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汉语环境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英语,汉语环境,电影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9-18 12:14
摘要:随着国际间交流的日益频繁,英语成了一门重要的语言。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汉语环境是对影响英语学习长期普遍存在的现象。良好的语言环境是学好英语的基本条件,本文浅析在汉语环境下英语学习的听、说、读、写的环境和对英语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降低影响。
关键字:汉语环境、英语学习
语言环境即语境,是人们用语言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背景,具体到外语学习,语境是指使用英语的环境与英语有关的环境。语言环境是英语学习的重要环节。语言环境分自然环境与创造环境。自然环境是指使用英语的国家和地区。创造环境是指在非英语国家学习英语所需要的人为环境,如英语课堂、英语角、英语影片、英语广播节目等。英语语言环境的本质是耳濡目染,自觉参与,反复练习。著名应用语言学家s.P.Corder指出:“我们实际上不能教会学生一门语言,我们只能为他们创设一个适合外语学习的环境。”母语的语言环境与生俱来、得天独厚,而外语学习的语言环境却需刻意创建、人为打造。
根据对赣南师范学院600名不同专业大二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87%的学生认为拥有良好的语言环境是学好英语的必要途径;62%的学生认为从大一开始纠正读音并且同时训练口语和听力对四、六级考试帮助极大;几乎所有的同学都认为在母语国家学习第二语言效果显著并希望有所尝试等等。因此,良好的语言环境对大学生的英语学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英语学习环境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学习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集成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听、说、读、写是英语学习中学习者必须掌握的四项基本技能。这四项技能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1.听
要学会一种语言,第一步就是听,只有身临其境,置身于语言环境之中,才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听是一个语言输入的环节,许多中学生一个星期就只有3-4节英语课,老师用大部分时间来讲解语法单词,并且一般都是使用中文讲解,学生在课堂上几乎没有时间来听英语,而学生听老师和学生讲英语是培养听力的主要途径。在英语听力的途径方面,很多学生通过课程教材,并且特别依赖于课堂教学,而有的学生则会听英语歌曲或通过看英语电影来满足语言的输入。在课下,很少有学生喜欢做听力作业,他们还是倾向于做一些背诵单词等传统无味的作业。
2.说
说是学习语言的必经之路,是学习语言的必要手段。美国语言学家威廉莫尔顿曾说过:(1)语言是说不是写;(2)语言是一种习惯。而中国传统的英语教学重输入轻输出且以老师为中心,学生接触英语的主要机会均在课堂上,可英语课时又是有限的,学生善于被动听课,师生之间互动性较弱忽略了学生英语组织与表达能力的培养。这导致很多语言学习者觉得英语口语表达时“难以启齿”并害怕讲英语,怕自己讲错了会受到别人的嘲笑。大多数人都没有出国在英语环境下说英语的机会,当我们在平时遇见外国人时,由于中外文化差异,我们通常为了表示关心,会问“你吃了吗”或是“你去哪啊”之类的问题,外国人则比较倾向于从天气聊起。我们的问题对外国人来说太私人,他们并不太愿意回答。同时害怕跟外国人交流时说错话或发错音丢脸,学生往往会选择不与外国人交流。这些原因使学生错过太多锻炼口语的机会,也没有了勇气与动力,对于学习英语的同学来说是兵家大忌。
3.读
阅读是和文字打交道,自从有了文字,书籍便成了保存知识的宝库。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才能进入知识的宝库。现在许多学校都安排学生早上读英语,而许多学生并不重视,不是在早读时间神游,就是与其他人说话或者干自己的事,而事实上,早上读书不仅是一种唤醒自己的方式且记忆效率高。而平时学习时课内阅读材料非常有限,特别是大学课堂也并不像中学时候跟着老师读课文,因此读英语基本就只能靠自己。有些老师推荐学生在课外阅读英文报刊杂志和英文原版小说,相较于英文原版小说而言英语报刊杂志更容易被接受。英文报刊杂志比较普遍,难度较小而英文原版小说难度偏大,小说篇章长,生词多,一般英语水平低的学生难以顺利阅读。
4.写
由于中国学生大多数都是在幼儿园或者小学以后才开始学习英语,这时他们对汉语的掌握已经较为熟练,因而,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将汉语的语法甚至汉语思维带入到英语的学习中去。在英语写作时学生经常忽视英汉叙事、推理顺序以及词序和句序的差异,一味按照汉语语言顺序逐字把汉语翻译成英语。英语的表达需要通过词汇的形态变化,例如名词有数的变化,动词有人称、时态、语态、情态、语气以及非谓语的变化(不定式、现在分词、动名词),形容词和副词都有级的变化,许多词汇还可通过添加前缀和后缀的方式来引起词义的变化等等。而汉语的词汇则没有形态变化,它主要靠词语、词序以及内在的逻辑关系来表达句子。学生难以适应这种差异,因此在写英语时有一定的难度。
二、英语学习影响
Rod Ellis说:“母语在二语习得中会产生消极影响,母语的语言特征会负迁移到第二语言中去。”
1.习得速度
在自然语言环境中(也就是汉语环境),个人的注意力与能力都是有限的,想要在其中创造的局部语言环境及人工语言环境中得到发展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人本能地趋向于对母语的使用而较少地将习得的第二语言加以运用,就使得第二语言的习得受到母语的阻碍,第二语言的习得效率低下,步伐较慢。学生在做阅读时,习惯把英语文章在脑海里翻译成汉语后再做题。这样做题速度不仅慢而且有可能因为个别生单词而阻碍了阅读。
2.习得质量
2.1语法性
英语的语法结构具有层次性。它可分为五个不同的层次,即词素、词、词组、分句和句子。句子作为人们表达思想的基本语言单位,它具有以下两个特征:一是句子能在交际中单独使用;二是句子能够表达相对完整的意思。作为最高一级的语法单位,句子的结构形式是无限的。英语和汉语的叙事和推理的顺序在多数情况下是相反的。英语句子在叙述时往往先说最近发生的事,再说先前发生的事,而汉语在多数情况下则正好相反;英语句子往往先总结,然后再加以阐述,而汉语则常常先交代事情,然后在总结。总的来说,英语的句子多为句首封闭,句尾开放,多半头重脚轻,而汉语句子则是句首开放,句尾封闭。因此英语的习得质量受汉语的语法作用。如中式英语的形成及其根深蒂固难以消除。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人山人海)give you some color see see(给你点颜色看看)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些是在英语学习中忽视英语句子结构所产生的错误。而正是因为句子的结构不同,学生在听力方面难以抓住句子的重点,也不能写出地到的句子。
2.2非语法性
英语和汉语拥有不同发展历史,人们对某一特定事物的联想也会不同。因此在汉语环境下英语学习者经常犯的非语法性错误主要体现在习语、比喻和文化背景的理解上。如:have a ball at one‘s foot我们有时很难反应过来这是“有成功的机会”的意思。a bull in a china shop是形容那些做事毛手毛脚或言谈举止粗鲁莽撞的人。中外人的宗教信仰不同,欧美人大多信奉基督教,相信创世说。而中国人则信仰佛教,相信“佛主”在左右着人世间的一切。当我们理解英语句子时,我们应该站在基督教的观点上,否则理解会有很大的偏差。如:Being a teacher is beingpresent at the creation, when the clay begins to breathe.这句话我们就不能理解为“老师一直在创造中,犹如泥土开始呼吸。”因为信基督教的人认为,上帝创造了人,而人是来自尘土,又归于尘土。因此,英语中的“creation”往往与“上帝”有关,而“dust”或“clay”则常指“上帝创造的人”。“Judaskiss”这一词也是源于圣经故事,指“背叛行为”。称谓是民族文化的体现,它们反映了习俗风尚和表达习惯。英语里的称谓比较笼统,比较模糊,在使用上表现出相对的随便,它不像中文里的称谓,非得把身份分的一清二楚,这与西方社会的“人为本,名为用”的价值观以及中国文化传统的重“名分”有关。另外,在中国长幼尊卑有别,晚辈不能直呼长辈的姓名,下对上级亦是如此。如果违背了这一常识,则会被视为不懂礼貌或没有教养。但在西方国家,不同级别之间人们直呼对方名字却是一种亲切的表现。各国各民族都使用客套用语,但在内容、形式和用法方面大有不同,有的甚至涉及到国情。当听到别人赞扬时,西方国家与中国人的回答是不同的。西方人一般接受赞扬,而中国人为了表现自己的谦虚按中国习惯的回答说:“哪里,过奖了”。这样的回答会使西方人误解。中西方对动物对认知也有一定的差异。比较显著的便是对狗和大象。在中国狗被认为是一种递减的动物,常用来形容卑鄙小人或下三滥的行为,而且汉语中很多含有“狗”的词语也多为贬义。如:“狗腿子”“狗眼看人低”。但在西方国家,人们视狗为忠实的伙伴,正义及友好的象征。象在中国人眼里是力量与富贵的象征,而在西方人眼中是大而无用的东西。由此可见中西文化中不同的浸透在各自的语言表达中。如果英语学习者缺乏对这种文化个性的了解,就难以鉴别句子的文化内涵。
三、降低影响
1.提供英语学习的环境
将学习英语的人集成一个群体,一起学习比单独学习更容易进步。在聚会时,大声用英文交流,不去担心用错词或者读错音。比如现在许多大学开展英语角活动,将娱乐与英语学习结合在一起并提供了英语学习的环境,会员在不得不说英语的环境下,英语水平会在短期内有很大的提高。英文也可以像学习汉语一般从拼音开始的模式,从音标作为起点,学会之后一边用音标拼单词一边记忆。打好基础可以让以后的学习不至于那么困难。另外,多看原版电影与电视剧,尽量不去看中文字幕,只看英文字幕,通过看电影,我们可以很生动地获取相关的英语语境中的信息。这样汉语语言环境中的干扰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
参考文献:
段云礼.实用商务英语翻译第二版.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3.12
汪涛.实用英汉互译技巧修订版.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3章振邦.新编英语语法教程第五版.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2012重印)
李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