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探索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课程改革,农村小学,语文教学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9-18 12:47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全国范围的新课程的改革,这期间农村的教育改革也已经开始,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农村小学的教育新课程改革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依旧存在不同程度上的问题,尤其在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育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就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方法进行深入探索,为农村语文教育新课程改革提供经验和有效方法,为我国的教育改革提供一定的经验,当然,由于地域、时间、政策等因素的不同,各地方的语文教育改革还存在不同,必须要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建立合适的教育改革方案,促进教育的改革。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探索
在对语文教育的过程中,农村语文教学中常常出现这样的问题,学生不会阅读、作文表达不通顺,、书写潦草等,我们将这些问题错认为是学生的语文基础差,对语言的分析能力弱,但是事实并非如此,语文教学中问题频频出现,其实这里的最主要问题就是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没有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这样就让学生不能在课堂中集中精力,再加上农村孩子没有养成一个适合自身学习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对语文的学习基本上处于一个被动的位置,普通的语文教学不能让学生去自主、独立的去学习,长期的无法改观也就最终导致了农村小学学生语文成绩差。
一、目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农村成长的小学生,首先在平日的课外时间中不可避免的要为家里承担一部分的家务活,有时候还要帮父母去做农活,占据了学生的一部分预习和复习课文、思考问题的时间;其次农村孩子普遍存在一种问题就是学生没有机会去接触课堂之外的世界,思维狭隘,通过长期的封闭。让学生不会表达自己的情感,不同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学生学习能力层次不齐,因此给正常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困难,课堂不能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脱离实际。主要出现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教条主义太强,不能与具体的实际相结合
新课程改革主要就是要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农村的具体教学中却将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忽略,不能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为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完全让学生去思考、自主探索,教师没能很好的扮演一个帮助的作用,而是直接作为听众,学生在课堂中完全无组织、无纪律的讨论,却得不到适当的反馈,学生反而无法获取知识和技能
2.硬套案例,没有实际作用
在新课程的改革和发展中要求创新课堂,教学形式主张多样化、活动化,让学生在具体的案例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下去学习,采用合作学习、小组交流的方式,学生热闹的气氛中一起讨论问题、发现新问题、解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的确可以增强学习的效果。但是在农村的实际教学中,教师盲目追求多样化的形式而忽略实际效果,只是将课堂的形式不断的变换,简单的效仿,导致课堂中的讨论和小组学习变成聊天,适得其反。
二、如何改变农村语文教学的困境
根据上面对农村学生语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农村学生的学习特点,下面进一步深入了解一下究竟应该如何改变这样的问题,为进一步开展积极有效的语文教学提供有效的渠道,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和新课改的顺利进行。
1.巩固基础,强化训练
在中国大多数农村学生通常就是在教室里进行学习,因此他们掌握的大部分的语文知识就是来自课堂,接触面积狭窄,单一的方法决定了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低下,甚至年级越高,越基本的知识、素养、阅读,都必须在课堂中进行巩固和加强,不仅不能掉以轻心,更不能放任自流。
2.挖掘个性,全面发展
小学生在成长时期,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对世界、生活充满着好奇、认识、期待。语文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立足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重视中国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学生的情感发展。让学生在中国语言的世界里发现世界和生活,并将它们转变为发展的个性和情感。
3.合理的合作与合理的探索
由于农村学生接触面不宽广,没有深厚的语文知识基础,再加上农村学生学习思维被动,因此必须要求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要根据学生具体的情况来安排合作学习,适当道德自主探究自然是合理的。在突出学生的主导地位的基础上,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教学要植根于农村,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模式的适当和合理的安排,不能只注重课堂教学的形式,。探究性学习应立足于学生的本质,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去探索未知世界。试图为学生构建探究式学习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继承传统,立足新课程改革
新课程改革是对教育的改革,不是革命。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思想,充分了解新课改的具体策略和改进方法,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进行深入分析思考,对于传统课堂中能够适应新课改发展和具体的教学的内容要继承下来,将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和课改需求的内容大胆摒弃,立足实际,继承传统,大胆改革,促进农村语文新课改的发展,为进一步培养人才做出贡献。
5.方法多变,手段多样
农村学生对社会的接触面狭窄,知识视野狭隘导致语文教学改革不能顺利进行,需要广大教师采用多重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趣味化教学,不仅要从课堂中去拓展学生思维,还要注重学生在课堂外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去学习语文,让学生对教材的学习应用在具体的生活中,同时让学生通过对生活的感触来灵活学习教材,将教材和生活充分结合,根据学校的物质环境利用相应的教学工具以及新型教学资源,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软件来促进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产生兴趣,促进语文教学改革。与此同时,学生自身也要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素质和知识认知能力,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三、结束语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有较强的衔接性和特殊性,因此在新课改发展的背景下,要求教师和学生都要对语文教学和学习进行思考和反思,学生要从从学习方法上着手,教师要从教学方法中思考,寻找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农村语文教学能够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步伐,跟随时代的发展,促进教育改革顺利进行。为人才的培养做出一定的贡献,促进我国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唯.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现状的研究.2010.
[2]季翠丽.小议语文课程改革[A].山东省远程教育学会第七届远程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评奖论文集[C].2006.
[3]董鑫.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改革的几点尝试[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3).
[4]高燕.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J].新课程(小学),2010,(9).
王霞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