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跨境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及其舞蹈文化创新研究

  ——以江城县团龙古宴仪式及其舞蹈文化为例

  摘要:团龙古宴仪式是云南省江城县哈尼族喜迎中、老、越、泰、缅多国哈尼族和其他民族同胞共庆哈尼新年的聚会活动,团龙古宴仪式及其舞蹈文化创新体现出跨境地区传统民族文化自我更新及边缘软实力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哈尼历年;团龙古宴仪式;舞蹈文化;创新发展

  为探析西南跨境民族传统节日和民间仪式文化创新发展的规律、原因、条件与过程,笔者选择云南省普洱市江城县X村[为了保护当事人的隐私,本文中所出现的地名与人名已经做适当技术处理。]作为调查地点,以江城哈尼历年团龙古宴仪式及其舞蹈文化为例,对地处中国、越南、老挝三国边界的哈尼族传统节日和民间仪式文化的创新发展进行分析研究。

  一、江城县团龙古宴仪式及其文化活动简介

  X村位于云南省江城县东部,与老挝、越南紧密相邻,多数人口是哈尼族。江城团龙古宴仪式是江城县哈尼族过本民族新年——“十月年”时举行的活动。十月年是哈尼族收获结束的时节,哈尼语称之为“合熟杂”(汉字音译)。“合熟杂”是亲朋好友团圆的宴会,“合熟”是“过年”,“杂”是指“吃”,意思是“吃新年饭”,是哈尼族的“年夜饭”。”古往今来附近的越南、老挝、缅甸和泰国的哈尼族同胞,都会在这个时刻到X村共同庆祝哈尼族新年。

  近年X村举行“团龙古宴”时,先邀请中外哈尼文化研究专家和学者到此开展哈尼文化专题研讨会,然后开展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主要文化活动内容有:迎宾仪式、祭祖仪式、舂粑粑、吃糯米粑粑(午餐)、民族风情表演、年年有余(档鱼)活动、千人团龙古宴、文艺联欢晚会。舞蹈作为重要的哈尼文化内容,分别出现在迎宾仪式、民族风情表演、千人团龙古宴、文艺联欢晚会中。

  二、江城哈尼历年团龙古宴仪式及其舞蹈文化创新

  (一)跨境地区传统民族文化边缘软实力的创新

  “文化软实力”是一个深刻影响当前国际关系的理解和认识,使人们从关注海疆安全、陆疆安全、军事力量、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等有形的“硬实力”,转向关注文化、价值观、影响力、道德准则、文化感召力等无形的“软实力”。

  江城哈尼历年团龙古宴仪式及其舞蹈文化,是跨境民族文化软实力在边境民族地区边缘软实力的创新发展。跨境民族文化软实力既有文化的核心软实力,也有文化的边缘软实力,在国家沿边境跨境民族地区,跨境民族文化充分体现了文化的边缘软实力。江城县X村地处“一眼望三国”的中、老、越三国边境,其地理位置具有特殊的“国门”意义。哈尼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又是一个跨多国而居的民族之一。哈尼族历史文化悠久,古老的哈尼传统文化不仅对国内的哈尼族有思想道德行为准则的约束功能,也是维系越南、老挝、泰国、缅甸等国外不同称谓的哈尼族情感与交流的重要纽带。江城哈尼历年团龙古宴仪式及其舞蹈文化充分发挥了这一独特的跨境民族文化功能,在吸收现代外来文化的基础上,以传统的哈尼仪式及其舞蹈交流的方式,引导中外各地哈尼族和睦团结相处,共同保护和传承哈尼文化遗产,发扬哈尼文化精髓。通过中外哈尼族共同参与在江城X村举行的哈尼历年团龙古宴仪式,共同表演模拟传统生产劳作、生活习俗,共同研讨哈尼族文化发展等方式,不仅促进了哈尼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增强哈尼族文化作为跨境文化在边缘地区的感召力。因此吸收融合外来文化的江城哈尼历年团龙古宴仪式及其舞蹈文化,是边缘民族软实力。在固边防边,维护边疆安全等方面,具国门文化软实力功能。这种以保护传统文化为目的,吸收融合外来文化和传承方式的江城哈尼历年团龙古宴仪式及其舞蹈文化,是建设和谐边疆、维护边疆社会稳定的跨境地区传统民族文化边缘软实力创新发展的充分体现。

  (二)跨境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自我更新的创新

  博厄斯等美国人类学家认为:每个社会和文化均是历史与环境的某种综合结果。江城哈尼历年团龙古宴仪式及其舞蹈文化,是在哈尼族传统节庆民俗仪式基础上,结合当今社会变化与需求而创新发展的成果。

  首先作为一种文化,江城哈尼历年团龙古宴仪式及其舞蹈文化的创新发展,离不开文化发展的特性。即任何一种文化都是在不断地自我更新中发展,以适应社会历史发展变化的需要。江城哈尼历年团龙古宴仪式及其舞蹈文化活动正式开始前两日,为了更为科学、合理地举办好江城哈尼历年团龙古宴仪式及其舞蹈文化系列活动,特别邀请了来自国内外的研究哈尼文化的专家和学者,召开了专题学术研讨会。专题学术研讨会的召开,传统哈尼生产劳作和生活习俗的模拟表演等,无不为古老的传统节庆仪式活动注入了新鲜而有活力的学术气息。

  作为民族文化,江城哈尼历年团龙古宴仪式及其舞蹈文化的创新发展,与民族社会历史变迁发展紧密结合。江城哈尼历年团龙古宴仪式及其舞蹈文化活动期间,整个X村俨然成为一个商品展销会场。各商家祝贺哈尼历年团龙古宴举办成功,并宣传自身产品及活动的布标、海报,早已占据村庄两旁道路及楼壁屋檐。村中的主道更是被各种商品展销活动和来自各地的人流,堵得水泄不通。在云南各哈尼族聚居区,传统哈尼历年一般是轮流举行的。如某个哈尼族聚居区中,首先从某个哈尼村子开始,再到另一个哈尼村子,如此流水举行,整个节庆活动时间持续一个月左右。为了规范活动时间,各地政府颁布了不同的规定,统一当地哈尼历年的时间。江城X村举办的团龙古宴及其舞蹈文化,是按传统哈尼历年中的活动举行的民俗仪式及文化活动,又是按政府规定的哈尼年法定日期举行的活动。活动中,不但有传统的杀猪、舂粑粑、跳嘎尼尼等活动,还请县民族文化工作队来搭台演出。流行歌曲、其它民族舞蹈等外来文化与哈尼传统歌舞及现代歌舞同台演出,无一不是现代文明在哈尼族社会历史文化变迁中的体现。

  作为跨境文化,江城哈尼历年团龙古宴仪式及其舞蹈文化的创新发展,与国门边缘地区的发展息息相关。2012年江城哈尼历年团龙古宴仪式及其舞蹈文化活动的中心,是位于X村的国际哈尼/阿卡民众文化传承馆及其延伸地带。2013年江城哈尼历年团龙古宴仪式及其舞蹈文化活动的中心,则是在距江城县龙富口岸3号界碑百米远的地方。江城是云南很长国境线上的一个县。作为一个“一眼望三国”的县城,曾多次举行中老越国际丢包节等中外民族文化交流活动。江城少数民族文化在国际民间文化交流活动中展现了其不可或缺,及则无旁贷的功能与作用。随着云南桥头堡建设的战略定位与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的确定,江城的重要门户地位更显突出。中央电视台以专题形式,报道了2013年江城哈尼历年团龙古宴仪式及其舞蹈文化活动。过去X村举行的哈尼历年团龙古宴仪式及其舞蹈文化活动,除了中、老、越三个地界相邻国家的哈尼族人外,还有来自泰国和缅甸的哈尼族同胞。存留于国际哈尼/阿卡民众文化传承馆的各国“团龙古宴佐料杯”,存留了五国哈尼同胞共庆哈尼历年团龙古宴仪式及其舞蹈文化活动中亲如一家的历史记忆。中央电视台的报道则将哈尼历年团龙古宴仪式及其舞蹈文化活动中让更多国家和民族的人们了解、参与到活动中。可以说传统的哈尼族节庆仪式活动作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的重要裁体与媒介,其发展与国门发展共荣共进。

  三、总结

  江城哈尼历年团龙古宴仪式及其舞蹈文化创新,既保持了哈尼族传统文化特色,又充分体现了时代特征。根据江城哈尼历年团龙古宴仪式及其舞蹈文化创新得出以下启示:一、西南跨境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和民间仪式文化创新需符合三条件:第一符合文化发展的特性,第二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第三符合时代赋予的国际标准;二、西南跨境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和民间仪式文化创新发展,是历史与环境的某种综合结果,体现了包涵吸收的文化发展过程。总之,西南跨境民族传统节庆及仪式文化创新必然要与时俱进,而文化的传承发展必然是和文化更新、文化创新联系在一起的。

  参考文献:

  [1]雷兵著.哈尼族文化史[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2:74.

  [2]中华舞蹈志编辑委员会编.中华舞蹈志·云南卷[G].上海:学林出版社,2007:427.

  [3]何跃,高红.论云南跨境民族教育的软实力[J].昆明: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

  额瑜婷 彭小希 王蕙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