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校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初中生普遍有健康知识和技能匮乏的现象,健康素养也不容乐观。本文以《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为指导思想,分析了具体的教学设计案例,探讨了学生通过自主体验之后主动将健康知识转化为健康行为,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健康素养提升。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健康教育;有机渗透念
部分农村初中由于条件所限,现有保健教师或校医的非专职性的现象比较普遍,导致了健康教育的薄弱化。以我校为例,无专职保健教师或专任校医,保健教师由文化课教师担任,平时本职工作繁忙,没有足够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
本文着重于简单探讨如何利用课堂上现有的时间、资源,在生物学课堂教学中进行一些尝试,使健康教育有机的渗透其中。学生既获得健康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同时提高了他们对于生物学的学习兴趣。
一、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的意义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健康教育的核心是帮助人们建立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1]。
初中生的主要成分是12-15周岁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和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有效的健康教育可使他们增进保健意识、提高自控能力、形成良好生活行为,为一生的健康打下坚实基础。
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是开展健康教育的理想学科,例如苏教版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下册内容是:“生物圈中的人”,几个子单元都围绕着人体各个系统、重要器官等的结构和功能来编写。在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利用现有的时间和生物学资源来有效进行健康教育,使得教学既符合《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又提升了他们的健康素养,对他们今后的生活中大有裨益。
所以,在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中有机渗透健康教育,不仅对学生个体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提高整个社会的健康水平也有重要意义。
二、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中有机渗透健康教育的形式尝试
1.基础健康教育知识学习
健康教育知识的学习是健康教育的核心,首先初中生物学教师应该保持知识传授的正确性并且以容易别学生结接受的方式来进行传授。
例如苏教版初中生物学第八章第二节“青春期”内容讲授的时候,由于社会的发展,学生在初中一年级已经产生了对生殖系统、青春期、性的一些片面的认识。教师以上一节生殖系统的结构为基础,把青春期学生认为的“神秘现象”——月经和遗精,进行详细而深入的解释,并且为他们详细解答在在这样现象发生的时候,如何去应对,怎么样做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学生不再很避讳的谈起它们,因为它们都是我们身体正常的生理现象。
又例如苏教版初中生物学第十二章第三节“近视成因”内容讲授时,纠正学生“近视=去眼镜店配眼镜”“眼镜越戴度数越深”这些观点,利用多媒体手段,从眼球的结构来分析近视的成因,识别“假性近视”和“真性近视”。使得学生了解如何爱护眼睛、爱护视力。
2.基本健康技能培养
只具有健康教育知识是不够的,我们可以尝试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一些基本健康技能,使得这样的课堂教学符合《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教学目标中关于技能训练的要求。
例如苏教版初中生物学第九章第二节“口腔”部分学习之前,请学生携带牙刷到实验室。先请同学早水槽前演示他们的刷牙方式。有很多的的同学采用横式刷法,通过播放牙齿楔状缺损的图片来告诉他们横式刷法的危害。教师利用大口腔结构示意模型和大号示意牙刷,来演示巴氏刷牙法。很多学生会感到很新鲜很有意思,立刻就自己动手用采用新的方法刷牙,通过教师的巡视指导,使在他们在了解了口腔卫生常识的时候,也掌握了正确刷牙方式这个健康教育技能。
又例如苏教版初中生物学第九章第三节“食品安全”这个部分学习的时候,教师在课堂散发多只食品外包装袋,请学生利用在课堂上掌握的食品安全知识,辨析哪些是可以食用的,哪些又是尽量避免食用的。(食品外包装可以采用正规超市的非散称食品、过期食品、学校附近摊贩处购买的三无产品等),学生会自己发现他们爱吃的一些食品按照课本中食品安全的角度都是不能够食用的,从而轻松愉快的掌握了如何正确识别食品外包装袋信息这个知识点。
3.有效的健康教育理念扩散
孩子的行为会影响到家长,我们可以利用课堂有机渗透健康教育理念,从而影响一个家庭,这样的健康教育理念就从一个人传播到了好几个人。
例如苏教版初中生物学第二十五章第二节“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这一部分内容。我们可以请学生思考祖父母、外祖父母是否有常见心脑血管疾病,例如冠心病、脑中风等,联系我们之前所学习的内容,回忆他们的饮食习惯、锻炼习惯都是怎么样的,想一想这个和他们患有的心脑血管有什么联系?回家以后我们是不是可以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去合理的饮食,适当的锻炼。
又例如苏教版初中生物学第二十六章第一节“远离烟酒”,学生在学习完了基本知识以后,想一想家人有没有嗜好烟酒的,这样对于健康有那些不利的影响,是不是已经表现出来了,我们作为孩子应该怎么样去劝说,他们才能听进去并且有改观,回家试试看看有什么作用,可以在下堂课留出时间进行讨论,
学生通过这两个事例,不仅完成了健康教育理念的扩散,也学习到了人际交往的一些注意点。
参考文献:
[1]马骁.《健康教育学(第2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2]汪忠.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M].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13.
王舒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