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低效原因及应对策略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教育制度也在不断进行改进和完善,新课程改革标准的逐渐深入,使教师更加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如何更好的强化课堂教学效率,成为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之一。本文主要从当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出现低效的原因,以及需要采取的措施两个方面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学语文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帮助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等,都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加强中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但由于当前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一些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少一定的兴趣,造成学生学习效率不明显,需要教师能够引起重视,改善当前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当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低效的主要原因

  当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平,主要原因有:第一,教学观念老旧。一些教师仍沿用传统的教学观念,不能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致使课堂教学效率不明显;第二,教学手段单一。当前一些教师缺乏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在教学方法上仍采用满堂灌,或者填鸭式的教学,课堂教学缺乏生机活力,造成课堂教学的低效。

  二、提升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1.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新课程改革标准明确提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课堂教学主体的地位,教师做好引导者的角色,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课堂有效性的提高。为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与学生保持平等的姿态进行教学。不仅如此,教师还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改变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从而为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机会和条件[1]。例如,教师在讲解《孔雀东南飞》这篇文章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置一系列的问题,通过提问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保持在热烈的氛围之中,让学生以一种轻松的心态去学习知识,从而提升自身学习能力的前提下,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2.使用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师教学手段的使用,对于学生增强学习兴趣具有重要影响。因此,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使用多样、灵活的教学方式,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2]。为此,教师可以通过运用以下教学手段,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第一,创设教学情境。语文是一门内容非常丰富,且意境非常深邃的学科,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创设教学情境。例如,教师在讲话剧《哈姆莱特》时,就可以通过利用情境再现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演绎,从而激发学生兴趣,与此同时,加深学生对文章的认识与理解;第二,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当前各个学校的教学辅助设备都较为完善。教师要在进行教学时,需要充分将其利用,从而更好的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例如,教师在讲《林黛玉进贾府》这篇文章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让学生在对贾府以及人物的描写有深刻的理解,帮助其加深对文章的认识与分析;第三,实行自主探究学习。自主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对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团结组织能力以及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可以结合课文的特点,有针对性的采取教学方法,从而在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3]。例如,教师在讲《纪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对文章中的“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而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此外,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将不同的教学手段,根据不同的教学环境进行糅合,实现教学手段作用的发挥。

  3.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阶段,都有鲜明的个性,并且这种个性会直接影响到其生活和学习,因此教师应引起一定的重视,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做到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充分尊重。为此,要求教师做到:第一,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掌握与了解。教师需要通过观察等方式,对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了解,然后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适合的教学方案,促进学生特长的发挥,实现有针对性的教学;第二,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中学生在中学阶段,自尊心非常强,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中,即使是因为学生上课违纪需要对其进行批评,也需要注意不要伤到学生的自尊心。而教师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同时,也会获得学生的尊重,从而实现课堂与教师的积极配合,实现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升[4]。

  4.营造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质量都有重要影响,因此需要教师:第一,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与学生保持平等的地位,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从而获得学生的喜欢,在进行教学时,做到教师与学生的积极互动;第二,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通常教师与学生之间都会存在距离感,影响教师与学生和谐关系的建立。消除这种距离感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教师在课上或者课下都要积极主动的去了解学生内心的需求,帮助学生解决其学习、生活中的困难,从而为其学习解决后顾之忧,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水平的提升;第三,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教育也在不断进行调整,对教师饿要求也会不断发生变化,这就要求教师能够自觉的去丰富和完善自身的素养,从而使其能够更好的应对课堂教学,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总结: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标准将教师的课堂有效性,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主要标准之一,引起教师的重视,而为了更好的适当当前教育模式,教师也需要对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手段等进行相应的调整,通过利用多媒体设备、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等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与教师的配合与互动,实现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夏小庆.初探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低效问题及解决途径[J].语文学刊,2013,(8):173-174.

  [2]董旭午.弃本博功:语文教学失真低效的最大症结[J].语文建设,2013,(5):8-12.

  [3]余庆华,金大宝.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其有效性对策探析[J].语文学刊,2013,(7):164-165.

  [4]陈宽明.用程序单让集体备课有备而来——浅谈语文集体备课低效的矫治策略[J].中学语文(下旬?大语文论坛),2010,(11):32-33.

  蔺秀梅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