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西藏中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西藏,高职院校,实践教学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9-18 15:18
摘要:实训基地是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场所,它的建设质量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介绍了西藏中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现状和建设模式,分析了西藏中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存在的问题,对建设西藏中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情况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分析。
关键词: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存在问题;建议
实训基地是职业院校实施实践教学、锻炼学生技能、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场所[1],它所承担的教学任务主要有养成学生职业素养、开展技能训练及鉴定、推广实用新技术等重要方面。由于实训基地在职业教育中特殊的教育的功能,它的建设好坏关乎人才培养水平,西藏作为西部地区的省份,职业教育已培养了大量的区域型人才。因此,寻求建设具有实用型、示范性、可持续发展的的中高职院校实训基地,是西藏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
一、西藏中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现状
2002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要求职业教育应加强实践教学,进一步改善教学条件,加强校内、外教学基地建设[2]。经过十几年的建设,西藏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建设成为国家“211”重点建设职业院校,山南职校、昌都职校、日喀则职校等中职学校通过了国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验收工作。通过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区内职业院校的共同努力,区内中、高职院校相继成立了一批实训基地,进一步改善了职业院校的实训教学条件,为我区提供了一大批高素质应用技能型人才,创新了“双元制教学”、“情景教学”、“双向选择顶岗实习”等人才培养模式,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动手能力显著增强。
二、西藏中高职教学实训基地建设模式
职业院校主要培养的是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高素质应用技能型人才,与应试教育的最根本不同就是在于实训教学,其实训基地建设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锻炼学生的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建设就是模仿真实工作环境,构建实训场所[3]。西藏中高职职业院校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构建了如下实训基地建设模式。
1.学校自建模式
西藏中高职职业院校部分是由原中职升格为高职,其余在原有基础上继续进行建设。多数中高职院校的教学场所变化不大,近些年通过对实训场所的改造部分、资源整合升级为实训基地,成功借鉴了国内外先进的建设模式,更新了实训设备,构建了一批“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场所,让学生能在仿真实际的工作环境,锻炼职业技能,使学生能在“做中学”、“学中做”,强化职业素养,真正达到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如西藏职业技术学院实践教学示范基地可容纳农林、畜牧兽医、旅游、农经等专业学生实习,学生可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根据教学计划完成实训任务。
2.校企合作建设模式
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丰富教学资源的重要手段,就是将双方资源整合,校内实训场所和行企业生产性基地都可成为学生的实训场地,行企业技术人员可补充职业院校的师资尤其是解决职业院校实践教学师资短缺的情况,而学校可为行企业提供科研、解决难题的场所和团队。如各职业院校均建立了一定数量的合作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进行了一些列实质性的合作,提高了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服务了我区相关产业发展。
经过多年摸索和实践,各西藏中高职职业教育院校还成功引入了部分企业入校共建实训基地,形成了“引企入校建设模式”。如林芝中职学校汽车维修专业引入当地知名维修企业共同建设实训基地,成功解决了企业“维修车间”和学校实训教师少的问题,实现了双赢。
3.资助型建设模式
我区中高职职业院校在近些年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成功利用了多渠道引资建设,对区内职业院校的发展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各援建省份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多方筹措资金资助建设了多个高质量的实训场所和实训基地,并配备了与之匹配的新设备,为我区职业院校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另外,各职业院校积极申请项目,筹建了大量具有示范性的实训场所,如落户于西藏职业技术学院的“西藏自治区重点兽药实验室”、阿里地区培训楼项目建于“阿里地区职校”等。
三、西藏中高职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1.行企业参与度不够
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开展教学工作、校企双方实现双赢的一种特殊形式。西藏由于产业发展起步较晚,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较少,目前多数依靠行业支持,让学校、企事业和学生三方共同受益,实现三赢的局面一直是西藏中高职职业院校最求的目标。从现实来看,部分企业规模小、用人少,有些诉求学校还无法给予实现,学校在选择合作伙伴上选择余地小,企事业单位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不高,校企之间还没有建立互惠互利的双赢机制和及时沟通的运作机制,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机制还需进一步健全。
2.经费投入不足
目前,我区职业院校经费投入少是实训基地建设的一大瓶颈。一方面政府投入相对较少,据有关专家统计和估算,高职院校的生均培养经费投入应是普通高校2.5~2.7倍左右。然而,在实际办学过程中,由于经费的短缺,无法建成符合职业环境和氛围教学设备和实训教学的设施。另一方面,我区中高职职业院校一般都是由原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升格或继续发展而来,所以实训基地方面建设时出现规模小、投入少、资源有限。中职升格成高职以后虽然加强了实训基地的投入,建城了有规模示范性强的实训基地,在硬件建设上基本符合教学要求,但是在后续的经费维持上捉襟见肘。由于国家财政对高等职业教育支持的资金相对较少,投入不足,中职职业院校对实训基地建设投入更少,从而导致职业院校办学条件普遍较差,实训条件有待改善,个别学校的实训基地设备较为落后。这些已成为影响我区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之一。
3.校内实训基地利用率有待提高
我区职业院校由于学校规模小、人员编制和科室划分,部分学校无设置实训管理机构和专职实训管理人员管理实训基地,各部门对自己应该承担的职责不明晰,互相推诿,实训场所没有统一的管理,还是由原来的任课教师兼任,管理效率低下。教学计划中实训课时无法按计划完成;教师还停留在“一根粉笔一堂课”的教学观念,从主观上无法把实训列入到自己的职业教育里面;实训耗材方面,一是由于经费投入不够,二是采购计划不清,耗材品种数量多,加之西藏运费贵,经常出现耗材不足无法进行实训的情况。
4.实训师资能力较弱
我区的职业学校校都是由原来的中专升格或继续发展而来的,导致我区职业院校教育师资队伍存在先天不足;中职院校原来都是以高中式应试教育为主,基础教育教师较多,专业教师较少,基础教师经过转型为专业教师后频于应付理论教学,无法完成实训教学。另一方面,西藏高职教育发展迅猛,在校生数屡创新高,但由于单位编制和引人条件和内地相比没有优势,专业教师数量只能应付教学,生师比和国家规定的要求不符,导致教学效果极不理想。新引进教师由于缺乏专业实践,无企业工作经验,实践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较差。
四、西藏中高职实训基地建设建议
1.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谋求发展、积极与行业、产业接轨、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举措,其主要任务是打造仿真化的实训环境,让校内外实训基地校企双方的设备、技术实现整合,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目的性和成效[4]。加强校企合作就是强化职业院校的办学机制,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要以校企“双赢”为目标,让企业参与到职业院校的教学过程中,如在人才培养规格、能力结构、职业素养、教学计划和成绩评定等方面发挥积极地作用。学校也应与企业建立长效沟通机制,时刻了解企业的需求变化。最后,真正做到把校企合作、培养好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
职业院校实训基地是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它的建设要和市场经济、行业发展、设备档次、人才类型等方面来确定建设水平[5],但最关键一点的是要保证建设资金。因此,职业院校必须要积极拓宽思路,探索采取多渠道、多元化形式建设实训基地,经费方面对内要优先保证实训基地的经费支持,对外要积极寻求政府、企事业单位、援建单位等的大力支持。除此之外,还要积极探索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对外共享、长短期培训、技能鉴定和社会服务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实训基地功能,强化实训基地的建设。
3.进一步加强实训基地的利用率
目前,随着我区职业院校的的大力发展,实训基地数量增多、规模较大,但实训场所利用率问题也显现出来,部分设备尤其是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率不高,长时间处于闲置状态[6]。要想提高实训基地的利用率,一是对实训基地内的实训场所建设进行周密规划;二是明确各实训场所内的实训项目,确定实训基地的综合训练技能;三是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完成实训计划;四是鼓励教师到实训场所完成教学任务。
4.进一步培养“双师型”教师
双师型教师是指既具有教师资格又具有相应的实践经验和职业技能[7]。进一步加大我区职业院校的“双师型”教师培养,一是要加强职业院校专业教师的基本教学能力;二是鼓励教师考取专业技能证书;三是鼓励教师到企业专业岗位进行锻炼,增加工作经验;四是建立双师型教师评定制度,定期对符合双师教师进行评定,并给与一定的鼓励,形成长效的机制。
通过上面的的分析看,我区中高职职业教育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在学习和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尤其是在人才培养上尤其是为区内输送专业人才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职教理念研究方面相对滞后,对于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也没有引起应有的关注。如何在实训基地建设的标准化、示范化、实用性等方面做文章,加强教学改革,加强宏观和理论指导是今后我区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之一。
参考文献:
[1]刘柱.浅谈高职院校就业实习基地建设[N].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5-11-10.
[3]冯旭敏.浅析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基本模式[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6):1-3.
[4]刘卫红.中职教育校企合作的必要性及加强合作的措施[J].新西部,2009(12):95-96.
[5]徐建中,徐琼霞.现代化工实训基地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J].辽宁教育研究,2008(9):64-66.
[6]伏六明.高职高专旅游类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与实习监控管理模式的创新[J].中国高教研究,2009(6):68-69.
[7]张承斌.高职教育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若干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职教学,2005-6.
顾庆云 郭英超 金波 刘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