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事立命之艺术——浅谈初中生人际交往特点与应对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青少年,教育家,美国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1-03 14:19
人际交往即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人际交往伴随着人的一生。每个人的幸福、快乐、成功或痛苦、烦恼、失败,都或多或少与自身的人际交往状况有关。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人处事立命之最高艺术”。美国教育家代尔·卡耐基曾经说过:“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是有他的专业技术,而85%则是靠人际关系和他的处事能力。”由此可见,良好的人际关系在人的一生当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青少年正值“生物人”向“社会人”过渡的过程中,离不开与群体环境的接触,置身于群体中就必须与人交往。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人际交往的重要时期。而在现实生活和实际交往中我们不难发现,初中阶段的学生大部分社交能力不强,在交往中经常受挫,人际交往的圈子较小。因此,帮助初中生分析和了解人际交往的特点并加以培养,这是促进其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初中生走向社会的重要一步。
一、初中生人际交往的主要特点
初中学生的人际交往对象主要是三类:分别是朋友和同学、老师以及父母。初中学生在进行这三类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往往会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友谊日益加强。朋友之间的情谊为友谊,它是建立在理想、兴趣、爱好等一致和互相依恋基础上的一种感情关系。很多事实告诉我们,儿童时期情感上最依恋的是父母,朋友则处于相对次要的地位。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情感依恋便逐步由父母转向了朋友,并日益得以确定和加强。强烈的成人感使他们不愿再把父母作为唯一的倾诉对象,他们需要朋友,需要朋友分享和分担他们的快乐与苦恼。
2.师生关系变化。中学生不再像小学生那样视老师为至高无上的权威,他们对老师有了新的认识,并有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对于喜欢什么样的老师也有了更明确的看法。他们一方面需要得到老师的表扬与赞赏,接受老师的指导与教育;另一方面需要得到老师的理解和支持,向老师表明自己想法与态度。
3.易与父母生隔阂。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与父母之间的矛盾也增多了。不少中学生都觉得与父母难以沟通,有话宁可与朋友讲,也不愿对父母说。无论在价值观念、交友方式、生活习惯,乃至着装打扮等方面,都容易与父母产生摩擦,不断加剧与父母间的心理隔阂。
二、树立正确的交往观念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自我意识、独立欲望、自尊心都明显增强,中学生往往会在需要与可能之间产生矛盾,引起心理冲突;在需要与目标之间产生矛盾,引起心理压力;在压力与承受力之间产生矛盾,引起心理对抗。很容易导致青少年出现闭锁、恐惧、自卑、自私、害羞、逆反等交往心理障碍。针对这些心理障碍进行适当的心理辅导,首先要求初中学生端正交往态度,纠正不良认知,树立正确的交往观念。
1.树立平等交往的观念
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要尊重他人,不伤害他人的自尊心。每个人都有自尊心,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尊重同学和朋友,就要学会彼此平等相待,在一起讨论、商量,不把自己的思想强加于对方。人际交往中,如果不尊重他人,或随意贬低他人、取笑他人、侮辱他人,抑或有些青少年遇事喜欢刨根问底,探究别人的隐私,在大庭广众下把别人的私事抖落出来,这不仅会伤害对方,更会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和冲突。
2.树立真诚交往的观念
古人云:“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言。”与人交往要坦诚相见,不说假话。朋友之间应该是心与心得的交流与沟通,而不是虚情假意、口是心非。怕得罪朋友,或是为了讨好朋友而说假话,到头来反而会失去朋友。爱因斯坦曾说过“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严正的朋友。”只有真诚待人,才能导致对方感情上的共鸣,才能赢得对方的信赖,双方才会互相敞开心扉,从而建立和保持真正的友谊。
3.树立言而有信的观念
自古以来,人们把诚信视为做人的最起码的品德。中学时期是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尤其应该讲诚信,这也是青少年交友的重要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不说大话、空话,不轻率的许诺,而一旦答应别人,则“一诺千金”。只有这样才能博得别人的信任、获得友情。试想,有谁愿意与一个经常言而无信的人成为朋友呢?
4.树立对人宽容的观念
宽容是获得友谊最基本的内容。没有人与人之间的互相谅解,就像没有播种就想收获一样是不可能的。法国作家雨果曾说过:“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跟广阔的诗人的胸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要有比天空更广阔的气度,否则,容纳他人的心理空间太小,友情就可能被“窒息”。
首先,要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在交往中,应该学会用善良之心去理解人、关心人,特别是遇到争论性的问题时,只要不是原则性的,就没有必要争个谁高谁低,谁是谁非,听一听别人的看法,设身处地的去理解别人的意见,说不定会对自己有所启发呢。比如自己与父母的分歧是非原则性的,并且自己确实是对的,那么可以推心置腹地与父母换看法,争取父母的理解,相信父母也会理解你的。跟父母、老师、同学多交流与沟通,这样一定会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其次,原谅别人的过失,不记恨人。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在一生中不可能不犯错误,没有过失。只要不是恶意的,就应该谅解他人,不要得理不饶人。“退一步海阔天空”,日常生活中,多一点谅解和宽容,才能使人与人更能和谐相处。若因一点小事就斤斤计较,抓住不放,友情是难以维持的。当然,宽容也不是怯懦,更不等于对无原则的对错误的行为一味的纵容和退让。
5.树立主动交往的观念
中学生人际交往障碍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错误思想观念的影响,对人际交往缺乏正确的认识,缺乏人际交往经验。这些中学生自身主观方面导致的心理问题,要求中学生主动了解同龄人的性格、爱好,多与同学谈心,互相交流信息、思想和感情,取得相互了解与信任,密切同学之间的来往,做一个受欢迎的人。
6.树立学而得之的观念
人并非生而知之,交往也需要学习,中学生要多读一些书籍,掌握待人接物、交往、谈话、表达意见、当众演说等技巧,提高自己的学识素养。在交往的过程中,向老师、家长及同学学习,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当然最重要的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加强个人修养,真正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从而正确地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
安东尼·罗宾说过:“人生最大的财富便是人脉关系,因为它能为你开启所需能力的每一道门,让你不断地成长不断地贡献社会。”人际交往是一种能力,也是一门艺术。它需要聆听家长、老师的教诲,更重要的是不断地在实践中磨砺,只有这样,青少年才能与众人和谐相处、健康成长。
朱燕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