率逐年趋增所导致的家庭结构变化使无法替代的亲情感丧失;家长对小孩疏于照看(尤其是农村地区)使其产生形形色色的道德败坏问题;优良的家庭条件使越来越多的家长视其子女为掌上明珠影响他们人格的健全;有些教师不能为人师表致使学生的是非观出现问题;各种消极腐败事件时常出现在小学生的生命里给他们带来许多不良的示范作用等等。令人可悲的是,在众多不利因素冲击小学德育工作顺利展开的情况下,不少小学教师和家长却墨守成规地唯智育至上,把德育置于一旁,只要自己的学生或孩子各科成绩优异就是好学生,在这种价值取向驱使的境地下,必须重新审视小学德育工作。其实很多前辈就非常重视道德教育,夸美纽斯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在他的视野下,德育的重要性高于智育,我们的小学德育工作完全可以借鉴他的德育思想。

  一、夸美纽斯的德育内容对小学德育工作的启示

  夸美纽斯把明智、勇敢、节制以及公正作为其道德教育内容,把这四种品德称为基本或主要的德行。

  (一)、明智。夸美纽斯认为“对于事实问题的健全判断是一切德行的真正基础。”他强调从小就应培养儿童正确的辨别是非的能力,使之走向正确的辨别,避开错误的辨别。的确如此,健全的判断弥足重要且应从小开始培养,因为这对小学生往后良好道德与价值观的形成起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教师应利用学生学习与生活当中的且具有是非意义的事情来培养他们的是非观,比如班上某个学生为扶老奶奶过马路而导致上课迟到了几分钟,在情况属实的情况下,教师应在班上公开表扬该学生的这一举动,对他的迟到表示理解,这样就能培养全班学生健全的判断能力。教师也可以采用辩论会、班会等其他形式对学生身边出现的有代表性的事例来引领他们去判断和辨别。

  (二)、勇敢。夸美纽斯所述的勇敢包括坚忍、沉着、刻苦耐劳、抑制急躁与愤怒以及履行职责。坚忍是一种美德,当一个人面临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倘若他能做到沉着、冷静、不惧艰苦、不急躁愤怒,依然保持平静的心态勇敢地面对,这足以见其性格完满的一面。责任是一种高贵的品质,一个没有责任心的人对其职业道德是可以提出质疑的。这些优良的品质对小学生完整人格的健全不可小觑,小学德育工作者应尤为重视对他们这些素养的培育。

  (三)、节制。节制是对别人和自己都有好处的道德品质,应教导儿童在游戏、工作、谈话、睡眠、饮食等方面要养成节制的习惯,不可过度。节制体现出中庸的特征,同坚忍一样,也是一种美德。在较为发达的当代社会,不少中小学生、大学生甚至成人沉迷于网络游戏,荒废了自己的学业,脱离了健康正常的生活轨道,这就是未能节制的后果。现今的人们对物质生活过于追求恰恰是其未能控制自己的欲望,一个不能控制自己欲望的人很难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更严重的是强烈的欲望有可能使人超越道德的底线,走向违法犯罪的边缘。节制是一个有道德的人的生命诉求,同时也是通往其他德性的有效途径。于此,对于小学生节制这一美德的培养要求德育工作者转变育人理念,树立以美德教育为主、道德规范教育为辅的意识;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快乐与痛苦这些情绪情感体验;注重学生良好道德情感的形成;削弱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

  (四)、公正。公正的品质主要体现在正直、诚恳、“敏于而且乐于替别人服务”、不伤害他人。正直与诚恳是人类美德的重要保障,无论处于哪一职业,要想更好地在这个社会生存与生活,理应为人诚恳、正直。在当今自私自利的社会风气下,“敏于而且乐于替别人服务”这种精神倍感珍贵。一个人的这些道德品质从小就应该注重培养,因为很多习惯和品质都是从小养成的。小学教育是一种基础性的教育,是提升整个社会道德素养的源泉,如果学校不重视学生这些品质的培养,将直接影响其成人。

  二、夸美纽斯的德育方法对小学德育工作的启示

  夸美纽斯的德育方法主要包括尽早对儿童开展道德教育;通过实践来养成儿童道德行为的习惯;良好榜样的树立;严明的纪律与确切的规则;结交益友。

  (一)、尽早对儿童开展道德教育。小学德育工作直接影响初高中德育工作,小学生是否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与以后的学生时代甚至成人时代的道德素养水平密切相关,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话不无道理,一个大人的心理与性格特征往往能够从其幼小时期找到踪影。同理,一个人有没有道德也与他儿时紧密相连。因此,尽早开始道德教育显得非常重要。一般来说,儿童哪方面的知识越多,他就对哪方面的知识越感兴趣,假若儿童时期吸收了不少道德教育的知识,他就很可能被这方面的知识所吸引,获取知识的效率也就会更高,也就会自觉地成为这方面的人,于此,学校没有任何理由放松德育工作,从学生踏入小学校门那一刻开始就要抓紧抓稳,各科教师都肩负着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使之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的任务。

  (二)、通过实践来养成儿童道德行为的习惯。实践是个人通往社会的重要环节,是对所学知识的躬亲诠释。如要提高小学生的道德水平,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知识讲解只是其中一个方面,更为重要的一面是应引导其在行动中体验道德情感,带领他们在真实的道德环境下走向道德本真,这样才有可能形成较为稳定的道德素养。学校对学生道德实践的忽视是导致小学德育实效性低下的重要原因。夸美纽斯十分重视实践的力量,学校也应重视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德行,应从学生道德发展的实际情况着手,开展一些富有道德实践意义且与学生生活世界紧密相关的一些活动,比如可以带领学生帮孤寡老人做做家务;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组织学生参观道德模范塑像,在参观的过程中向他们讲解道德模范的道德事迹并对其事迹给予高度肯定等等。通过开展这样一些道德实践活动,不但有利于学生道德品质的提高,而且有利于他们对德育理论的吸收。

  (三)、良好榜样的树立。在生产力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各种超越人们道德底线、信仰缺失的事例层出不穷,不少人的价值观开始脱离本有的道德取向,随之而来的是道德榜样受到不可抵挡的挑衅。事实上,在现今市场经济发展的背景下,道德榜样的存在完全符合当代社会的发展潮流,其明确的导向效力给人们的思想与行动以正确的引领,典型的模范形象引导人们走向健全的自我、走向社会,突出的示范作用是当今时代的精神内涵,道德榜样与当下主流的功利主义水火不容是这个社会的福音。夸美纽斯指出,良好榜样的影响作用是巨大的。小学德育工作者应一以贯之地坚持这一思想,因为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都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他们表现出模仿能力相当强的特点,并且随着他们主体性的不断凸显,其对榜样的模仿不再是原初的无意识性模仿,而会渐渐过渡到有意识的模仿,因此,通过树立良好榜样对小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他们往往对一些小故事和自己生活当中的事迹比较感兴趣,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讲一些先锋模范或道德榜样的故事来吸引他们的注意,也可以运用生活当中的道德模范来对其进行道德培养。而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很多德育工作者往往选取的是一些有影响力的榜样代表,却忽视了小学生学习或生活中的模范人物,这远离了他们的现实世界,是有待改正的片面认识。当然,教师与家长自己应做到以身示范,至少不能有道德不良方面的问题,学校要建立家校联系,与家长沟通,如果教师和家长自身存在问题,那这种教育只是一种表演,几乎没有实际意义。

  (四)、严明的纪律与确切的规则。人生存于世依靠于稳健的社会环境,而严明的纪律与确切的规则则是维护其稳健的基础。夸美纽斯非常强调纪律和规则的作用,他用一句谚语来阐释了其重要性:“学校没有纪律犹如磨盘没有水。”其实小学德育工作要想顺利进行,纪律与规则不可或缺,其所具的育人和约束功用不容忽略。纪律与规则不但是开展德育的坚实支撑,而且是德育的有力渠道和宝贵资源,是其必要的规范与激励举措。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管是一个班级,还是一个学校都不能缺少它,如若纪律与规则不复存在,班级就会散漫、杂乱;学校亦会驶往无序、混乱不断、失去方向。因此,小学德育必须置纪律与规则于重要地位。

  (五)、结交益友。“朋友”是我们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一个词语,也是我们人际交往当中不可缺少的生命体,所以,结交朋友固然非常重要,但随之而来的是结交什么样的朋友成为不可回避的话题。夸美纽斯指出儿童必须避开不良的社会交往,其实他的这一主张是有一定合理性的,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同样是这个道理,当儿童与品行低下的人长时间结伴的时候,他的行为举止就可能会受其潜移默化的影响。虽然个体结交了损友并不代表他就一定会变得邪恶、丑陋,但很有可能会与其同流合污,特别是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年龄过小,身心发展都不健全,缺乏主体意识与分辨是非的能力,更容易受伙伴的影响。而结交益友则不同了,有益的朋友不仅是个体的良伴,而且是其良师,益友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其产生正面影响。于此,德育工作者应鼓励小孩在学习与生活中多结交益友,远离损友。

  三、总结

  夸美纽斯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学原则、教育目的与作用、教育的基本理念等方面都有着自己富于特色的思想,并且生活在17世纪的他也提出了这么多科学的道德教育思想,确实令人叹服,其所给我们的德育启示是我们在开展小学德育的过程中应时时刻刻铭记的。

  参考文献:

  [1]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缩编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傅任敢,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3]夸美纽斯.教学法解析[M].任钟印,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4]夸美纽斯.夸美纽斯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5]魏亚东.节制美德的伦理研究—兼论当代节制美德教育[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4.

  [6]贺奕.小学生榜样教育困境及理论应答[D].上海:东北师范大学,2012.

  罗忠辉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