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留白”

  摘要:物理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留白”手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语言、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留白”。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留白艺术

  留白,是艺术家创作时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在物理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留白”手法,能及时地给学生留下自觉思维的空间和知识内化的机会,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物理教学中“留白”的意义

  传统教学中,一味追求把所教的内容“讲深讲透”,不给学生课后留下疑难,长此以往,学生就形成了依赖性。在教学适当地“留白”,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自学能力、探索精神得到培养,智力得到开发,素质得到提高。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教学中的留白艺术,遵循了学生的认知心理规律,抛弃面面俱到、点滴不漏的讲解,使课堂开合有度。有时有意地对某些教学内容秘而不宣,让学生自己去“填充”,完成被省略的内容;有时有意地创造时间上的“留白”地带,给学生以咀嚼、玩味的余地。这些设计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和紧张,使学生产生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达的状态,使学生在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探究欲望下学习。

  2.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从学生掌握信息的方式方法来看,由于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留白”艺术,使自己输出的信息包含着许多潜在信息,并给学生留下了不少自己挑选、系统整理、编码信息的时机,这样表面看来由于留出“留白”相对减少了教师输出的信息量,但实际上由于是学生自己主动并创造性地接受信息,因而便能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掌握获得更多信息的方法。

  3.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物理教学之目的不仅在于物理基础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中采用“留白”艺术,克服了“填鸭式”教学的弊端,有利于学生系统、扎实地掌握知识,并能用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更多的新知识。“留白”的设计,着力于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化,是学生“终身受用”的学习方法。

  二、物理教学中运用留白艺术的技巧

  1.教学语言要留白

  教师在讲完一个知识点之后,可有意识地停顿,布下留白,让学生有思考、吸收的时间,然后再作下一个知识点的讲述,这样学生就不会有压迫感。比如,在“测平均速度”时,我这样引入:“我想知道,我们班男同学和女同学最好的百米成绩是多少?”学生非常活跃地告诉了我,我追问他们“从起点跑到终点,快慢一样吗?是匀速的……还是……”学生马上陷入了思考,回答开始有了分歧。于是,我乘胜追击,那么他们到底是“属于什么运动呢?”然后我提示学生进行可行性的思考和讨论,这时就有些学生似有所悟了。我引导他们进行理性分析,引导同学们依据“百米”抽象出“路程”,依据“几秒”抽象出“时间”,尝试进行科学的比较,初步计算,大致衡量出运动的快慢。接下去,我激发学生思考,我们计算的速度是什么速度呢?这就顺利地引出了平均速度。

  2.教学过程中要留白

  留白可以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加以充分地发掘和利用,可以让学生的认识升华,创设出更新、更完善的意境,得到新的感悟和收获。在新课开始或新知识导入时,教师巧设悬念,问而不答,故意留下留白。“留白式”教学法,常以疑引思,引导学生运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实现知识的迁移。如讲授“实验测小灯泡的电功率”这一节时,首先给学生提出疑问:大家用什么方法可以测出小灯泡的电功率呢?然后我鼓励学生回忆测电阻的原理,后面的教学过程完全可以由学生自己来完成了,这无疑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思考空间。“留白式”教学法,课堂教学常常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新课小结时,为了能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养成反思的习惯,我常常在结束时提出一个或几个与以后学习有关的悬念,埋下伏笔,也让学生带着想探索的心情期盼下一节课的到来,往往会取得“言犹尽而意无穷”的教学效果。如,讲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之后,就可以提出问题:你能否用一把刻度尺和一台秒表测出你和你同桌谁走路快呢?这下学生又陷入了新的思考,为后面学习运动速度相关知识打下很好的基础。课虽结束,但学生的思维活动还在继续,“余音绕梁”。

  3.教学内容要留白

  对于难点和重点,不宜直接灌输,而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逐步深入,让学生慢慢进入角色,同时配以相应的留白,让学生去思考、探索、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特别是进行新课时,若一下子把规律或概念给出,这样就失去了学生刚萌动的好奇之心。例如在学习有关“蒸发”的内容时,设计的第一层“留白式”题如下:1.汽化的两种方式是()和()。2.影响蒸发的因素是()、()和()。先让学生自学课本,教师呈现问题,学生回答。但学生对这些知识理解如何呢?于是就需要第二层的留白题目了:“谁能说出为什么刚洗完的湿衣服要尽快地晾干?”学生的思绪就会像刚开闸门时的河水一样奔流。平淡无奇中设置的新奇的问题是深人浅出、生动活泼的,使抽象的浅显化,隐晦的东西明显化,刻板的东西生动化,使学生长期处于兴奋的认识活动中,即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学生的回环思维得到了进一步锻炼。

  在习题教学中,教师有意识设置一些留白,如在问题讲到关键处时有意卡住,或者有意揭示出某一不完整的物理因素等等。比如,讲“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时,分析电梯里的人,首先说,这个人是运动的,是因为我们选择谁作为参照物呢?学生很容易回答,紧接着,马上问,是否可以说人是静止的呢?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分析问题的能力也会随之提升。可见,不经意的空白往往能激发学生探求物理问题的潜在创造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总之,留白的设置灵活安排,以“留”引思,以“白”激思,以思发问,最后达到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自觉“内化”。恰当设置留白,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且也是一门教学艺术。

  参考文献

  [1].俞礼钧、全葆、兰红霞:《现代中学物理教学概论》,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梁旭主编:《中学物理教学艺术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邵雨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