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中有效的朗读教学

  好几年前在武汉四中听过洪镇涛老师的一节课,授课内容是台湾作家余光中的《乡愁》,当时洪老师把一节看似普通的语文课讲授得令人难以忘怀。

  现在回忆起来真的很敬佩当时那么大岁数的老师竟能通过自己的示范朗读和对学生的指导朗读,让一开始对读诗没有任何兴趣的学生到最后抢着去读,而且读得深情并茂,并且把诗人的情感也分析得淋漓尽致。洪镇涛老师运用高超的教学艺术使得课堂变得高效。我想这不仅仅是洪老师他个人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积淀的独特人格魅力,更重要的是他牢牢抓住了语文教学的精髓,语文教学就应该有语文的味道。洪老师运用朗读这一神奇的力量点化了课堂的美丽,在给学生带来幸福和快乐的同时,也给自己带来无穷的快乐。

  当智慧和艺术充盈教室空间,教学过程时时流淌着诗意,处处洋溢着温馨,天天充满着激情,师生共同享受着课堂,享受着生活,享受着学习时,我们才能自豪地说:这个课堂是有生命的课堂,是幸福的课堂,是师生向往的地方,是师生幸福的殿堂,更是高效的课堂。

  我们现在总是谈高效课堂,那么什么是高效的课堂呢?其实顾名思义就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高效课堂基于高效教学。但如何做到高效呢?我觉得在教学中做到低行,不要忽视了语文教学中最本质的东西。而洪镇涛老师那节高效的语文课给了我莫大的启示。

  我认为从语文课堂教学的角度来说,其实朗读往往会使一节语文课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重视朗读,原来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一定不能忽视甚至丢掉了朗读。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师教学素养很薄弱的地方,日常教学中,很难有得体的到位的角度细腻的朗读教学指导。我们的在教学中绝大多数情况都是:请同学们大声地读起来,请同学们流畅地读起来,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起来,请你们选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朗读。但学生更需要的是知道自己该如何去朗读。

  所谓“文选烂,秀才半”,“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言虽简单,却道出了学习语文的真谛。在课程改革的今天,许多语文老师为了追求课堂的热闹和应试教育的实效而忘记了语文教学的根本。语文教学陷入不读书的误区,大量知识点的训练禁锢了学生的思想。尤其是在毕业年级,应试教育更是上演到极致,学生根本没有机会参与训练,只是成为了做题的机器,根本就谈不上对语言的朗读和感悟。如果长此以往,我想我们的语文教学将会失去它自身的魅力,这不能不说是我们语文老师的悲哀,更是我们教育的缺失。

  我们不能忽视了朗读这一重要的学习语文的方法,并在课堂上充分展示其艺术魅力。学习语文不该只用“心”与“眼”来学习,必须在“心”与“眼”之外加上“口”与“耳”才好。要把握好朗读,既要理解在先,还要讲究朗读的方法。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试一试。

  一、引导学生朗读诗词,增强语感

  在《沁园春雪》的教学中我充分地引导学生朗读。在反复朗读中去感知作者的情感。这首词表现了毛泽东他在领导全党展开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中的伟大抱负。但这个年代离学生太久远了,如果只是简单的把知识灌输给他们,我想下了课他们就会忘了。为了让学生能在朗读中,感悟作者的情感,并训练学生的语感,我把这首词首先进行范读,而这个范读是我提前训练好多遍的,因为老师读好了才能以自己的魅力来感染学生。就好像听洪镇涛老师的一节课,正是他的范读以及他对学生不留痕迹的指导深深地打动了我。我接着拿出我对这首词的一种朗读方案,学生先试着去朗读,平时不是很爱读书的学生,我看到也开口在小声朗读。学生反复朗读时,一些有见解的学生还会提出他们的想法,我都一一给与肯定或一定指导。在指导学生诵读的过程中我根据学生的能力大小,都给了一定分工,有的同学领读,有的同学参与不同层次的齐读,还有轮诵等等,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让学生们在自己的诵读过程中去体会一种成就感。学生不仅乐意去读了,后来在诗词内容和情感上的分析,学生们说得也很到位,我想这和指导他们的反朗读是分不开的。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也收获到知识与快乐,我想这样的课堂应是高效的课堂。

  二、朗读精彩的语段,在朗读中体味语言之妙

  书声琅琅应该是学校的特征,尤其是语文课堂的特征。“好酒不品不知其味,文章不品不知其美。”大力倡导朗读,是提高学生感悟能力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它适用于诗歌教学,也适应散文教学。《济南的冬天》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散文。文章围绕济南的冬天“温情”这个特点,生动而真切地描写了济南的山、水、城、雪等景物,突出了冬天的济南气候温和、山青水绿、美丽如画的特点,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在学习老舍的《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中,我充分让学生朗读精彩的语段,在朗读中体味语言之妙。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语段进行诵读,并在同学之间展示自己的诵读,还可以把自己品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们进行交流,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充分体味老舍语言的美。这一节课学生花在读得时间上至少有25分钟,交流也至少有10分钟,老师其实除了引导以外都是学生的活动,但学生的学习却没有因为朗读和品读的时间过长而受到影响,反而他们的收获远远超出老师的预设。

  其实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还有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而以上内容只是我的一点比较浅显的认识罢了。但作为一个普通的语文老师,我们应该庆幸自己有更多的时间与机会去践行。我一直不反对学生背《三字经》、《论语》、《诗经》等作品,他们只有在不断地诵读中去积累,到了一定的年龄自然就会厚积而薄发,这其实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训练。我一直敬仰那些有着深厚文学底蕴的学者,他们的成就不是一日之功,我们的语文教学要想做到高效也非一朝一夕。上出“具有教学艺术的高效课”,实属不易,让自己上的课都能——哪怕是绝多数的课能够称得上“具有教学艺术的高效课”更为难得。而正是在这样一个不懈追求的过程中,才有了我们的专业成长,也才能够真正享受到课堂教学作为一个创造过程的全部欢乐和智慧的体验!我坚信,只要在这条道路上能坚持自己的信念,并在教学中去践行,我们就能走得更远。

  张娅娜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