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学科课堂教学导入方法的探究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心理健康,职业道德,职高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1-02 14:57
摘要:本文介绍了德育课三种导入方法:案例导入;情景导入;新闻导入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的课程涉及到职高德育课中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案例导入;情景导入;新闻导入
引言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出好戏是从引人入胜的序幕开始的,一节好课是从精彩的导入开始的。良好的导入,可以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果一堂课的开端就能“一石激起千层浪”,就会像一块磁铁一样一下子把学生的心吸引过来,必然能激起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德育课三类导入方法的研究
一、案例导入
一出好戏是从好的序幕开始的,一篇好的新闻报道是由简捷的导语开始的,一部激扬能引发共鸣的乐章是由优美序曲开始的,一节成功的好课也是从引人入胜的精彩导入开始的。其中案例导入是德育课导入的常用方法之一,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在案例导入的实践应用中,我认识到案例导学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要生活化,即提供给学生的案例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尤其要选择贴近学生心理和年龄的案例。比如,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潜在我”是自我认识的重点之一,我采用了这样一个案例:《一位台湾16岁少女的绝笔》,亲爱的母亲:我抱歉来到这个世界,不能带给你骄傲,只能带给你烦恼。但是,我却无力改善自己,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今天这个不够好的“我”是由先天的许多因素,加上童年的点点滴滴堆积而成。……因而我充满挫败感,充满对你的歉意,所以,让我这个不够好的我从此消失吧!——不孝之女。通过这个案例,帮助学生来发现自己的潜能。有些人的自我实现不太理想,这是因为他们不了解自己具备哪一方面的潜能,或者是对潜能的认识有所偏差。人的潜能是没有限制的,只要愿意努力,敢于尝试,许多原先没有察觉的能力都可以开发出来。
2.要专业化,即教师提供的案例必须贴近学生所学专业,达到知识、能力、和觉悟三者统一的目的。如在“职业与职业素质”这一课题中,搜集我校相关专业优秀实习生、毕业生的案例,这样很容易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并且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以激励启迪学生,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3.要本土化,例如在讲授价值和价格的时候,选择了青岛早报上连载的“价格异常现象”导入新课。学生可以借助方便的地理条件进行市场考察,收集补充资料,加深学生对抽象理论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可以给学生强烈的真实感,深刻体会到学以致用的乐趣。
4.要具有真实性,即所选案例必须是现实生活中确实发生过的,有据可查的,而非道听途说的。比如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候,我们采用了安徽阜阳的案例。由一些无良厂家制造的“无营养”劣质婴儿奶粉,使数十名婴儿身体遭受摧残,其中至少8人死亡,用这个案例导入新课,马上就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从而导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节课的学习上来。
二、情景导入
“情景导入法”是教师依据教学的要求,在讲课之前根据需要,设置一个跟授课内容相关的情景,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由此引起学生兴趣和思考,充满好奇的进入新课的学习。情景式导入法包括以下几个内容:小品、案例、诗歌朗诵、音乐、视频等。
法律课上,可首先通过法律案例的情景再现引起学生思考,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新课学习后,回头再分析导入的案例,一方面帮助学生加强理解,另一方面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小品导入可以起到案例法异曲同工的效果。同时,因为小品是课前指导学生自编自演的,所以学生的兴致更高。常在《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道德与法律》中运用。
音乐导入和诗歌朗诵,尤其是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上,一首意境与授课内容相匹配的经典乐曲,引起学生发自内心的一种共鸣,带着这种共鸣进行相关的引导教育,达成的效果可想而知。
总之,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认知的参与,更需要情感的投入,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可以刺激学生感官,使学生身临其境,集中注意力,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把学生引入学习的殿堂。情景式导入法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很好的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致,更好的学习新的内容,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有力措施。
三、新闻导入
德育课教学本身就和时事政治密切相关,如果课堂教学离开了时事政治,单纯的去上德育课,那也就失去了德育课教学的意义了,也就失去了课堂的说服力,学生也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结合教材内容,利用新闻报道导入新课是德育课的一个重要方法。
新闻导入法就是利用所学的知识和理论,对身边发生的事情及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引出新课,乃至围绕。通常情况下,学生对身边的事例及社会热点问题是比较感兴趣的,利用这种方式作为一节课的开始,不但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对学习本学科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能引起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但是政治教学一个发展趋势,也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一般说来,学生对身边的事例及社会热点问题的认识还基本上处于感性认识阶段,这种方式能够有助于学生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有助于学生在今后的人生中可以离职地看问题,而不是感情用事,随波逐流。
结束语
以上是我在德育课导入方法研究中的一些心得体会,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将一如既往地贯彻新课程的理念,坚持教学方式方法的探索,努力提高课堂效率,让我们的德育课堂真正焕发出迷人的魅力。
刘永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