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提高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捷径”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课堂练习,创新,数学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9-18 13:18
摘要: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挖掘创新潜能的重要手段,是教师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主要途径,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必须有较高的练习质量作基础。因此,课堂练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必须精心设计。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教学
一、在练习中要体现一个“新”字
1.题型新
教材中的题型设计,虽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就习题本身而言,练习形式比较单调。因此,在挖掘快乐因素上主要应在组织完成练习的形式和对习题处理方法上下功夫。可以根据儿童的好动、好胜、好表现的天性,让学生“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得到快乐;让学生“比”,使学生在竞争中不断前进;让学生“炫”,使学生在考别人中进步;让学生“用”,使学生感受数学的价值。所以在创设题型时,要关注学生,让他们快乐学习。在一节课里,根据教学需要如果给学生恰到好处的创设一两处快乐学习的激发点,就能克服学生厌学的心理障碍,使单调的数学习题趣味化和多样化,真正起到优化教学的目的。这不仅有助于加深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并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
2.题材新
数学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文化。因此,数学练习设计要走出数学学科,让学生去领略另外学科的精彩。设计时综合学生所学科目,确立了以学科知识为基础,以情景主题为背景,适时的穿插另外学科知识,丰富发展数学的内涵,让学生学习数学学科以外的知识,从而领略数学的精彩。如学习《百分数应用题》时,设计这样两道练习:①春池春水满,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酒,春鸟戏春风。这首诗中“春”字比全诗总字数少()%。②请用百分数表示下列成语:百里挑一();百发百中()。这两题都融合了语文知识,在解决数学问题的同时,也学到了古诗和成语的知识,学生的兴趣更为浓厚。
3.方式新
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面向全体学生。在我们平时的练习过程中,练习形式一般有四种即一问一答、板演、笔头和操作。这样的形式不能让全体学生一起思考,一起练习。如果我们精心设计,让全体学生都加入到这样的练习形式中,就能体现出教学的全体性。如在教学《质数和合数》结束新课时设计这样一个游戏练习: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学号,按老师要求站立,看谁反应快。①学号是质数的同学,②学号是最小合数的同学,③学号既是偶数又是质数的同学,④学号既是合数又是奇数的同学,⑤学号是合数的同学,⑥没有站立过的同学。这样可以把学习气氛推向高潮,让学生带着愉快和渴望学习新知识的心情结束一节课。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养成学生不甘落后,积极向上的学习品质。
二、把数学习题与生活实践紧密“链接”起来
1.对教材习题进行改新,使之更加丰满
小学数学课本上的练习大多来源于生活,而这些生动活泼的内容一旦被列入教材,就显得抽象而单板,如果教师能创造地对教材内容进行还原和再创造,将数学练习融入于生活中,就可以使原有的练习为我所用。如《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中的例题,二年级四个班的小朋友排队准备分乘两辆汽车前往博物馆参观。各班的班牌上写着二(1)班36人,二(2)班30人,二(3)班35人,二(4)班34人,这时教师可以告诉大家两辆车都限坐70人。请同学们算一算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这个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在学生列出算式弄清算理后集中讨论这个问题:二(2)班和二(4)班的小朋友可以合乘一辆车吗?为什么?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学生学会了100以内加法的算理,又对加法的含义有了深入的理解,同时还渗透了“优化组合”的数学思想。经过教师智慧的闪动,使这一个数学题耳目一新,产生的效果也是天壤之别。
2.运用生活经验,寻找练习材料
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的学生有他们自己的生活经验,教师要积极的创造条件,在教学中为学生创造生动有趣的情境来帮助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体现练习的生活化,在讲授小学数学《人民币的认识》一课时,我就设计了这样一道生活情境练习题:“超市购物”。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分别扮演顾客和营业员,看哪位营业员收钱、找钱既对又快,哪位顾客最会计划用钱,买到自己最需要的物品(事先准备好商品及标价)。本节课的内容就是在熟悉人民币面值的基础上认识商品标价,因此创设这样一个情境,让学生将已有的知识自觉地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而且可以巩固人民币的认识、了解人民币的单位换算等,亦是一举数得。我们不难发现,老师只要精心设计,练习无处不在。课堂生成的这些练习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更能让学生体会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也培养了他们数学的应用意识。
3.创造练习材料,感受生活数学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知识,只是留意,就会发现,要学生明白这个道理,老师就是一面镜子。我们老师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创设贴近生活的练习,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型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上,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简单的做数学练习,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的练习,具有活力的东西。如在教学“速度×时间=路程”这个数量关系前,根据我班同学大部分曾经去过曹氏公园游玩这一生活体验。我设计全班同学坐公交车这一情境,出示例题:我们坐公交车从估衣小学出发,每分钟行驶200米,经过了40分钟,我们到达了目的地,路上停留20分钟。你们能算出估衣小学到曹氏公园有多远吗?通过计算让学生认识到速度和时间就可以用乘法计算出路程来,从而掌握了“速度×时间=路程”这个数量关系,这样就把数学知识用到了生活当中。我们的数学课堂也是一个生成练习的平台,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游戏和比赛,产生数据,再生成和本课时有关的练习。
总之,新课标下数学练习的设计应是集生活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文字于一体,反映现代技术、现代文明和现代教育观的数学教学活动的内容之一,关注的是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可见,精心设计练习不仅能提高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使学生扎实有效地理解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形成基本的数学技能,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特别是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善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参考文献:
[1]梁杰基.浅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策略[J].素质教育论坛月刊,2010,(16):50-51.
王本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